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梦生先生的《左传译注》释义准确,但仍存在一些尚待商榷之处.如"斃"非训"死",而是训"倒";"絷"非训"缰绳",而是训"马绊";"保"非训"碉堡",而是训"恃";"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不应点断等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代写本学三个学科视角则为汉诗训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丽 《文教资料》2007,(32):27-29
对于"格"字的训释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格"训为"正",即"归正"之义;(二)"格"训为"来","至",即归服;(三)"格"同"恪",谨敬也;(四)"格"训为"革","改革、革新"之义。考察整篇《论语》和原文的句法结构,再参考上古文献,笔者认为"格"应训为"正"、"归正",即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之义。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教师培训在解决"他训"问题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训",从"他训"走向"自训",调动高校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点燃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汉语有独特的造字、遣词、用语及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因而也有自己的读解方式。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训诂学理论,留下丰富的训诂资料。汉语文的文本解读首先要从训诂学的角度解读,可从"形训""声训""义训"等方面进行,需要恪守传统训诂的边界。一、"形训"的解读及其边界1.形训解读所谓"形训"解读,就是采用训诂学形训的方法,通过字形分析解释字义,突破关键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字学中,训释字义主要有"形训"、"声训"和"义训"三种方式。这三种释义方法,亦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汉字教学。本文以对外汉字教学中《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教学为例,拟从形近、音近和义近三个角度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奈何姓万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楚地读书人)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握管临朱(握笔描红),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  相似文献   

8.
"之称"是《广雅疏证》中一个常用的训释用语,由"之称"构成的训释主要用四种格式。其中在"……,……之称"格式中,训释语经常不是被释语的所指,而是解释被释语的语源、属性、特点、功用、类属、方位、别称等。"……有……之称"是用来解释训释语的名源的。"……是……之称"用来解释异体字的意义。"……亦……之称"用于解释多义词的后一个义项。  相似文献   

9.
基于教师专业学习视角,从个人和团队两个培训实践维度,阐释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践行"学研训用"研修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提出了"学研训用"研修模式的概念界定,从不同教师主体学习行为的视角解读了"学研训用"的内涵与价值、逻辑关系和运用策略,从研制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等方面分享了在"中学数学文化欣赏"培训中践行"学研训用"研修模式的实践案例,深刻剖析了教师职后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7,(1):67-70
理论上,声训的训释词是被释词的源词,所以不能互训,否则就倒流为源了。实际上,直接推求语源的声训确实不当互训;如果被释词和训释词都可以离析共同的"义类"和相对应的"事类",则可以以"义类"为枢纽而互训。  相似文献   

11.
先秦社会,是以"姓"为基本社会组织,姓和先秦社会的礼俗制度关系密切。先秦"姓"义至少有三种:1.训"子"或"子孙";2.训"民"或"属民";3.训"族"或"族属"。  相似文献   

12.
声训是指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的命名之意的一种训诂方式,其目的在于探求词的语源,而不像义训那样在于揭示词的所指义.因此,用来作声训的词语只是被训释词的"蕴含意",而并非其所指义,即不构成被训释词的一个"义项";声训也可以用来指明古籍中的假借现象.汉代人的所谓声训,尤其是今文经家之声训,其意往往并不在于对文字音义关系的探求,而是为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以阐发经文之"微言大义"为要务,也是他们用来阐述其哲学观点、政治学说及价值取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1):24-25
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为了推进《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有效研究,以"三课三评"专题课例研教为抓手,以名教师、骨干教师带团,倡导团队互学共研,以集体研修带动个人研修,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课堂互动”理论 创新教师培训课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堂互动"研究理论从意蕴、关键概念、课题和挑战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学习和分析"课堂互动"理论,触发对教师培训课堂创新的思考,其主要启示是:教师培训课堂应该确立以"参训教师为本位"的培训观;要构建参训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要以参训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培训方法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培"与"训"的关系入手,提出保险营销职场应更重视"训",除了常规培训方法,还需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因材施教",突出"训"的作用,以实现改进行为和提升绩效的培训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院训是单位职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可以直观反映一个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核心价值和精神特质。院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在向社会公众迅速传递工作理念,正面展示机构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院训征集与凝练,通过全院发动、集思广益、多轮甄选、反复打磨,提出了"尚德慎行、至公至正"的院训表达。同时,全院职工也在征集院训、凝练院训、确立院训的过程中,推进了价值认同与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17.
按照培训时间进度的安排,把培训划分为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训中"是指集中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本文以培训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式,探讨了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对培训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日:"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  相似文献   

19.
魏爱婷 《学周刊C版》2019,(7):187-187
本文总结了经学家们因为对"贤"和"易"的不同理解,并对"贤贤易色"的不同阐释,分析了笔者同意将"易"训为"轻略","色"训为"面色、外在容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之一是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创建,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企业人才、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通过解析"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内涵,分析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研究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对"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进行优化,为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