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模块化教学体系”是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中采用的一种被国际公认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进行模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将模块中的多项课程视为一门综合课程,将项目驱动法融入到模块体系中进行教学,并从模块划化、项目设计、教师与教材配备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系统开发能力模块项目驱动法在模块化教学中的应用,可为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们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模块化教学中诸如法律模块的体系构建严重滞后,课程设置缺乏.所以有待构建科学合理涵盖创业主体、创业运行与规制、创业救济等方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法律模块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模块化指的是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及考核内容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整个学习的灵活度。本文借鉴高校模块化教学理念,针对《CorelDRAW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贯穿于模块化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从高职模块化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实践教学的模块结构体系、模块化教学方案实施几个方面对高职模块化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到模块化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块以及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要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模块结构可以分为实验模块、实训实习模块、综合训练模块三部分,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以项目服务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从而促进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多沿袭传统的研究型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分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是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把知识模块作为基本的教学构成单元,围绕土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把"模块"贯穿于相关教学活动,实践结果表明,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是培养工程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值得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模块化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分析了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模块设置的原则,在该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包括4方面:确定教学模块、系统讲授理论知识、按不同模块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和考核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罗伯特.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模块化课程"的内涵,并结合定向运动的特点,构建出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的"定向运动理论模块"、"校园定向模块"、"野外或公园定向模块"、"定向拓展定向模块"四个子模块内容体系。并对各模块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制定出标准化的实施方案,为高校顺利开展定向运动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中外合作办学化工专业模块的创建、模块化体系设计、模块化教学的特征及意义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模块式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叙述了高职院校多课程综合模块化教学在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论述药物学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模块的划分及药物模块教学方法,最后分析了学校模拟药房实训模块的重要性。多课程模块教学使教学组织灵活,教学体系统一,并有宽范围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完善模块化教学、突出案例化教学、增设课程设计环节及微课模式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梳理.从理论模块、技能模块、专业模块和信息化模块四个方面对模块化教学展开阐述,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对案例化教学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对课程设计环节设定具体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微课的规划.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并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以适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从德语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文和德文中由于思维差异、言语行为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表达差异,以及由于这些差异而导致的母语干扰现象。认为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必须首先弄清中文和德文的这种差异,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母语(中文)在德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职业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何学习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图通过两国职业教育理念、教育设计以及教育受众等方面的横向比较研究,找到两国职业教育的异同,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吸取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应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德国职业教学法培训中,德国学者严谨、刻板、程序化的认知特点与中国学员(教师)形成对比。德、中教师认知风格差异体现在沉思型对冲动型、序列型对整体型、场独立对场依存、聚合型对发散型等方面。认知风格差异影响对国外职教经验的理解、接受和运用。通过重视认知风格对经验引进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神”重于“形”、反思认知偏好、基于认知风格差异调整国外经验等途径,可以促进国外职教经验更好地本土化,更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e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goals. The first is to review and compare teacher competence frameworks developed in Eastern (Chinese) and Western (German) contexts, exemplified for the domain of mathematics. Major similarities of the two contexts could be reconstructed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eacher competence as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comprising knowledge, teaching-related skills and beliefs. Distinct differences could be identified as well, with the Chinese frameworks including a wider range of teacher-competence facets and emphasizing more teaching-related competencies than the Western (German) frameworks. The second purpose is to adapt and validate a German framework of the measure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er competence in a Chinese context. This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uses exemplarily mathematics teacher, in detail follow-up-stud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y: Learning to Teach Mathematics (TEDS-M).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a qualitative approach (e.g. elemental validity) and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e.g. construct validity) to validate the framework, the results of both approaches suggest a satisfactory validity for the adaptation. Overall, the results point out that the examined teacher competence framework and its instruments can be us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es in Germany and China.  相似文献   

15.
第一批留德军事生的派遣是清政府创建海军计划的衍生品,是中德双方利益考量的结果.军事生留德计划从最初商议到最后成行不到半年,其效率既源于中方改善武备、壮大军事力量的迫切愿望,也来自德方跻身中国,弥补其欧洲"迟到民族国家"之遗憾的强烈需求.军事生在德留学期间受到德方高度关照.七人中三人在普鲁士陆军部队受到良好军事训练,学成归国,其他人则因种种原因学业半途而废.第一次军事生留德行动乃为偶发行为,且规模有限,管理缺少定规,但为清政府未来的留学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后来选拔留学生的重要参考条件;其次,它为中德未来的军事合作找到了方向.留德军事生的派遣此后逐渐形成规模,德国军事教官和顾问也自此源源不断来到中国.1876年第一批留德军事生的派遣将中德军事关系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反复修辞格在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运用。从语言单位角度来说,“反复”可以分为词语反复、短语反复和句子反复;从句子结构形式来看,又可分成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由于英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必然在翻译中反映出来,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通。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汉语和德语由于文化因素产生的差别,阐述了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在基础德语教学阶段导入跨文化内容,在培养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德语和英语来说比较简单,汉语的音节尾辅音只有鼻音n和ng,而德语的音节尾辅音可以多达4个。本文的实验选取了12个代表三种不同德语水平的中国学生作为发音实验对象,还选定了两位德语本族语的发音人作为参考。每位发音人朗读102个带有不同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单词和20句含有较多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句子。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主要采用元音插入(epenthesis)、辅音脱落(deletion)和辅音替换(substitution)的方式处理德语音节尾辅音的发音。有些发音的偏误可以从汉语中寻到原因,有些偏误现象则可以从第一外语英语中找到解释。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德语水平从初级、中级到高级递增,学生对音节尾辅音的发音偏误也逐渐减少,这意味着音节尾辅音发音的偏误是可以不断改进甚至完全克服的。  相似文献   

19.
熟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社会观点、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汉语和哈萨克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熟语,因此,在研究两种语言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对比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熟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预防跨文化交际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主动性,互动性及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连接副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对篇章的连贯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ETS语料库从使用频数、位置特征和语法型式三个方面对中、日、德学习者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在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上存在异同点。中、日、德学习者均依赖于少数几个连接副词,且其书面语中存在口语化倾向;中、日学习者作文中连接副词的位置和语法型式的多样性都不如德国学习者。这可能与学生的语域意识,回避策略以及语言负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