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声乐作品创作与器乐作品创作两大类.声乐作品中的独唱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演唱作品时所表达的情绪来感染、影响欣赏者而成为声乐表现形式.演唱者所获得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动人肺腑、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乐感是从学习训练中取得的 ,培养乐感要用音乐不断熏陶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达力。这里谈谈几种提高中学生乐感的途径和方法。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乐感声乐的欣赏。如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时 ,先完整地欣赏一遍之后 ,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抒情而带有田园风味的歌曲。全曲通过缓慢而舒展的节奏 ,衬托出优美流畅的旋律 ,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田野景色之中 ,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演唱技巧方面 ,要让中学生体会学习演唱者自然甜美的歌声 ,不管演唱高音或低音时 ,…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歌唱者,只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本文从歌唱是"以声表情"的艺术出发,阐述声音与感情的结合,进而从词曲作者及时代背景、歌词等全面了解和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在对歌曲的处理上,主要从速度、表情、力度、旋律、节奏、调式特征及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歌曲情节及演唱方法,增强歌唱者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4.
声乐演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演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确切地表达歌曲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中的音乐元素结合维奥莱塔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充分揭示了人物塑造与音乐演唱的密切关系,从而便于演唱者更好地理解音乐,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演唱者若没有分析理解感受表达歌曲的能力尽管有好嗓子唱出来的歌却很乏味!、平淡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想像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重视生理因素,却容易轻视理论、忽视心理因素,缺乏专业的心理支持。本文主要分析声乐演唱中应该注意的心理因素,提出一些提高心理技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同名歌曲《在异乡》(In der Fremde)选自舒曼的声乐套曲《艾申多夫歌曲集》(NO.39)又名<歌曲一束>,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成熟时期的声乐作品,舒曼用音乐敏感地抓住诗歌中复杂的内在情感,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表现出深刻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两首同名歌曲二度创作的研究,试图挖掘舒曼在创作中的理念和创作特点,通过对艺术歌曲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探讨掌握其歌曲的演唱技巧,把握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音乐风格、情感内涵,以致能够达到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对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从基本要素、文化修养、情感表达、艺术风格、音色控制、曲目处理、语言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演唱艺术的原理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舒曼(1810—1856),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极为重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的诗歌得到了最好的解读。舒曼艺术歌曲是一种极为严谨的声乐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演唱舒曼艺术歌曲不仅使声乐演唱者获得演唱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演唱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1.
论元代谐谑散曲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谐谑散曲是元散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内涵看,它大体可分为单纯型与复合型两大类。理性与非理性是其精神情感特征,而直陈与变形,是谐谑散曲主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李婷 《职大学报》2014,(4):47-49
湖南是中国中部一片神奇的沃土。《洞庭鱼米乡》是湖南一首有名的洞庭渔歌。歌词用洗练简朴的语言、极富湖湘地域文化特色的衬词句式,加上湖区渔歌昂扬激越的江阳韵,写出了湖区民众对生活与祖国的热爱。美丽的洞庭湖俗称鱼米乡,歌词中极具画面感的实景性描述,传达了浓厚的湖湘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禅宗作为唐以来佛教的主流,其传播充分利用了佛曲俗化中俗曲的力量。禅宗极其重视俗曲的开悟功能,还积极从事俗曲的创制,进一步促进了佛曲的俗化。敦煌经卷与禅师语录中的禅宗俗曲在体制上有只曲与联章体两类,它们的运用主要是上堂开法,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典型形式:上堂——曲、舞、(偈赞、机锋、棒喝)——下堂,充盈着音乐文艺的运用。从俗曲可以窥探到禅宗的世俗性特征与音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丰富多彩,在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极为广泛。比兴或触景生情借物寓事;或用神奇的想象予以夸张对比;或巧妙安排比兴句子之间相互结构和意象构成展示铺陈;或根据歌中主题营造某种特有环境及意境予以表现等。均能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自然生动的形象、精巧多变的形式来描绘出各种亲切感人的画面,用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形成了其鲜明的比兴艺术特征,丰富了六盘水民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五首优秀歌词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仁 《职大学报》2012,(1):92-102
要想写出好的歌词,首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达成一片;同时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一环,就是回头研究那些长久流传并且脍炙人口的歌词,研究他们的经验,学习们的境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贾芸 《职大学报》2012,(5):63-65
《童年》这首歌词,以流畅的音符、清快的语调、朗朗上口的旋律,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乡村小学的画面,歌词以静动结合的方式深度刻画了处于童年的小学生特点。这类台湾校园歌曲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台湾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7.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相似文献   

18.
一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歌词表达的肤浅情感,而是要通过深挖词意内涵、准确体验情感基调及正确运用声乐技巧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赋”的本义即敛其所有,贡其所有,而不假于外,“赋比兴”、“断章赋诗”与“辞赋”之“赋”皆由此得名。所谓“断章赋诗”乃指一种不假于乐的吟读方式,它不仅不同于“歌”,而且与“诵”相较在与音乐的关系上也是更疏远的。前人常常认为它与音乐的关系较“诵”更密切,甚至完全把它与“歌”混为一谈,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