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在给女儿整理奖状.证书和发表过的文章时发现,不知不觉中,女儿己经发表了十多篇作文。在这些文章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每年寒暑假或是一日游的游记,而且写得还不错。其实最初女儿也不会写游记.总是像流水账一样,于是我用了一些比较好的办法,帮孩子提高旅行中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女儿已经进入小学的最后冲刺阶段了,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可不知为什么,我以舞文弄墨为职业,而女儿对作文却半点兴趣也没有。老师叫她写作文,回来叫她写日记,她要么是咬着笔头,感到没什么可写的,要么就是三言两语记流水帐。我暗暗着了多少急,讲作文在今后升学考试中占多大比例,写作过不了关,日后走进社会,将会成为成才的最大障碍。办法想了,可她仍然固我,真令我伤透了脑筋。曾经做过教师的妻说,女儿作文成绩差的缘故,不是她的秉赋差,而是缺乏写作兴趣,要想使她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首先得让她尝到甜头。我觉得妻说得有一定道理,便决定从作文兴…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妻子跟我商量,马上要放暑假了,是不是给女儿报个作文培训班?我没有言语。对于作文这个事情,本来我应该是有发言权的,因为至少我还算是个文字工作者,而且还是专职教过几年作文的培训教师。但是现在一说到作文,我只能保持沉默。因为我曾经夸下海口,说教女儿的作文嘛,包在我  相似文献   

4.
老师的手     
马兰柏 《教育文汇》2009,(11):23-23
周末,女儿把班上的小作文带回来,准备双休日抽空批改。周六上午女儿有事出去了,我一人在家闲得无事,便顺手翻开作文薄,想看看孩子们作文写得怎么样,也想看看女儿批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谭旭东大作家的话:梁琛是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五(2)班的学生,认识她纯属偶然,我在微博上,偶然与她爸爸梁伟章先生认识。知道她女儿很爱写作文,我就在微博里对他说:把你的女儿的作文发来给我看看吧,如果不错,我给推荐。没过一天,梁先生把女儿的作文发过来,我一读,非常不错。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她还是很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梁先生家庭条件很好,也很宠爱女儿,不  相似文献   

6.
余平 《湖南教育》2010,(9):60-60
那天我一回家就看见老婆在生闷气。我一问原因,原来问题出在女儿一篇获奖作文上。作文中,女儿把老婆描绘成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下岗女工,靠摆小摊为生,生活的艰难没有摧垮老婆的信念,她用博大的母爱滋润着女儿的心田。作文中的女儿虽然生活困窘,天天吃咸菜,没有漂亮的衣服穿,可是她年年成绩优秀,还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话题,让我们从一篇作文开始。 笔者的女儿就读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作文,女儿写了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玩“摩尔庄园”》,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女儿刚回到家就兴奋地说:"妈妈,这次作文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全班就我一个一等奖呢!"我早就知道,其实所谓的作文比赛只是他们班举办的,语文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学生写了作文都用评奖的形式公布成绩。看女儿的样子,好像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我暗笑,小孩子总是这么认真。我一边炒菜,一边说:"知道了,洗手吃饭吧。"那顿饭,女儿吃得并不开心,闷闷不乐的。吃完饭,我问她怎么了,她撅着嘴说:"妈妈,你真没劲!人家作文得了一等奖,你一点反应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说到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具体恐怕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了,尽管老师和家长想了许多办法,可孩子们还是觉得挺困难的。前几天,在新华书店买了《女儿不是天才》这本书,书是讲一位作家如何培养自己女儿的一些经历,其中有不少篇幅谈到了教女儿写作文的心得。这位作家妈妈叫张世君,她的女儿叫蒙蒙,和我们年龄差不多。10岁的小蒙蒙已经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告诉你,我不笨》,另一本是《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读到这儿,你是不是特羡慕,其实,蒙蒙的妈妈在书里告诉我们,蒙蒙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并不是所谓的天才,作文写得那么棒,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得…  相似文献   

10.
女儿上初中后才开始学英语。怎样才能使她重视并且学好这门功课,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假期里,我就给女儿准备好了英语朗读磁带,还和她一起预习课文。开学后,我又想,要使女儿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及时复习上养成好习惯,还得另想办法。一位日本小学生的作文《我教妈妈学英语》启发了我,于是决定用跟女儿学英语的办法来督促她的英语学习。我对女儿说:“爸爸上中学时正值十年动乱,没学过英语,现在因工作需要,得补上这一课。以后,你就当我的英语老师吧。”“我还是个学生呢,怎能当你的老师?况且我还没学会呢,咋教你?”她诧异地问道…  相似文献   

