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设点P1(x1,y1)、P2(x2,y2)和P(x,y),若P1P=λPP2(λ≠-1)则有x=x1 λx21 λ,y=y1 λy21 λ.显然点P在P1、P2的连线上,且当λ>0时,P在P1、P2之间;当λ<0时,P在线段P1P2外;当λ=0时,P与P1重合.上述结果就是定比分点公式之内容.众所周知,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其关键是λ的确定.由此出发,我们若能恰当地设置λ,不仅能使问题化难为易,而且能体味其解法的简洁美.下面举例说明定比分点公式的若干应用.1 求解函数的值域例1 求函数y=1 3x 11-x 1的值域.解 令λ=-x 1,则λ≤0,依题意有y=1 (-3)λ1 λ,这样λ就是点P(y…  相似文献   

2.
一、推论概述定理的引入(平面定比分点公式)P1、P、P2是平面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如图1),设P1P=λPP2,点P1、P、P2坐标分别为(x1,y1)、(x,y)、(x2,y2),则有x=x11 λλx2,y=y1 λy21 λ.相应的推论(空间定比分点公式)P1、P、P2是空间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如图2),设P1  相似文献   

3.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科书中介绍的坐标式,即设p1(x1,y1),p2(x2,y2)且点P分p1p2所成的比为λ(λ≠-1),则{xp=x1 λx2/1 λ yp=y1 λy2/1 λ;另一种是向量式,教科书没有提到,即设点P分p1p2所成的比为λ,O为其平面内任一点,  相似文献   

4.
已知有向线段P1P2^→,如果P使P1P^→=λPP2^→(λ∈R,λ≠-1)成立,则称点P按定比λ分有向线段P1P2。若P1(x1,y1),P2(x2,y2),则P(x,y)=((x1 λx2)/(1 λ),(y1 λy2)/(1 λ),本文浅谈它的一些特殊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数学中.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9x1 λx2)/(1 λ) y=(y1 λy2)/(1 λ)我们都很熟悉,而且在解有关问题时,我们也已习惯去用它.其实,这只是定比分点公式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的另一表现形式——向量公式,恐怕我们大部分朋友较淡漠,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设A(x1,y1) ,B(x2 ,y2 ) ,点P(x ,y)分有向线段AB所成的比APPB=λ(λ≠ - 1 ) ,则有 :x =x1+λx21 +λ ,y =y1+λy21 +λ .且当P为内分点时 ,λ >0 ;当P为外分点时 ,λ <0 (λ≠- 1 ) .当P与A重合时 ,λ =0 ;当P与B重合时 ,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应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有着非凡的功效 .1 比较大小例 1 已知a >0 ,b >0 ,0 0 ,则 1 -x =1 - λ1 +λ=11 +λ.于是 a2x+ b21 -…  相似文献   

7.
设A(x1,y1),B(x2,y2),点P(x,y)分有向线段AB所成的比为,即AP=λPB,(λ≠-1),则有x=x1+λx2/1+λ,y=y1+y2/1+λ,且当P为内分点时,λ〉0,当P为外分点时λ〈0(λ≠-1),当P与A重时,λ=0,当P与B重合时,λ不存在,这就是定比分点公式.应用定比分点公式,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关该公式在几何中的应用,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本文再给出该公式在非几何问题中的若干应用,使我们进一步体味数学解题的简洁美.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平面上的定比分点公式是x=x1/λx2/1+λ,y=y1+λy2/1+λ(λ≠-1)。由定比分点公式可得下面定理:  相似文献   

9.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x_1 λx_2)/(1 λ),y:(y_1 λy_2)/(1 λ),λ=(x-x_1)/(x_2-x)反映了线段的起点P(x_1,y_1)、终点P_2(x_2,y_2)、分点P(x,y)与定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下),用平面向量方法简捷方便地导出了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之一--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即点P(x,y)分P1(x1,y1)、P2(x2,y2)两点的线段所成的比为λ(即P1P=λPP2)时,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由定比分点公式 {x=x1+λx2/1+λ y=y1+λy2/1+λ  相似文献   

12.
设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是λ,且P(x2,y1),P2(x2,y2),P(x,y),则P1P^→=λPP2^→,即(x-x1,y-y1)=λ(x2-x,y2-y),  相似文献   

13.
1 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如图1,设P1(x1,y1)、P2(x2,y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  相似文献   

14.
如图1,设P.(x1,y1)、P2(x2,y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则OP=(OP1+λOP2)/(1+λ),我们把它称为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相似文献   

15.
2火晋(X 1)2‘ 合(二 1)2co一3 对于函数y=f(x),如果能够化为y=巡止』.兰兰互三乏,,,、二,、、*__2且士鑫卫2;、坐寸兴弓一三食三乙(t(x)护一l)就与y=兴一二子兰的 1 t(x)、“、‘产一‘/“,.习,一1 久形式完全相同(只须把t(x)看成久).在数轴上的两点Pl,尸2分别表示m,n.不妨设m相似文献   

16.
某些类似于直线形式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形式的问题上 ,也能巧妙地利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去解决 ,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解题理念 .1.用在一些函数值域和不等式的解答问题上【例 1】 求函数y=1+cosx3-2cosx的最值 .解 :类比x=x1+λx21+λ则y=13+ ( -23cosx) ( -12 )1+ ( -23cosx),令“直线”上三点A( 13,0 )、B( -12 ,0 )、C(y ,0 ) ,则λ =-23cosx ,知 :-23≤λ≤23,当λ =-23时 ,y =13+ ( -23) ( -12 )1+ ( -23)=2 ;当λ =23时 ,y =13+ 23( -12 )1+ 23=0 ,所以ymax =2 ,ymin =0【例 2】 求函数y=2x21+x2 的值域解 :y =2x21 +x2 =0 +x2 · 2…  相似文献   

17.
赵珍 《理科爱好者》2004,(20):67-68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本文用射影、平面几何、向量的坐标等四种方法对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进行了推导.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时所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讨论了定比A的范围.设直线上两点P1、P2坐标分别为(x1,y1)、(x2,  相似文献   

18.
1.模型思想强化公式解题功能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x1+λx2/1+λ,  相似文献   

19.
定比分点的向量式:图1如图1,一般地,若P是分线段P1P2成定比λ的分点(即P1P=λPP2,λ≠-1)则OP=1 1λOP1 1 λλOP2.证明:设O为平面上任意一点,若P1P=λPP2.则OP-OP1=λ(OP2-OP)=λOP2-λOP∴(1 λ)OP=OP1 λOP2即OP=1 1λOP1 1 λλOP2.特别地,当λ=1时,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则OP=21(OP1 OP2)称为线段P1P2中点P的向量表达式.变式:一般地,若P、P1、P2三点共线,且P1P=nmPP2,O为任意一点,则OP=nOP1m mnOP2图2应用例析:一、探求点的坐标【例1】如图2,△ABC顶点A(1,1),B(-2,10),C(3,7),∠BAC平分线交BC边于D,求…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若P_1(x_1,y_1),P_2(x_2,y_2),P(x,y),且P分P_1P_2的比为λ(λ=-1),见y=y_1 λy_2/1 λ或λ=y-y_1/y_2-y。由公式易得: 1°.λ>0(?)y介于y_1、y_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