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尽管改革的呼声颇高,各种尝试风起云涌,但“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得沉闷呆板,平平淡淡。而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追求趣味,他们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对传统教法非常反感。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呢?依笔者之见,讲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充满激情,打动学生情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以情动人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文学的生命是情感。语文课的教学,要求语言充满激情,具有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其情感的共振。语文教师的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改革,离不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甚至是失败的语文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的说教者.时刻注意培养兴趣,激发情感,启迪思维,增益智慧,变要求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教师,才是最称职的语文教师.因此,要当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不能习惯于老一套教法.这里结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上好语文课很不易,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更是不易。教与学本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得如何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以及授课的方式方法,甚至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然学得好坏则在于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怎样进一步来改进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每节课的容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些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其原因除了教材内容的陈旧、枯燥外,更主要的是我们传统的教法使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师总是一味地讲解,教师自已倒是理解上去了,讲得津津有味儿,而学生或是不理解文章内涵,或者觉得那些早已是老生常谈了.  相似文献   

5.
通过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要利用语文课自身的魅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挖掘教材自身的魅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有别于普通中学,我们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具有一定职业技术和较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而部分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语文课教学.许多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基本上沿用普通中学的教法,部分教师又缺乏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割裂了语文和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孤军奋战的局面.出于爱好,学生也对专业课偏重,对语文课失重,造成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难教的问题,使专业课和语文课失衡,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的学习,也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从而影响个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后,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语文课程元素流失,引发了语文教师集体的学科焦虑。针对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非语文化"问题,"语文味"这个说法又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一种经验性的判断和评价,虽然不免笼统和感性,但是它好懂管用,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理性成分,使其更有价值。我们现在常说的"语文味"大约包含这样几层意思:1.像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2.教的是语文,教材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这样教语文有效,采用的方法策略比较合理;4.教学富有魅力,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比较高。这几层意思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课程定位、教材使用、教法选择和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备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语文教学具体内容的制约下,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等各种教学要素整体认识和综合处理的过程。回首往昔,我们教授的语文课的  相似文献   

9.
冯朝晖 《成才之路》2010,(35):I0030-I0030
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知识浅底子薄,缺少学习热情,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的状况,而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职高学生的心目中更是常遭“冷遇”,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身为职高的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突出专业学习的同时爱上语文课。以下是本人根据职高学生实际并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感受语言带给人的魅力等.而对语言的品读便是实现这一切目标的有效手段.品读不仅仅能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语言的美妙,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自我总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语文课生动有趣,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品读,作为语文课堂的核心,是上好语文课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妨试着培养学生养成品读课文、斟酌文童字句的好习惯.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职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中职语文课的现状、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用与教法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是培养民族文化、创设民族氛围的课程,是陶冶心灵、净化思想的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当的讲解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形成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涵咏体味、含英咀华的常用方法.因此,语文课的魅力与教师的讲授水平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科,表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让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科,表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让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洪正娟 《学周刊C版》2015,(10):126-127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观点、教法令人眼花缭乱。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发觉不少语文老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真正的内涵,语文课"串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使语文课丧失了自身应有的魅力。语文课的"语文味"缺失了。语文课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学生因为生活经历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这种差异视而不见:教师因为教法不同、教学理念不同.也存在着教学上的差异,但传统语文评价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趋于一致,所以这种差异也被忽略。  相似文献   

17.
马维轲 《考试周刊》2011,(58):59-60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堂的需要了。职校语文教师要使学生重新喜欢上语文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改语文课堂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母语学科的魅力,使职校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语文课,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语文新教材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这里就新教材新教法的探索作一次阶段性的总结评析,以供大家对新教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一、几种常见新教法探索1.专题教学法。这种教法立足点是学生的专题研究学习过程。它的基本过程是集中(阅读、讨论、确立专题与研究计划等)———分散(分组找资料调查等)———再集中(全班交流、研讨等),教师全程指导。它的优点是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时空限制)、过程性(学生能体会到整个研究过程)、合作性(学生经过合作才能达到研究终点)、深入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导演"才能展现其教学魅力,更需要诱导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和兴趣。语文课事实上是一场"表演"课,只有把被动的学生变成主动的角色,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疯狂朗读才能展示出语文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