11.
女儿的班主任曾吩咐我写过两篇命题作文。班主任知道我的职业,却不知道我的真实底细,误以为我擅长写这类应景作文。我惶恐地说,我写不好。班主任说,您太谦虚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写的作文不合适这类报纸的套式。我认为我女儿也不行,不鼓励她写这种应景文章。为了美眉班主任,我竟然就硬着头皮写了。  相似文献   

12.
放学回家,女儿将语文测验成绩单交给我:"按正常试卷,我应该得91分。"我一看蒙了,77分!历史最低记录,我的天!"什么意思,难道这个试卷不正常?"我疑惑地问。"没考作文,所以每一道题的分值都较大。如果考作文,换算过来是91分。"女儿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的老师: 你们好! 这封信是我代女儿写的。我的女儿萌萌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她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写作文。可是,现在的作文刊物往往更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大孩子阅读和投稿,所以,作为家长,我经常觉得很  相似文献   

14.
这样的我是有人羡慕的。当他们问起,我总会说:因为我是你女儿,你女儿懂事自信有办法,你女儿是要别人夸的。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女儿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小作文,是写她心爱的蚕宝宝的。这篇短小、朴素却又生动可爱的作文让我吃惊不浅,其中有一句描写:“蚕宝宝像一列白色的小火车,爬呀爬呀……”更让我爱不释手。当然我的喜悦也许夹杂着感情的因素,所以额外补充一点:女儿的语文老师也对这篇小作文表示了激赏,在所有可爱的文字下画满了红圈圈,可见我不是王婆卖瓜。但我要说的是“白色小火车”渐渐从女儿的作文中开走了,而且难觅踪影,后来“拜读”她的文章,总是失望多于喜悦。发生了什么事吗?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是孩子懂得了作文的要求,懂得了作文的体例,懂得…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女儿各学科成绩都比较优秀,写作能力更强,无论是当堂作文,还是回家作文,都独立写完,每篇作文都能得到老师很高的评价。 我虽然是一名小学教师,但在女儿写作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花大把时间进行耳提面命似的亲自指导。那么孩子是怎样学写作文并取得好成绩的呢?结合我的孩子的经验,以及我对其他学生写作文经验的总结归纳,我觉得以下四点值得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先请大家看一道中考作文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作文。一位母亲每天都让一年级的小女儿独自上学。这一天,女儿出门不久,外面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母亲担心女儿害怕,追出家门。远远地看到每划过一道闪电,她的小女儿都把脸仰向天空。她奇怪地叫住女儿,回过头的小女儿竟是满脸灿烂:“妈妈,我刚才又照了一张相!”  相似文献   

18.
放学回家,女儿将语文测验成绩单交给我:"按正常试卷,我应该得91分."我一看,脑袋轰然作响,77分?历史最低记录,我的天!"什么意思,难道这个试卷不正常?"我疑惑地问."没考作文,所以每一道题的分值都较大.如果考作文,换算过来是91分."女儿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19.
女儿是文科班的尖子生,性格沉静,尤其喜欢文学,不管是女儿的班主任还是我们做父母的,都认为这回考作文应是十拿九稳的.没想到女儿考完试回来后,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全蔫了.她说:"我敢肯定作文跑题了,没希望了,读不了自己喜欢的文科,我宁愿留级."说罢便回到她房中低低啜泣.  相似文献   

20.
内容空洞,缺乏情感,是学生作文的顽疾。为什么学生的习作空泛,缺少真情实感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习作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感受。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学生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状况。一位教育家曾说:“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实的情感倾诉于笔尖。”因此,我把“情”字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用情感这把钥匙开启学生一心灵的大门,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无事不提笔,无情不抒发。”为了让孩子们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我尝试把亲情主题板块注入作文教学,探索出“亲情作文三步走”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步:“煽情”—轻叩学生情感的大门 新课标指出,生活是作文的根基,而家庭生活则是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一句赞美、一次抚摸、一个亲吻,都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爱。这样的情感最真挚,这样的故事最感人,此时此刻让学生拿起笔,记录亲情的故事,作文必然会情真意切。“煽情”是调动学生情感,做好习作准备的第一步。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习作之前的“煽情”很重要,老师“煽情”到位,学生就会打开情感的大门,作文就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倘若“煽情”不够,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写作状态,作文就会断断续续,无病呻吟。例如,在指导作文《请原谅我吧,妈妈》时,我是这样“煽情”的:“在女儿幼小的时候,为了教女儿喊一声‘妈妈’,您把女儿抱在怀里,耐心地教女儿,一遍、两遍、三遍……不知教了多少遍,女儿总算发出了‘妈—妈’。那一刻,您激动地亲吻着女儿的脸颊,把女儿搂在怀里。如今女儿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