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一个维度,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方面,共20条基本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合作研究、榜样模仿等途径生成.  相似文献   

2.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是从工作对象的角度对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进行的规定。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四所幼儿园从六个维度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师德问题与教师专业性关系的厘清,知晓教师的专业性不足是导致师德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理念与态度潜藏师德问题、专业知识与方法触发师德问题、专业能力与实践引爆师德问题三个方面,因而师德建设需要提升教师专业性以育师德。  相似文献   

4.
张芳 《文学教育(上)》2011,(23):122-123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也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在从教师教育专业师德建设的个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阐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以理念建设引导师德建设、以行为建设实践师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显得尤为关键。笔者建议在今后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所采取的道德行为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因此,在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应首先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在中职师资队伍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让广大中职教师做到知荣辱…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3,(13):F0003-F0003
围绕“追求卓越,特色办学”的理念,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一直坚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以及行为导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从师德、师才、师能三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省外动态     
正安徽:"11条底线"打破教师终身制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在各县市教育局门户网站普遍建立师德问题投诉平台,将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规定的"11条底线要求"和各地出台的师德行为规范向社会公布,及时受理群众对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投诉、举报。同时,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安徽省将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模块,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要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计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培养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农村中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农村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培养需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遵循敬业、研业、精业、乐业四个发展阶段。针对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师德修养培养面临内在动力不足、校园环境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完备、培训机制不通畅、评价监督不到位等困境,需要从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校园环境的建设、政府制度的保障、培训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五个方面着手,统筹兼顾、齐抓共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比,归纳出它们的具体行为特征及其对幼儿课堂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人格、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四个方面揭示两类教师课堂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几项解决这一问题的针对性策略:改革教师选拔制度;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如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如何对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双发展进行考量,通过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培训体系和师德评价体系,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理想和职业行为,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师德建设和评价的有效方法及途径。为了构筑高效课堂,学校有必要创设达成高效课堂的制度体系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困境:专业情感困境——多重压力下的专业角色“迷茫”;专业理念困境——“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的单向度生长;专业知识困境——学科依附下的知识体系建构科学性、系统性欠缺;专业能力困境——“应试教育能力”一枝独大与“育人”能力艰难发展;师德发展困境——低效的师德“他律”与放松的师德“自律”并存.消除师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在于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创新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知识、能力的完善;实施师德“气候”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情感养成和师德发展;构建“过程监控”体系,形成师德发展“保健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升师德“他律”效果,推动师德“自律”进程.  相似文献   

12.
钱惠琴 《教师》2015,(2):96-97
随着示范中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创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能力创新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也是示范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示范中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并在分析示范中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如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如何对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双发展进行考量,通过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培训体系和师德评价体系,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理想和职业行为,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师德建设和评价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标准经历了从分隔到连贯的发展历程,在内容架构上凸显教师专业品性、教师专业责任和教师专业行为,并且强调在教师专业教育、教师许可标准、教师从业过程中培养与评估教师专业道德。美国教师专业道德标准的启发意义在于明晰师德概念内涵,贯通师德培养路径,强化教师专业道德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丹 《教育探索》2006,(1):109-111
师德归属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教师的专业行为之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生活。师德反映和概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师德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和坚持教师的自我提高应是师德中核心的专业要求。教师应在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师德认知,在形成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师德能力,在涵养专业情意的过程中激发师德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一、师源性障碍的涵义及其表现 师源性障碍是指教师的师德形象、思想观念、专业素养、 教育行为、职业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 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阻碍作用。从反映在某些教师身 上的不良风气和现象分析,师源性障碍主要有下列表现: 1.失范的师德形象。表现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不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够耐心,造成师生冷漠乃至对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范生质量情况,以中等职业学校中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师为对象,以比较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参照,通过对全国105所中职学校校长的问卷调研,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深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美教师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历年文本比较入手,分析两国师德规范的发展轨迹及其异同,发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质与专业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当代伦理精神,探究师德规范在指导教师专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与改进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职院校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举止端庄,行为有范,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新形势下,中职院校的师德建设要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师德建设软环境,形成长效的师德建设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督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