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5年,由荷兰的三位老摄影记发起,将荷兰国内的新闻摄影展览扩展成为世界性的新闻摄影展览,并成立了“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次年,又将展览改为比赛,简称“荷赛”。“荷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均有全球百余个国家,数千位记的数万幅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事件新闻是新闻摄影记梦寐以求的拍摄对象,这类新闻有很大的偶然性,且常常是稍纵即逝,它的画面冲击力十分强烈,能引起受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故新闻价值较高。但突发事件常常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让人难以把握,以至于不少摄影记感叹:突发性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啊!突发性新闻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吗?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偶然性的背后有其必然性,摄影记只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通过敏锐直觉判断,一部分突发事件完全是可以提前预见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访中,摄影记欲将新闻事件通过镜头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那么就必须抓拍新闻事件的特征即发挥摄影特写的独特作用。摄影特写在新闻摄影学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摄影记在拍摄时,抓住最富有特征、最能感动人的情节加以表现。从一个人物身上或一件事物中,选择它以简练的手法,舍弃题材中一切次要的、从属的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从而更集中、更细致、更突出地表明主题。另一种则是摄影报道的一种手法,是摄影构图学上景别的一种。摄影记在拍摄取景时,用近距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远拍的方法,让主体局部充满画面,  相似文献   

4.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5,(4):F002-F002
江志顺,1963年入伍,1971年初调入解放军报社当摄影记,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班.1986年荣获首届全国“十佳摄影记”称号.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1991年获得“抗洪救灾优秀摄膨记”称号,同年获首届全国新闻工作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98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活动突出贡献奖”.2003年获中宣部授予的“抗非典优秀记”称号。2001年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批准授予专业技术少将,  相似文献   

6.
刘刚 《记者摇篮》2004,(5):48-48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那它就必须遵循新闻理论,遵循新闻的五要素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新闻摄影作品中大多采用“抓拍”的手法。因为“抓拍”,不干预被摄对象,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被摄体,真实准确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完全符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风格和宗旨。虽然在目前新闻摄影作品中有少量的“摆拍”和“抓拍”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7.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8.
同为媒体从业,字和摄影记因为手持不同的“武器”而有所差别。字记,以手中的笔记录事实;摄影记,用手中的相机再现故事。但如今,随着影像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与表现方式上的配合、组合、融合已成常态。新闻图片走上版面也直接催生了报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摄影镜头是字记的另一双眼睛,在这一视野中,它记录着新闻瞬间的精彩,也为受众开辟了另一片本解读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酒店遭遇恐怖炸弹袭击。各路媒体记倾城而出,直扑爆炸现场。作为新华社驻雅加达分社的摄影记.我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由于事件突然,现场混乱,以至于现场的摄影记很多激动不已。第一次采访重大爆炸新闻的法新社摄影记巴勇说:“我太兴奋、太紧张了.这摩托车头盔戴了一天居然忘了。”现场面对“热新闻”的摄影记并非人人有所收获.例如美国自由摄影师理查,因未能在现场拍到令自己满意的好照片而十分懊丧。  相似文献   

10.
肖一沙 《军事记者》2004,(12):29-30
获得第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金眼奖”时,李刚才刚刚过完27岁的生日。以这样的年纪夺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项,而且参赛照片获得了所有作品的最高分,这是史无前例的。难怪军报资深摄影记乔天富在评价李刚的章《后生可“畏”》中感慨道:“这一方面展示了李刚的实力,后生可‘畏’,电昭示着中国的摄影事业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记首次用数字信息技术成功传输战地新闻照片。我作为一个职业的军事新闻摄影记.时刻关注着新闻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是摄影作为新闻摄影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许多摄影记行纷纷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拍摄了大量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见诸报端,社会新闻摄影和宏扬主旋律,扬善抑恶和兴利除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新闻思维作了很多研究,但大都仅限于对具体的思维类型或思维形式做综合的考察,很少有人对记新闻思维的跨越性做出研究,有所涉及的也往往只用一两句话简单带过。本试图从记新闻思维跨越性的表现、特征、意义以及如何培养新闻思维的跨越性四个方面着手,对记新闻思维的跨越性作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4.
胡娅莉 《新闻世界》2003,(12):30-31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摄影中瞬间形象表现的重要性。可以说,以瞬间的形象表现为主.是新闻摄影与其它新闻样式的主要差异。新闻摄影的“闪光瞬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瞬间.瞬间形  相似文献   

15.
一张定格惊险瞬间的新闻图片,要靠摄影记的敏感和迅捷即时捕捉:一篇记述惊险场景的新闻通讯,则要靠字记的敏感和迅捷成功追踪。军报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惊心动魄35分钟》,就是作以摄影记和字记的双重功力写出的一篇通讯力作。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军事记者》2004,(6):53-54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的一支独立“兵种”,图片新闻在诸多样式的新闻报道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德国人萨尔蒙,以摄影记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 现有光线 不干涉对象”(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事件中寻找典型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寻找情感点,是提高图片质量的突破口。拍人物是摄影记的基本功,拍出人物的情感,是体现摄影人水平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5,(8):F003-F003
钱捍 1953年11月生于济南.1979年从事新闻摄影,1983年至今供职于《大众日报》,现为摄影部主任,高级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两翼的快乐     
字和摄影,被称为报纸宣传的两翼,所谓“图并重,两翼齐飞”,倘缺其一,便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而我为能在湖北日报先后从事“两翼”的工作而自豪。1980年,我从湖北广播电视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北日报当摄影记,一干就是20多年。2001年,又从摄影记岗位转为字记,一晃又3年。细想此段新闻历程,转换角色,游走“图”,可谓甘苦备尝。不过,更多更难忘的体验,应是“两翼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王威 《新闻前哨》2006,(10):78-79
一、“影像点评”造就了新型摄影记者 “影像点评”实际上是新闻摄影记者展示自己思想的一个新的专业平台。这个栏目不同于以前的任何形式的新闻摄影报道,它是运用镜头语言来传递信息、传达思想的。得益于此,“影像点评”才不能为别人仿制、替代,并开始造就湖北日报新型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