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信"     
《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从言。”又有“诚,信也。”以“诚”和“信”互释。“信”的含义非常丰富,诚实、真实可信、信用、信念、确定性等。这几种含义是相通的,皆以“诚”为基础作引申。“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孔子就以“文、行、忠、信”教导三千弟子。“信”作为儒家学说核心价值观之一,一直流传至今。充分显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在工具理性盛行的今天,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与古老而现代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也是我在这篇小文中强调“信”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2.
我很愛翻閱舊信。儘管是多少年前一封普通的信,重新展開來看一遍,就有一種重溫舊夢的溫馨感覺。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生活歲月中,似乎出現了片刻的重現和停留,雖然近似幻覺,却也感到安慰。為此我有保留信的習慣,隨便一封信,都隨手放起來,捨不得扔掉,至於長輩和老師們的信,那就更隨時珍重地收藏起來了。  相似文献   

3.
周振鹤 《寻根》2002,(2):34-35
严复是晚清民初的翻译大家,自从他提出“信、达、雅”三原则以来,学者无不日行景从,认为这三个原则的确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虽然疑者自疑,但信者仍信。疑者以为三原则之间有时不免要发生冲突,照顾了信,则达就有问题,要追求雅,有时就要舍弃信。  相似文献   

4.
信仰     
正人在旅途,一路向西,一直爬坡就上了川西高原,不用吸氧器的人就寄居在这里。高山之上,碧云蓝天,美不胜收,然美景之下空气稀薄,四季寒冷,植被缺乏,无时蔬瓜果,食物缺乏,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还在这里坚守。家在哪,人在哪,心也在哪,也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茫茫荒原,雪山云霭,人在此,信也在此,没有信人怎样度过这寂寥的时光呢,怎能有末后的指望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因为信,所以信,人在旅途,一路向上。  相似文献   

5.
田探 《华夏文化》2013,(1):8-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广义的“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古文献中出现“信”的频率非常高。它不仅是“四德”(孝悌忠信)之一,还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社会领域中对于“信”的贯彻,如君臣之间的信、官与民之间的信,如“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朋友之间的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夫妻之间的信、人与神之间的信,如“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等。“信”在这里表达出的是信任、相信、守信、信仰等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想方设法找到了六十年前一封旧信的书写人,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几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走在大街上,一脚踩在了一个皮夹子上。皮夹里没有表示身份的证件,只有三美元和一封揉得皱皱巴巴的信,看来  相似文献   

7.
薛理禹 《寻根》2011,(4):32-36
自古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多有淫祀的文化风俗。《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信巫鬼,重淫祀”。《隋书·地理志》记载,扬州“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宋史·地理志》则说,福建“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与江南、二浙略同”。唐宋以后,淫祀之风未曾断绝。明清盛行的“五通神”信仰,即是一种典型的淫祀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09,(2):170-176
刚送走季羡林、任继愈两先生,就传来了久居澳大利亚的柳存仁先生逝世的消息。时间是2009年八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十五分,终年九十二岁。不久前刚收到他的信,告以体内有积水,足部微肿,尝住院疗治。他还为无大碍而释然呢。信的落款时间为七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9.
道德修养的基石──信陈国庆信义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优秀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不但以信义著称于古代,而且同样以信义闻名于今世。什么是"信"呢?《说文解字》解释道:"信,诚也。"又说:"诚,信也。"以信与诚互训。...  相似文献   

10.
柴河     
正太阳不负人心,依然每日升起。蓝色的暗夜与红色的晨光在远处交集,但黎明来了,因为我们信。漫长的冬天马上过去,春天还会来,因为我们信。信就是可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万事万物本在我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1.
翻检杜诗,见一首以诗代简的诗信,用大白话实说日常生活,简直是一篇唐代朝官生活的特写,甚有趣味,是正儿八经史书上读不到的。当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入朝为官。信是邀诗友毕四曜来喝酒,大意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有感于张岱年先生的来信田芳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岱年先生今年二月十八日给张岂之先生的信。岱老的信这样写道:"接来信,十分高兴!提高人口素质,确是一个重大问题,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有益于提高人口素质,此乃吾辈所应负担的历史任务。我们不是复古主...  相似文献   

13.
"信"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道德实践,"信"已成为人与人相安共处、互爱互助的基础,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生活和意识里.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国与国之"信"分别从吴蜀、魏吴和魏、蜀的联盟或斗争关系中等到体现,而且国与国之间的"信"实践程度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4.
写信冠军     
一生中没有写过信的人,世界各地都有。然而,一个人一生中写了上万封信,却是罕见的。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一生写了2.1万多封信,而且大多数信是洋洋万言。为此,人们称赞伏尔泰是“世  相似文献   

15.
以“信”治国纵横谈姚敏杰古代国君治国,不论是内政方面,还是外交方面,是最怕落下不守信用的恶名的、所以,大凡开明的君主,都会充分认识传统”信”德的重要意义。他们一方面把”信”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取信于民,求得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皇祚永固。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16.
周汝昌 《中国文化》2015,(2):136-142
歐陽信本所書碑銘,多有歲月可稽,獨此《皇甫》,遂無所考。竊以《皇甫》立碑年月不明,非止一石一家之事,實有關吾人於歐書乃至書法藝術史之窺悟體認者甚鉅,是真不能不稍稍參稽史册與前人評訂而一爲考辨者也。舊說多謂《皇甫》乃信本少時書。若晚近通行辭書,東邦碑帖釋語,悉沿舊意,或稱壯歲,或謂盛年。總之非老筆而已。以常情揆之,此說非無所見而云  相似文献   

17.
礼物     
今天是老奶奶格兰特的生日。她早早地起了床,等待着邮件。如果有邮差沿街过来的话,她就能从二楼的一个套间里看见。她很少有信或其他邮品;若有,底楼的那个小男孩约翰尼会给她送上楼来的。  相似文献   

18.
名著的误读     
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些作品,由于思想观念的激进或表现手法的独异等原因,它们不为人所理解或接受,曾经一度甚至数度被一纸退稿信打发“回家”。而最后恰恰因为这些观念或独异的表现手法,这些作品又被人奉为经典杰作。这就是所谓的名著“误读”现象。有意思的是,退稿信曾给作家带来打击与痛苦,而事过境迁之后,它们又成了研究这些名著当年为什么被误读的最直接可靠的资料。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十分遗憾,我等一致反对出版大作,因为此小说根本不可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白鲸》的退稿信)美国作家…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之交,仁义礼信在战争实践中已经完全失效。在这种背景下,《孙子兵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等命题,确立了中国古典兵学“诡诈”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诚信在军事上的独特价值,其诚信观很值得我们重视。诚信即诚实信用。先秦时期,“信”作为一个表示诚信之意的哲学范畴经常出现于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文章中。《孙子兵法》也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信”,但他所说的“信”与儒家那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有所不同,它是军事谋略视野下的诚信。孙子谈诚信,从未脱离过战争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国之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加州有位女商人荷信,生意做得一直不顺心。可是她有一颗爱心。她去看望一位刚刚怀孕的女朋友时,拿不出什么珍贵的礼物,便决定自己动手。她将一根养金鱼换水时用的吸水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