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周礼》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制史料价值。特别是《周礼》中法律制度的最重要部分——刑法,对秦、汉以后封建法律影响甚巨。本文重点就《周礼》所见刑法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后,如何加速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法学工作者的使命。为此,本文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宝库,抽取孟子法律思想作为切入点,提出:在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须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教训,使两者有机结合。孟子法律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利于民,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4.
重刑轻民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重刑轻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中的消极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5.
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了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公开对抗。之后,在长期的较量中,封建的清王朝节节溃败,旧有的东西日益显露出落后、腐朽,封建主义成了一切中国灾难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明告了一个事实:变通政治,革故鼎新巳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思潮。然而,两千多年因袭而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巨大惯性又使这场改革步履唯艰,一些根本的积弊没有得到清除,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不可忽视的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是这场变革最直接的契机,因此这场变革实际上就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的过程。以下具体而言之。  相似文献   

6.
一了解西方,认识西方,学习西方,这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加深而提出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封建古国。清王朝长期闭关自守,以天朝上国,老大自居,对国外情况一向漠不关心,把中国以外的地方看作是蛮夷之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就已经在统治阶级的少数...  相似文献   

7.
一、值得探讨的问题武则天是第七世纪后期实际统治中国四十多年的皇后和皇帝。就其政治才能和影响来看,不但是封建社会妇女中的,而且是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可是在一姓称尊的封建正统观点和男性中心的封建宗法观点的支配之下,她被歪曲了一千多年。在正统史家的记载里,在小说、戏曲的描写里,“荒淫”、“好杀”代替了她的政治业绩,人身攻击掩盖了她的历史作用。我们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则天重新评价,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是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之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制史,婚姻家庭法呈现出与封建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的具有浓郁东方物色和时代特点的基本法律思想。包办、强迫婚姻,双方当事人婚姻不自由,包括结婚不自由和离婚不自由两个方面;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男女不平等,夫权统治;同姓不婚作为基本法律思想成为历代婚姻家庭法的支撑点和生命线,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9.
婚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文化核心的主要桥梁之一。其中,中国封建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教婚姻重视宗族传承;西方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教婚姻则注重宗教传承。总体看来,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儒家文化意识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方法律文化不同立足点出发,以多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古代中国法律讲究的是对秩序的遵循,而西方法律侧重的是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学校体育的产生,提高妇女体育意识.维新思潮冲破了世俗偏见,撼动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叩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大门,加快了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重刑轻民"从字面上理解,即重视刑法的保护功能,通过刑法的特殊性进而规范人民的行为,通过惩戒犯罪来维护最高统治阶级的利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重刑轻民"这一特殊的传统与特点深深植入在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土壤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古代社会,对于"重刑""重典"的运用是维护这三者关系、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重刑轻民"传统的巨大历史惯性力,使它在原始生成的条件已经丧失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续生力。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无疑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转变与更新,提高人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发展模式决定了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战略。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的体育发展,历经了封建社会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时期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因发展的基本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后奥运时期应有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家族主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指的主要是以某一男性家长为源头所传承下来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整体。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中国传统法律重刑轻民的特征,从刑法原则、罪名、执行上可以看到家族主义的影响。家族主义能影响中国传统法律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儒家文化的影响及统治者的选择。现代法治社会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家族主义对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忘不了新文化运动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去年十月,北京曲阜举行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庆典,国内外学者闻讯纷至沓来。为此,社会上产生了一些议论。对此,很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 一个黑暗的年代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建立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6.
从法制现代化历史进程角度看,清末“新政”既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改革运动,同时又引发了中国法制由传统中华法系向西方大陆法系的深刻转换,把中国法律史的轨迹根本地改变了,因而堪称一场真正的法律革命。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是法治之基石,它在西方法治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得以确立和固化;而中国百年法治之路之所以步履蹒跚,就是因为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信仰;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固化民众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渐深入,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深刻的折射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中。数字"七"由来已久的被西方人视为神圣的数字,相反,数字"九"向来为中国封建帝王所推崇。针对此现象,作者查阅书籍,浏览网站,收集了一些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资料作为证据,从而证实数字"七"与数字"九"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人偏爱数字"九",认定数字"九"很吉祥,讨厌数字"七";而西方人则偏爱数字"七",认定数字"七"很神圣,避讳数字"九"。  相似文献   

19.
在民法、商法及经济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不仅具有道德规范作用,还有强制的法律效力,我国将诚实信用原则写进了法律当中。本文概述了诚实信用原则内涵和发展演变,并探讨其在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中的体现,将诚实信用原则当作联结点,对各法律间的漏洞进行补充,让法律与裁判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法律制度更为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20.
14世纪后的中国和西方社会都开始了社会转型。相对于西方的迅速,同时期的中国,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受制于诸多因素,社会转型缓慢。通过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市场经济的确立,专制王权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保护私有财产的近代法律制度的确立这三个问题的比较研究,论述中西方社会转型的差异,进而探求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