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报刊图书     
《传媒》2006,(7):75-76
普华永道 中国将成全球媒体业增长最快市场;摩根士丹利:中国媒体业充满生机;文新传媒网全面开通网上报刊发行;《广州日报》“开”进地铁电视;《十万个为什么》进入Google图书馆;《华商晨报》发行视频报纸;《男人装》:打入高码洋期刊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创     
《青年记者》2006,(12):2-2
首份多媒体日报诞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30人出征世界杯;新传媒网开通网上发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现在读报》世界杯期间推出特别节目《大话世界杯》;《故事会》在大众中搜寻50则荣辱故事;《中华大典》编纂工作提速预计5年内全部完成;“我泡世界杯“重拳出击噼里啪啦群起“恶搞”;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启用两名新主播;世界杯展开新闻战6.8:1记包围球员;博睿传播正式成立。[编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重庆直辖十周岁生日的到来。我市第一张数字报《重庆日报》数字报诞生了。《重庆日报》数字报以我市门户网站华龙网为依托平台,于今年1月26日开通试运行。3月14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宣布,《重庆日报》数字报正式运行,拉开了我市报媒数字化的序幕。从3月14日起,读者在华龙网首页点击链接图标或直接登录http://cqrb.cqnews.net,便可原貌阅读《重庆日报》。新诞生的《重庆日报》数字报具有阅读方便、使用方便、管理方便、整合资源方便、扩版方便、平面信息开发方便等优点。《重庆日报》数字报的诞生是我市传媒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我市报媒数字化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已作出部署,继《重庆日报》之后,《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时代信报》等将陆续依托华龙网开通数字报。  相似文献   

4.
国家邮政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海市民每百人拥有报刊数达55.1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百人40.7份的水平,位居全国榜首。上海人享受着方便、周到的订报服务。电话订报、邮递员上门为市民办理订报手续,遍布主要商业街和居民小区的报刊零售网点,大大方便了市民订报、买报、读报。去年,上海又设立了1000余家“东方书报亭”,为上海人读报当参谋,做服务工作。5年前,上海邮政部门对《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试行集订分送专用单,方便了单位为职工订阅这3种报纸。如今,集订分送专用单品种已达79种,并制作了热…  相似文献   

5.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6.
子川 《新闻记者》2007,(7):21-21
世界两大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近日先后宣布将提高售价,表明专业媒体有信心抵御互联网免费内容的挑战。《金融时报》上涨30便士,平日刊每份售价为1.30英镑,周六刊为1.80英镑。《华尔街日报》从下月开始,美国版零售价从1美元提至1.50美元.但订户和欧洲读者将不受此次涨价的影响。尽管已经是报摊上最贵的报纸了.但这两份报纸仍然坚信.根据出版业经验,读者仍将会继续为专业性内容付费,即使是到了可以从网上获取免费新闻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田勇 《网络传播》2006,(11):32-34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继2006年8月1日在我国率先推出第一张互动多媒体报纸后,又于今年10月25日在国内首次成规模推出实用性的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它的载体基于高亮度反射型电泳显示技术的移动便携式电子纸。《宁波播报》借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的内容资源,由中国宁波网独立编辑发布。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数字报业平台,它标志着全国第一张编辑形态有别于传统报纸的全新电子纸报纸问世。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与发表在今年三月《传媒天地》上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两篇文章,题同文不同──是我们在看到作者的那篇文章后,特约作者补充内容、重新写出的。发表在这里,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的一个礼物。   同时,在文后附载《传媒天地》发表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和《传媒天地》的编者按语,除了给读者留下一点资料外,还以此表示对同业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上海日报》副总编辑吴日正日前在2008年第8期《新闻记者》上刊文,总结了传统报纸的新闻中心和网络新闻中心“一体化”的经验教训。在一体化的硬件设施改造方面,新的办公格局逐步显现。即将新闻中心改造成放射状,使其成为一个信息加工枢纽。枢纽中心是决策管理人员,从中心连接外围的的各个放射线上,是信息加工、采集、制作或推广人员。  相似文献   

10.
检讨上了《邵阳日报》头版 引来社会广泛热议 全国各地改进会风,严肃会场纪律,整治散漫作风。湖南邵阳市消防支队队长和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因为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写了检讨,并登在了2013年1月16日《邵阳日报》头版。这一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网上热议,也引起了读者对《邵阳日报》的关注。《人民日报》发表《检讨上头版...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传真     
《新闻导刊》2006,(3):56-56
南方周末首开读者短信评报系统先河;2006年报业改制的三个关键词;文新报业与上海移动合推手机传媒News365;宁波日报集团创新采编管理机制;《辽沈晚报》推出便民服务网;南京地区首家免费报纸《每日新闻》面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淮安日报社经过调研筹备,利用淮安日报社主办的《淮安新闻网》互联网平台,报网联动,聚焦热点,解难释疑,全力推出"党报在线"互动专栏。第一期互动专栏《高考前夕话高考》在高考前适时推出,特邀嘉宾市招生办主任、特级教师、心理咨询师通过网上与读者网友沟通互动,为考前网民答疑解惑。第二天《淮安日报》B1版整版篇幅刊发网谈主要内容,在高考前贴心为考生家长服务。贴近百姓、贴  相似文献   

13.
从人民日报6月15日七版上看到一则广告,内容是上海《文汇报》《文汇月刊》和《新闻记者》开办邮订业务,方便教师、学生假期订阅和农村、边远地区读者订阅;而且订期长短随便,邮资免收,报刊出版后,由报社直接卷封邮寄。这种热情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值得赞扬,这种发行的方法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在今年3月,南京《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都将零售价从0.5元/份调整为0.7元/份,同时,订阅价格也从每年180元提至每年252元。随后,《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从2元涨到3元,《第一财经日报》从1元涨到2元。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  相似文献   

16.
看客 《青年记者》2005,(10):62-62
近来,为避免报业恶性竞争,共同搞好明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在中宣部等部门发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后,一些地方的报纸纷纷签订了行业自律协议,如吉林省《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等报社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在报纸发行过程中不得附带赠品及订报赠报;报价整订为140元~150元/年,零售价0.5元/份,零售批发价0.3元/份;对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24版,4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48版;不得进行如“全省发行量第一”、“发行量居全省之最”等夸大宣传。云南省《春城晚报》、  相似文献   

17.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三种教育版经济类数据库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互连网上三种经济类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网》和《中国资讯行》在信息来源、收录文献内容、更新频率、检索功能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比较与分析.供图书馆在选择、订购与读者利用这三种数据库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闻”。①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