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大多数家长不约而同地有一种理想,就是把孩子教育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家长们不断地“设计”孩子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思维,不许他们有任何“出轨”的举动,尤其不许频繁地问“为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丧失了天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好奇心能更近地接触科学,改变人生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创造者,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而且更需要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第一,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切记不要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第二,鼓励孩子大胆思考。一般说来,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是经…  相似文献   

3.
家长:谈到孩子的好奇心,我对我们成人的一些做法很是生气。例如,一些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背手正坐,我真的是看不下去,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我认为让他们僵坐在凳子上是违反教育原则的。我不相信一个坐着不敢动的孩子会有敏捷的思维,我担心孩子那一份天赐的好奇心会被毁掉!我发现你们没这样做,做为家长,我认为我的孩子是运气的。  相似文献   

4.
叶静 《山东教育》2003,(23):86-87
幼儿园在大力提倡探索学习,家庭中能否也采取这种形式呢?许多家长都乐意作番尝试,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体会到,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思维活动禁锢在一个早已定形的模具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勃勃生机压抑成死气沉沉。家长们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但是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家长在其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作为一个家长想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之上的行为。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很多自认为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那么新奇。好奇心指引他们不断地探索,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原动力。若家长能够正确地引导,不但能让孩子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让他们变成优秀的"好奇宝宝"。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刘大进,不疑则不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孩子好奇,他们必然对不懂的新事物产生怀疑,进而发问或从实践中去探索。调查表明: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大。这是为什么呢?家长们笑而置之。其实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之中的恰恰是我们这些自认为“重视教育”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7.
幼儿从两三岁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当他们第一次提问、想知道为什么时,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就来到了。到了五六岁时,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变得越发强烈。家长可以巧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雷敏 《贵州教育》2009,(23):21-22
一、安全教育的误区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在成长,所以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也要跟上孩子的成长。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危险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片面强调安全,而使许多有益于开拓幼儿视野,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许多孩子们未曾见过和听说过的新鲜事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玩具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集中注意力。特别是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强,他们总是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和疑惑,因而常常提出一些问题,有时竟弄得家长难以开口。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的提问有时会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孩子提问多,说明他求知欲强。对于孩子提出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水煮沸了,水汽顶掉壶盖;太阳光下,奶奶的老花镜点燃了小纸片;冬天,玻璃窗上结出了美丽的冰花……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家长应善于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呢? 一、珍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孩子来到人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蹒跚学步的孩子会盯着自己的影子,总想踩住它;有的孩子拆开闹钟,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们扛着一只死苍蝇……好奇心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它能使孩子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予理会,甚至呵斥孩子:“没完没了地问,烦死了。”须知,这是在把科学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多次得不到满足,甚至被压制、否定,则好奇心就会消失。而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二、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比由家长去直截了当地给孩子解答问题重要得多。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拿着小瓶对妈妈哭嚷:“谁把我的蚂蚱弄死了?”妈妈惋惜地说:“是吗?”她拿过瓶子,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甄别能力是比较低下的。加上我们的家长多是选择一些社会上实用而且比较跟风的知识体系来对儿童进行兴趣教育.也就产生了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兴趣要求,制止儿童接受真正的兴趣教育。诸如很多儿童对数字非常敏感,但是家长却非要孩子学唐诗;有的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但是很多家长却以成人的眼光迫使孩子选择数学或者外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促进兴趣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马红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6.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刚刚接触社会,对他们来讲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他们什么都要看看,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跟着学。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开始的,对他以后的学习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一、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好奇心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孩子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能否持续保持这颗好奇心就很难说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孩子好奇心的  相似文献   

18.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9.
刘源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20.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