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师应培养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天伦情感、爱情情感、博爱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体验各种情感经验和情感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素质。  相似文献   

2.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一定要重视保护学生的情感健康,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帮助他们抚平情感创伤,解开心中的郁积,尽可能地防止和消除消极情感对学生的负作用,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努力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情感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发挥情感在生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情感支付内在机理的研究和情感支付模型的构建,本文着重分析了情感账户的储存及盘点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 情感激励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的情感支付的基础管理,需要通过明确情感需求和完成情感积累来实现情感储存,为情感投资积累情感资源.(2)情感管理要像管理财务账户一样盘点情感账户的储存状况,防止领导者情感枯竭或透支.  相似文献   

5.
陈德建 《考试周刊》2011,(65):166-167
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情感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认真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通过情感引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和情感投射等有效情感教育方法实施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情感的培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厚积薄发的过程。通过分析情感培育因素的渗透性和增润性、融通性和传递性、自洽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握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儿童数学情感的培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情感铺垫、情感碰撞、情感交融、情感升华,构建儿童数学情感培育教学范式,体现课堂文化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个体精神面貌和生命质量的重要表征,教师专业发展中情感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成长和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情感意识、积极的情感定势和较强的情感能力。情感素质的培育除需要教师学习情感教育课程和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外,日常的教育生活还是提升教师情感素质的重要土壤。  相似文献   

8.
创作过程是由动力情感、主体情感、体验情感、对象情感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动力情感具有偶发性、持续性、变化性、自控性的特征;主体情感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理智性的特征;体验情感具有实践性、本真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征;对象情感具有审美性、自主性、感染性的特征。动力情感推动主体情感和体验情感的活动,主体情感一方面融化在对象情感之中,一方面又跳出来,从理性角度对对象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搏斗,相互突进。体验情感是主体情感和对象情感的中介。对象情感一方面接受主体情感的渗透,一方面反向刺激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指表达事件或实体与情感经历者之间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致使情感经历者的情感发生变化的形-义配对。情感致因、致使力、情感经历者和情感变化结果是构成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的四个基本成分。其中,情感致因被识解为射体,可以为事件,也可以为实体。实体又可以分为物质实体和抽象实体。情感经历者被识解为界标。致使力由主动词编码,情感变化结果由情感动词编码,表达情感经历者在情感致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情感变化。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的形成是体认者、致使情感事件和语言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情感教育策略简单而杂乱、缺乏整体性等问题。为此,根据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和情感教育层级目标,分析和筛选优秀语文教师情感教育策略,提出三个方面的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激发情感策略、感悟情感策略、内化情感策略,试图建构整体性的情感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情感问题的本质是青少年对事物价值感的虚无或对自我价值和物质欲望的放纵.情感教育的追求和目标在于青少年情感体验内容的丰富化、自然化,情感唤醒和表达的规范化、理性化及情感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是情感教育在动机、特质、知识、自我概念和技能等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是推进情感教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情感地图是在解析场所空间的情感要素基础上,在地图上集合反映人们的空间情感状态与倾向的情感地理学方法,具有主体真实性、时空构筑性和视觉传达性特征。情感地图不仅能应用于学校教育中特定情感群体的空间情感关系、情感结构与特征的识别、分析与预测,还能应用于教育环境和情感关系的改良与优化,以及教育活动中不同个体情感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文章根据主要应用功能对情感地图进行分类和特征表述,并分析了开发学校情感地图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情感劳动是区别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形式特征及问题,分析情感劳动者角色冲突的性别差异。破解情感劳动者的角色冲突危机,要明晰情感劳动者的"情感"边界;提高情感劳动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关注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意识:增强女性情感劳动者的角色界限意识,优化女性情感劳动者的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了解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和更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对滁州市某小学的200名学生情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是,城市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模糊,积极情感的体验性不强,消极情感的控制欲消除方式不当,应激情感处理方式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学校情感教育和家校合作来促进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都是情感体验的源点。教师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情感体验之于语文教材和教师的情感体验之于学生两个维度。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个人情感体验和集体情感体验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在生活世界和教育世界中所产生的,是在这两个世界中的各种人事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学校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校里的人(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管理有助于教师获得愉悦的心境和健康的人生,提高教学成效,创造教育事业的成功;教师的情感管理有利于教师减少自身的负面情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感环境;教师的情感管理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状态的培育,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动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自信,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情感管理主要包括消极情感的消解和积极情感的发展.教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合理管理,有助于他们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使情感与教学共融互进,最终促进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伟 《现代语文》2008,(10):20-2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秀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恰好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语感训练中的情感体验,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认知、理解、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其实质表现为通过语寿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想象和联想,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情感能力是21世纪学习者的关键技能.社会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无论是教育政策制定还是学校教育实践,都尚未明确将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缺乏可靠的评价指标.因此,如何开展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如何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成为新时代我国迫切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欧盟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包容性、系统性评估方法》报告可为我国开展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提供启示与借鉴.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从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内涵及框架特征,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促成因素、评估模型及工具,课堂及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与指标四个维度分析该报告,思考中国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转变评估方式,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框架,探索本土化实践路径;研制中国本土化评估原则及指标,开发多模态评估工具,实施面向学习者、课堂和学校的社会和情感教育;采用系统论观点看待社会和情感教育,开展课堂和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开展技术赋能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能力,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从事着情感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前,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挑战: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心理脆弱感和应对无力感;教育对象和交往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劳动的三重困境;制度性考核与评价压力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博弈。为了迎接挑战,教师很需要“情感韧性”。情感韧性是一种涵盖两个层面、三个向度的情感素养:在能力层面,它包括适时调节消极情感的情感抗逆力与恢复力、合理协调个体情感状况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情感平衡力,以及在“关系”中寻求多元情感支持的能力在内的情感能力;在修养层面,它指的是形成稳定的教育情感内核。为了培养兼具“安顿自身情感”和“促进育人效果”功能的情感韧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心理预期,提升教育技艺,以增强克服脆弱感的底气;通过刻意练习转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以提升情感的张力;借助教师共同体丰富情感知识与实践,以使情感劳动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20.
教师情感表达是透过语言与非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的一种能力。情感表达是理解教师情感劳动的重要窗口,从情感体制理论的视角看,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多种调适机制的影响,相应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即教育教学工作领域的整饰机制、人际互动领域的表演机制和教师身份构建领域的认同机制。教师情感表达在这三种调适机制之间穿梭,由此衍生出多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内容和方式,其共同点可能与教师赋予工作的意义有关,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情感规则的制约,而教师身份认同和人际互动情境又重塑教师对情感规则的感知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