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司马迁的古文名篇<报任安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分歧或错误.结合古代汉语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辨析和厘正文中5条词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选取《论衡》中一些颇为费解和容易误解的词语进行考释。其中有些词 语不但一般读不甚了了,就是教导专家学也时有曲解,因而错误误注的地方不少,究其原因,或是把一些特殊含义的词语误解成了常用意义的词语;或是把一些古代汉语的词义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词义。  相似文献   

3.
陈修 《嘉应学院学报》1994,(1):100-103,111
多少年来,《离骚》中“离骚”、“羌”、“灵修浩荡”等词语诸家的解释各不相同,这些解释虽能自园其说,却未必合乎诗人屈原的本意。本文从古代汉语语音及语法结构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分析,对这些词语提出了不同于旧注的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和语法现象是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并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即值得我们探讨。在王季思注本《西厢记》中,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喒"字。在此,就此注本《西厢记》中的这个字进行举例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裴松之《三国志注》及其所引用的六朝文献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其中有些词语的涵义或辞书未收,或辞书已收,但义项有所缺漏,给阅读裴松之《三国志注》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对这些词语进行训释实属必要。考察发现,这些词语的结构类型基本是联合式,“褊厄”“废杀”等多是同义连文构成的联合式词语,“烦疼”“美厚”是形容词连用构成的联合式词语。  相似文献   

6.
《国语》传注中以三国吴韦昭注最具权威,是研读《国语》者必读之书。但其训释中也有稍欠准确之处,本文拟对韦注中15个词语的训释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梦溪笔谈注》是对沈括《梦溪笔谈》的全面解读,所注内容不仅为古代名物,也对普通文言词语中比较费解的地方作了简要解释。但其中的标点注解仍有待商榷之处,选取其中四例与读者共议,以期为《梦溪笔谈注》的标点注释做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现代汉语负迁移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找出了古今汉语词汇在结构和意义两个方面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给古汉语词语翻译带来的偏误。并且针对这些易犯的错误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此为古代汉语词语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本书专收录古代汉语中的描绘性词语,根据其声义相通的各种情况而加以遭释。作者认为,这类词语在古代汉语词类中自成一类,并定名为貌词。请参阅附录一:《论古代汉语词类中应立貌词“类》一文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但由于历来学界时其界说不清。以至于今仍纠缠不清。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因出自多人之手,文选注释“某,通某”中。误将一些古今字、异体字,说成是通假字;有些字本有其义或可引中出其义的。也滥注为通某字,而有些实为通假字的却又当注未注;有些某通某或与常用词、通论的论述相互矛盾,或注释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1.
实词易训,虚词难诂。本文选录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教材中虚词注而未当或当注未注者数则,提出 质疑,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拾遗补阙之用。  相似文献   

12.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辨析古代汉语同义词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词语用十分广泛,古代汉语中也是如此,本仅就古代汉语中具有模糊意义的词语如概数词,副词,代词等的运用作一点初浅的探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颖 《语文知识》2009,(4):87-88
韦昭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语》注本,虽然保存了很多古义,训诂成就不容忽视,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本文讨论了《国语》韦昭注中一些词语训释问题,即“贪冒”之“冒”为“贪”义;“班贡”为偏指“贡”的偏义复词;“奖”为“助”义;“资”为“蓄积”义等共四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词汇有古近代两大层次,文章用历时溯源的方法指出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并运用比对的形式,从直接传承、意义和用法、词性、词变为构词语素、词形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并举出淮北方言中的例句加以印证,揭示了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汉语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词语训释,其在古诗文的今注今译中起着很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常见的一些今注今译中,单词语训释就存在着训释欠妥;强加己意进行训释;训释过于简单等诸多问题。文章就笔者从事相关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列举,以就正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7.
如淳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其《汉书音义》在词语训释与典章律令方面有较高的成就,是唐代以前《汉书》古注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原书已佚。如淳的《汉书》注解常被后代注释家引用,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杨守敬所辑《汉书二十三家注钞·如淳》的基础上,全面搜辑《汉书》如淳注,新得七十余条。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体现在学生语言学基础的显著变化和古代汉语阅读、翻译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上。由于是严格按照语言历时演变的顺序来编排"文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教学的这种阶段性呈现出了不少抵牾不合之处。而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今注""古注""白文"三分的做法,有助于解决这种抵牾不合所带来的"虎头蛇尾"和"机械重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友邦惊诧”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12月18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罪名,……”解释这一句,“不道”是关键词语。课本、教参书以及其他一些注本都以“不料”为注,如果此注得其确解,那么原句便成了对于那种通电诬罪颇出鲁迅意外的表述了。  相似文献   

2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被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为古代汉语教材,在古代汉语教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影响广泛。经过几次修订和校订重排,这部教材日臻完善。然而,校订重排本第一册中仍存在疏误和一定的欠妥之处,下面笔者就略抒浅见。一、注释有误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齐桓公伐楚》)(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1999,下同)王力《古代汉语》注(以下简称"注"):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