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3月至4月我校校友——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为我校高二学生成功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程,学生参与之踊跃,钱教授教学的深入浅出,为我们开设选修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06年10月钱理群、林贤治、摩罗等鲁迅研究专家为我校学生开设的讲座,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阅读鲁迅、研究鲁迅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更加坚定了我们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程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据《扬子晚报》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史家钱理群教授,日前到江苏名校南京师大附中给中学生讲课。此事引起人们争论:著名学者到中学开课有无必要?一些中学教师认为,钱理群给中学生讲鲁迅是一种浪费,中学生要理解鲁迅太难了,而且开设这类选修课可能会影响学生高考。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5.
2002年,我曾做过一节《药》的研讨课,被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批评为"请君入瓮式的对话课",即教师预设好教学内容,学生进入预设便告成功。那节课让我开始思考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阅读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2003年至2006年的"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中作文辅导实验"获得成功后,我便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探索"整合网络自主学习资源,构建学生互动学习模式"的教学新路,并将文本确定为自己特别钟爱的、同时在教学中时时有心得的鲁迅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6.
北京晨报报道,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钱理群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7.
钱理群教授是我国现代学名的研究专家,也是国内研究鲁迅的权威学。他十分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尤其是近年来他非常关注中学语教育。 钱理群在对我国目前语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在自己长期的研究和思考中,提出了语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当然这个说法是借用了鲁迅先生当年的观点,但是从中反映出了钱理群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全面和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部分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眼中,“鲁迅”几乎可以和“枯燥”画上等号。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懂、读了有什么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了有什么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认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处理不当,使鲁迅作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钱理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兼具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语文教育理论知识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完善选修课的开设,建立了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为显著特点的课程体系。我校的选修课分为必选课和自选课两种。必选课的开设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必须的实践技能。我们将必选课排入课表中,如计算机实践课、英文打字课、制图课等。这些必选课的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从我校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对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已不再陌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大学中相关的学习内容。我校从1984年开始开设自选课,自选课也排入课表,纳入课时计划。每学期全校开设的自选课有…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发的生活中的实用化学这门校本选修课程,在我校已成功开设了3年,学生选修率高,获得一定成效。回顾该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完善过程,有很多收获,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我校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选入的鲁迅作品,《语文(必修)》有《阿Q正传》等7篇,《语文读本(必修)》有《为了忘却的纪念》等15篇(课)。以作家个人而言,鲁迅是入选课本最多的,远非他人所能比。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仅限于此学习鲁迅,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更甭说感受其作品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了。为此,我开设了鲁迅作品选修课校本教程,名之曰:走近鲁迅。时间:从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从高一至高三,前后将近3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题为“钱理群‘告别教育’”的报道。压题照片是钱理群先生的头像特写,旁配小字:“钱理群以鲁迅自励,要在绝望中反抗,但是基础教育十年试水,却令他收获‘丰富的痛苦’。”这张照片和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几天的时间就被转发了八千多次。反复揣摩钱理群先生的话——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4.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鲁迅旧体诗的语言艺术、审美特征和主要风格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对于鲁迅近体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及其意义尚无人探讨。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旧体诗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他强调说:在考察二十世纪旧体诗  相似文献   

15.
在宁波市高中兴趣特长选修课程开设的区域推进中,我校属于设备条件不足的学校。在充分利用学生摄影设备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地开设了学生喜爱的摄影选修课程,学生的摄影社团也展现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图像世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英语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早在1978年,我校就从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实验课。1986年,我校为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继续把英语列入小学高年级的课程,在五、六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从此我校的外语教学走上了正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外语心理发展水平和十年外语教学实验看,小学开设英语课切实可行,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这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薛伟华 《西宁教研》2000,(1):39-39,41
我校1998年秋季在三年级六个班开设了英语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大胆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校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选人的鲁迅作品,《语文(必修)》有《阿Q正传》等7篇,《语文读本(必修)》有《为了忘却的纪念》等15篇(课)。以作家个人而言,鲁迅是人选课本最多的,远非他人所能比。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仅限于此学习鲁迅,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更甭说感受其作品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了。为此,我开设了鲁迅作品选修课校本教程,名之曰:走近鲁迅。时间:从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从高一至高三,前后将近3年。  相似文献   

19.
冽玮 《成才之路》2010,(29):92-92
鲁迅的《药聪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正告别中学课本,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大撤退”。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读不懂鲁迅。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喜欢读鲁迅了?为此,记者专访了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他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我校多年来突出英语教学办学特色,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主动接受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的整体水平,我校于2002年9月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每周2节英语说唱课。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低年级开设说唱课感受很深,切实体会到说唱课对促进学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