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唱法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里,教唱歌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与训练,也要通过或结合歌曲来进行。教唱歌曲一般采用听唱法与视唱法。下面我把这两种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听唱法听唱法是一种较初级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必经的阶段。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低、中年级。但目前,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致使中小学生的音乐水平较低,所以在其他没有视唱能力的年级,也可以暂时采用听唱法,逐步向视唱法过渡。听唱法可以分为全曲听唱与分句听唱。一般说来,全曲听唱只能教唱较短小的歌曲,而分句听唱则可以教唱任何长度的歌曲。分句听唱法比全曲听唱法有较多的优点,它能较准确、细致地解决歌谱上的问题,同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为  相似文献   

2.
听唱法、视唱法是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法应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而笔者以为,唱歌教学法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其通过唱歌教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就此略述管见。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续至今将听唱法演变成所谓的口串教学法,即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一句。这种破句教唱有损于歌曲的整体形象,学生处于“要我学”的消极思维状态,如此鹦鹉学舌式地教唱不利于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难以达到《大纲》关于每年学会唱几首教材歌…  相似文献   

3.
唱歌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如何让他们积极地学唱歌呢?我在教学中摸索了两种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唱歌接龙教师在范唱和分句教唱一遍之后,再带领几个唱歌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唱几遍,然后请几个幼儿到台前排成一队。第一个小明友唱第一句,第二个小朋友唱第二句,依次接下去直到将歌曲唱完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唱不出或唱错,就失去游戏的机会,教师另请他人代替。  相似文献   

4.
我是2005年参加工作的一名教师,当时学校领导安排我教音乐课,在我的脑海里,我上学时候的音乐课就是老师一句句地教,学生一句句地唱。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音乐教学在无形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教学观念上,是以教师、教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了“重技轻艺”的倾向;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是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演绎着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常州听了五位有经验的唱歌老师的课。他们的课上得很好。教师能够充分地备课,课堂秩序很良好。低年级的学生会看了歌谱跟着老师一句句学唱,中年级的学生会自己看着谱跟着琴声唱,高年极的学生能够唱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他们学会一只新歌好象很轻松、便  相似文献   

7.
口语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抓好口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能力,可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此,我想就加强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向谈几点看法:   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职校学生说的能力一般都较差,据此,我把学生的口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听为基础,以敢说为目的,以模仿为手段。听力是一种领会能力,教材中的听的训练主要为听音辨音,听句填词或句,听对话会意等。教师还可以增加听词会意和听短文回答问题,但所选材料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以敢说为…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下面的情景:老师唱一句,学生牙牙学语模仿一句,老师吃力地讲,学生硬着头皮听,教师为了让学生专心地听,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学生却十分被动,难得  相似文献   

9.
稿源采珠     
江苏 范本丽谈 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必须使他们唱准音高、旋律、培养视听音高的概念。这一点许多老师很难做到。大多时候只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这个办法在一、二年级还可以,但是到3-6年级,还这样教学,学生的识谱能力很难提高。笔者认为,一开始就要有计划地进行音阶、音程、琶音上下行的听唱训练,  相似文献   

10.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让世界充满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班学生课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每当听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责任重。我愿把我的一腔热爱,奉献给我的学生们,这是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那些“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旧式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用语,更强调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维护其自尊,激励其信心,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的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亲热的手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句带学生唱乐谱,以为这样会省时、省力,学生也容易掌握。其实,教师的范唱如同“拐杖”,一旦学生离开这根拐杖,就什么谱也唱不准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执教者这种识谱教学方法的不正确,从而使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掌握识谱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及时而有效地纠正学生在视唱。唱歌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是训练学生视谱技能、培养唱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纠错方法,以供参考。一、听琴法。听琴法又称“听模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纠错方法。教师在钢(风)琴上,将学生唱错的乐句正确地演奏出来,让学生听后再模仿哼唱,或跟着琴唱,这样反复若干次,直至学生离开琴,能独自正确地演唱为止。这是培养学生内心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的一种途径。二、听唱法。学生唱错的乐句,由教师正确地唱出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学唱。和听琴法相比,听唱法更具有听…  相似文献   

14.
母亲听歌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母亲很喜欢歌。她自己唱,我就是在她怀里听着歌长大了;她喜欢听,不听歌,就睡不好。要过年了,我把兄弟几个的孩子找到一起:“今年过年,要好好唱几个,给奶奶听!”因为,我看出来了,去年他们咿咿呀呀的,唱的全是奶奶不愿听的,虽然她连连说好。这回,我布置了任务,指定了歌曲。除夕,几个孩子依照我的安排唱了,一首连一首,因为得到了鼓励,他们唱个没完。妈妈先是兴奋,后是坚持,最后是睡着了。我知道歌声再大,她也是唱不醒的,她就是愿意听着歌入睡。孩子们仍是唱,我心又是愧疚:还是没有让爱听歌的妈…  相似文献   

15.
加强听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听话训练进行了一些探索。这里从辨析、敏捷、记忆、创造四个方面,谈谈听话的能力训练。一、辨析性的听力训练听辨正误:让学生听拼音和汉字的发音,矫正不正确的读音;听词语和句子,判断是词还是句;听几个句子,判定正误,把错句说正确;听一段话,鉴别是非,纠正错误之处。听后评述:听同学发言或听朗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评论,指出优缺点;或者,教师故意将某些语句的语调、感情读错,让学生评析纠正。听选答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再读几组答案,让学生选…  相似文献   

16.
一曰“零起点”。所谓“零起点”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无所知,教师授课从零开始的一种现象。有一次听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教师教一首名叫《上学歌》的歌曲,而学生没等老师教,却异口同声地唱了起来,而且很完整。教师对此不屑一顾,毅然按自己的教案一句一句地往下教唱,不一会儿,学生则兴趣淡泊。原来,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学过此歌了。这种“零起点”带来的很可能是“零兴趣”和“零思维”,所以,教师只  相似文献   

17.
女儿讲故事     
或许是受我的影响,女儿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唱歌、跳舞、做游戏、读古诗、听故事。回想起来,女儿发育快,记得她还未满周岁就能独立迈步走动几步,开始说话也比较早,发音清晰,听我一唱歌就入神,时常不自觉地跟着唱出尾音。对一支歌听熟了,我唱一句要地跟着唱,没想到她竟唱了下句。渐渐地我开始给地讲童话故事,她记住了猴子、白兔、小鸭、大灰狼、百灵鸟等动物,并识別好坏。她说她若是遇到大灰  相似文献   

18.
肖安湘 《海南教育》2014,(12):12-13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变成学生。以前的音乐课都是以教师的教唱为主,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这样学生就像一台复印机,只会被动地学习、机械枯燥地训练,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就被磨灭了。那么,音乐课怎样让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呢?笔者有如下思考——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在实际教学中课型是灵活多变的,我将预习课放在课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形式单一,大多是教师预先在备课中设计好了,设计也全凭教师个人的理解甚至好恶。学生主要是听教师导入,犹如戏院里的观众,只能看着演员登台亮相扯开嗓门唱第一句戏,全没有参与的权利,更没有选择的自由。这样教师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导语,是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我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读、二听、三说、四辩、五诵。一读。即结合注释、课文提示自己读,初步感受课文,激发求知欲。二听。即听配乐朗诵、教师范读,或听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再次感受课文。三说。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在全班说,也可以分小组说,还可以自说自听。这一环节,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四辩。分两方面:一方面,让全班同学动手,把各自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先分组讨论,解决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