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给学生开设了一门“中文工具书”课程;并组织学生就“目前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及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发表了很多见解,既肯定了近年来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对我国辞书出版工作提出建议和希望,现归纳整理如下:一、辞书出版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种类繁多,数量空前。198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出版辞书300-400种,这是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随着读书热带来了工具书热。于是乎,各出版社纷纷出版各种各样的辞书。但是,在工具书热中,也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已出版的有些辞书,质量实在不怎么样。一是辞书编写工作中抄袭现象严重。《文汇读书周报》1987年8月1日,曾揭露福建人民出版社在1987年3月出版的《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小学教师丛书”之一)一书的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出版的辞书不下170种。这个数字,虽然无法比拟于“辞书热”的高峰年代,但仍大大高于建国以来辞书出版的年平均数字。因此可以说,又是一个辞书丰收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辞书出版工作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36年来共出版各类辞书3150余种。其间在工作中有兴盛,也有衰败;有顺利,也有坎坷。在这里,回顾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历程,特别是总结一下原国家出版局1975年5月制订的第一个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1975年至1985年)以来的工作,分析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现状,展望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未来,是必要的,有益的。 (一) 1975年,我国正处于“四人帮”横行之时。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出版工作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几乎  相似文献   

5.
“小小辞书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为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小型工具书,出版才三个月就已脱销了,一向以大中型工具书的出版为重头戏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辞书的小读者市场也给予关注,“小小辞书架”,赢得了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辞书出版空前繁荣,一批大、中型辞书正在编纂出版。这些辞书中,各类专科辞书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国学者编纂的辞书和翻译的辞书比例越来越大,少数民族文字的辞书出版也越来越多。这自然是我国辞书出版工作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辞书出版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品种重复。翻阅1979年以来出版的辞书,仅成语类词典就达一百三十余种,今年各个出版社的计  相似文献   

7.
一 辞书作为自学和科研的必要工具,历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被称为“无声的教师”、“没有围墙的大学”。建国以来,特别是十年动乱之后,我国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辞书,如《辞海》、《辞源》修订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英汉大词典》等等,大都千锤百炼、精雕细刻,以其高质量赢得了高声誉和高效益,在我国出版界掀起持续升温的辞书热。这股热潮  相似文献   

8.
词典是知识密集型图书,因而辞书界无论中外,均要求“挤水分”,讲究“惜字如金”,辞书出版圈中甚至有“一字不成行”的说法。这说明  相似文献   

9.
试论“精品”与编辑素质■高巍许凌云世纪之交,市场经济大潮惊涛拍岸,图书出版界也一改往日的“儒雅”风范,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空间,从“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危机,到“武侠热”“气功热”“名著热”“辞书热”“包装热”等潮起潮落的颠簸,一种...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三次辞书出版规划.2013年的“第三次全国辞书出版规划”目标是建设辞书强国.要建设辞书强国,首先要在积极借鉴外国辞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我国本土辞书理论,其次要借出版企业进入市场之际培育良性发展的辞书业,第三应依托中国辞书学会等机构积极培养人才,从而尽快实现辞书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辞书热一浪高过一浪,辞书编纂出版空前繁荣和活跃,其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年龄段,其触角伸向几乎所有的学科和所有的知识门类,以致有人惊呼:辞书已经编尽了!诚然,未开垦的处女地已经越来越少,但真的就没有什么空白了吗?非也,如引用语就是其一。是没有人注意到吗?否!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呼吁“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见吕叔湘《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载《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下同),并且“曾经跟一两位在出版界工作的同志谈过”,但“都没有结果”。不少人宁可在那里炒现饭,不断搞重复出版,于引用语领域却不屑一顾,或者说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恐怕诚如吕老所说,“因为编之不易”。朱祖延先生却知难而进,十几年如一日,博览载籍,殚精竭思,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引用语辞典》的编纂,并于1994年5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辞书类型中的一个空白,于学人,于学界,其功大矣。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11期的“辞书质量专栏”,刊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的有关情况,约请了有关辞书专家对伪劣辞书的危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建议。这组文章刊出后,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本期我们又编发一组文章,一方面约请两位资深编辑结合自己的工作,介绍了编辑、修订辞书的经验和体会,以对出版界如何打造真正的辞书精品有所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又约请了两位专家对如何净化辞书出版环境、提高辞书出版质量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田颂云 《出版科学》2009,17(5):100-102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的重镇,一向以辞书出版闻名.近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对我国当代辞书出版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仗群才的团队精神、严谨的质量意识和灵活的经营策略.这种辞书出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需要每一位辞书出版工作者坚守.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建国后,我国辞书的编辑出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8年的20年间,我国每年约出版各类辞书400一500种。“大国家,小字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目前辞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1.选题重复,浪费人力和物力。同一类型性质的辞书,适当地有几个不同的品种,是合理的,可以供广大读者选择,也可以形成竞争,促进辞书质量的提高。但当前却远远超出了合理的重复程度,往往一个热门的选题,一年竟同时出版几种或十余种,而读者需要的那些小语种的语文词典或难度大、读者面较小的专业辞书,却有…  相似文献   

16.
在蓬勃兴起的改革浪潮中,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所已经走过整整两年的路程了。“筚路兰缕,以启山林”作为开拓道路的这一尝试,它是否符合现实需要?有否发展前途?现在就管见所及,浅谈几点意见,勉力抛砖之举。(一)上海辞书出版社是编辑出版工具书的专业出版社。自一九七九年《辞海》合订本出版后,接着出版各种专科词典、手册和年表等达八十余种。按照它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出书要求是大型、中型、小型辞书并举,力争“月出一典”,从而开创辞书出版事业的新局面。由于我国的出版事业体制是编、印、发“三权分立”,辞书出版社同其他出版社一样,深受印刷工  相似文献   

17.
辞书编纂出版中的“名不副实”陈福季十多年来我国辞书编纂出版事业有很大发展,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不少批评文章指出,某些辞书内容错误严重、抄袭厉害、重复率高,等等。我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有些辞书名不副实。如一本有名的“大辞典”,仅几十万字,内容也较单薄,...  相似文献   

18.
辞书编纂问题纵横谈陈福季我国的辞书编纂出版近年来出现繁荣的态势。仅十多年,已编印出版了8于多种辞书,许多辞书“精耕细作”,质量极高,赢得了海内外学人的一致赞誉,如堪称文化史上最大出版工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辞海》、《辞源》、《汉语大辞典》等等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国出版会议的精神,我社进一步审议了1981年至1990年的事业发展规划。我社在八十年代的奋斗目标是:“月出一典”(平均每月出版一本词典),即在八十年代内出版120部词典。这个指标不包括其它工具书,如手册、年表、索引等。如果加上这些工具书,力争达到200种,为填补我国辞书和工具书领域的空白,开创辞书事业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我社出书的指导思想是:辞书与其它工具书同时并举,以辞书为主;大中小辞书同时并举,以中型辞书为主;专科词典与语文词典同时并举,以专科词典为主;文化积累与经济积累同时并举,以文化积累为主。  相似文献   

20.
辞书忧思录     
1995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刊载《不敢读“辞书”》一文,这标题就令人吃惊.赶快拜读,一上来就看到:“‘查辞书,千万别用90年代出的……’有搞出版的先生这样劝说.”90年代出的辞书不能用,而且还加上“千万”以示强调.话说得这么重,人们听了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