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兰籍世界纪录片大师尹文思,晚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在离开汉口前,我也想,既然我不能亲去延安,我完全可以把我的摄影机交给中国同志,让他们带到延安去工作.这样,经过中共同志的帮助,决定在某晚,将摄影机交给一辆出租汽车内的中国同志.那是深夜,在汉口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了那辆出租汽车.当时,我未能看清这个中国同志的模样.我见到他后,急忙把摄影机交给他,同时,激动地低声对他说:“延安!延安!”这位同志点了点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研究资料》要我写些关于羊枣同志的回忆,难忘的一九四一年的印象又浮现在眼前。一九四一年初国内发生了皖南事变;年末国际上发生了太平洋战争。这一年,国内的左翼文化人在动荡的环境里都受到政治迫害,颠沛流离。我和羊枣同志由相识到分散也在这一年。我们两人共事约三个月,在香港的民主政团同盟主办的机关报——光明报。羊枣同志和我原来都是上海的文化人,新闻战线上的工作者,他曾在我主编的上海  相似文献   

3.
在建党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吉坛同志在自己的三间平房里办起了《延安革命历史资料和老照片展览》,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不久"延安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央二台"《经济节目》和《延安日报》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认识羊枣,是40多年前的事;羊枣牺牲,已38周年了。每忆起羊枣,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湖南省衡阳市南门外,湘江西岸,灌木丛生的回雁峰上,被日机炸毁的古庙——雁峰寺里,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几个青年人围坐在一个中年人的四周,议论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前,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胡愈之、夏衍、范长江、羊枣等一大批进步记者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它孕育了今天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87年11月8日是这个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日。年前,记者访问了正在住院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同志。记者:冷西同志,听说您病了。许多新闻界同行托我转达他们的问候,祝您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曾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被中外人士誉为"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模范政府。毛泽东在延安13年,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创建了新中国。2013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笔者怀着对一代伟人深厚的感情,依据陕西省  相似文献   

7.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从她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起,一直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至今整整50年了。目前,她拥有地方记协、专业记协、新闻学会和团体会员150多个,会员人数达40余万,并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界的朋友开展友好往来,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1937年“8.13”后,许多年轻新闻工作者,投身于抗日斗争的烈火之中,为民族而战。这时,周恩来同志会见在上海负责党的文化和宣传工作的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新闻工作者组织起来,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在周恩来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经胡愈之、夏衍、杨潮(羊枣)等同志酝酿,确定在新闻工作者比较集中的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8.
于友同志的《名记者的脚印》付梓前夕,有幸拜读全书校样,获先睹之快。读毕掩卷沉思,得读书笔记数则。现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及本书读者。有感而作近年来,常听到一些有志于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名记者?怎样才能够成为像当年范长江、孟秋江、羊枣、恽逸群、石西民、杨刚、子冈、浦熙修……那样有成就的名记者?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编辑同志: 一九八五年贵刊第四期刊登的汪良同志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个说法已经为后来调查的事实所纠正,现在也就不应当沿用了. 长期以来,在广播系统,确实都曾经把九月五日当作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的日子,并且把这一天规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的纪念日,甚至在一九六五年九月,还曾经举行过隆重纪念活动,并请中央领导同志题了词。当时,毛主席的题词是:  相似文献   

10.
"008"号电文:延安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同志去向不明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收到上级军管会发来的"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电文中还附有1949年5月7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到蓬莱警察分局提解李静安"提案"的内容.市公安局接电后,立即指定专人与李白夫人裘慧英同志一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1.
延安潮     
您好,听众朋友,请听《今日又相逢》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一周年编制的特别节目《延安潮》。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同志对我国革命出版事业的发展曾作出卓越的贡献,早在1944年10月,在延安筹备韬奋逝世纪念会时,周恩来同志就曾经提出要“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并建议设立“韬奋出版奖”。当时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1983年8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团第六次会议上,作出  相似文献   

13.
巢峰 《编辑学刊》2006,(1):18-19
1997年12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我曾以这个题目发言.今天,我仍以这个题目在上海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韬奋先生逝世以后,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同志审阅时在稿旁亲笔写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这个<办法>在送给毛泽东同志审阅时,毛主席亲笔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界的楷模,这是周恩来同志提议、毛泽东主席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008"号电文     
姚华飞 《湖北档案》2000,(11):30-34
"008"号电文:延安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同志去向不明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收到上级军管会发来的"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  相似文献   

15.
许志强 《新闻传播》2010,(9):148-14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精辟地论述了作家和生活的关系。党中央一直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实现途径和重要突破口。作为矿工报记者,必须坚持“三贴近”。  相似文献   

16.
王金凤 《传媒》2001,(7):40-42
1979年初春,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安岗同志给我布置一个任务:采访在中国农村工作30年的美国朋友阳早、寒春.安岗同志说,这是农机部部长项南同志推荐的典型.阳早、寒春是农机部的专家,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农村工作了30年,现在依然住在北京郊区红星农场.这是一对真心实意到中国支援中国革命、帮助中国建设的美国朋友.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四年,杜鹏程同志的《保卫延安》刚刚出版,我便借来阅读.未读几页,便被他那环境描写的生花妙笔所吸引.他把延安描写得太美了,美得叫人心驰神往,不禁要投入那场保卫延安的战斗!书中写道: 夏秋交接的季节,是陕北最好的时日.早晨大雾罩着延安,罩着延安城周围的山川和流水,几十步远,就什么也看不清.雾气里,牲口的铃当声怪中听地响着,报告一天劳动的开始.远处,雾气罩  相似文献   

18.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八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能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十二地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从1936年到1947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里是新中国的摇篮。早在1%8年,由莫耶作词,郑律成谱曲的《延安颂》诞生在巍巍的宝塔山下.滔滔的延河之滨。她带着无数革命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飞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唱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全国乃至全球的老年人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人类正在明确无误地进入老龄化世纪.如何向日益增多的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等,向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就曾经重申"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早在1996年10月我国就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说明中国已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20.
重返清凉山     
今年10月12日,我回到了曾经长期战斗和生活过的延安,参加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的筹建,内心的喜悦和对往事的回忆,使我按捺不住写这一篇短文。延安,是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如今又是人们怀念的历史名城。许多兄弟党代表团访华,也常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参观。人们一见到宝塔山,就知道这是延安的象征。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隔延河相望的凤凰山和清凉山。延安旧城就处于这三山的环抱之中。凤凰山是党中央进驻延安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最早的住地。毛主席著名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