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寄!?     
刘老太有一幢大房子,是用儿子寄回来的钱盖的.老伴死得早,儿子在外地,那么大的房子只有刘老太一个人住. 每天,她会把儿子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说:"说不定儿子哪天就会回来."  相似文献   

2.
对己莫苛刻     
我们楼上的钱奶奶,老伴去世后,她便和儿子一起住,并帮着照看小孙子。一个人买菜烧饭,还要洗衣拖地带孩子,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这倒在其次,更主要的是,生活上她对自己太苛刻了。  相似文献   

3.
因我的儿子、女儿在美国工作,我和老伴到美国居住近两年,亲历其境,深感中国和西方在教育子女上有差别,又各有长短。我们在美国带小外孙女时,还带了一个近两岁的美国男孩。有次周末,美国小孩的母亲带我们一家人一起到她孩子感兴趣的游乐场去玩,她的孩子在道路上行走跌了一跤,我马上想去把他抱起来,他的母亲却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要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带的外孙女已两岁多了,出门总是用车推着。吃饭时,我们往往端着饭碗追着外孙女喂食。而一岁多的美国孩子就是自己吃饭,他的母亲要我们把他“绑”在椅子上,把…  相似文献   

4.
东流 《老年教育》2010,(9):31-31
“一个人在家里生活太憋闷,搬到养老院开心多了!”几天前,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72岁的顾老太,将自家房子出租,搬进了当地一家养老院。老太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惟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平时很少回来。于是,她用每月800元的租金,  相似文献   

5.
狗儿     
王丰丰 《高中生》2011,(7):10-10
他叫狗儿,是上水村包子铺李老头的小儿子。李老太生了8个儿子。村里的姑娘出嫁前都要来让李老太摸摸肚子,据说这比去拜送子观音还灵。李老太49岁时生下小儿子,因为担心养不大,所以取名狗儿,农村里的人都认为取“贱名”的孩子好养。  相似文献   

6.
小芹目前生了个大胖儿子,同事们纷纷结伴来到医院探望。刚好她给孩子喂好奶,见有客人到来,便把孩子平躺在婴儿床上,让同事们  相似文献   

7.
王大妈今年68岁,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如今子女都分居各处,王大妈与小女儿在一起生活,帮着小女儿看孩子、做家务,小女儿也非常孝顺。“天下父母疼小儿”,王大妈总觉得随小女儿生活,小女儿花费多,便要求其他子女每月付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子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哥哥姐姐们认为,每人每月负担母亲生活费100元,母亲把这400元贴补小妹妹,还要帮她看孩子、做家务,太不合理了。于是,都提出要将妈妈接到自己家中,一是可以不必支付赡养费,二是可以让母亲“发挥作用”。请问:王大妈及其子女的做法合适吗?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女教师很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正直做人。两个孩子也为她争脸,邻居夸他们是好孩子,老师夸他们是好学生。现在,她的儿子振玮中专毕业了,待业在家。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的是让这位老师转交给儿子振玮。家长出于好奇,把孩子的信拆开了,回家后还乐哈哈地把信交给了儿子。谁知这件事把儿子惹恼了,一向温顺听话  相似文献   

9.
因管教不当,年仅9岁的儿子被伤害致死,被告人李继珍被判有期徒刑5年.捧着法院的判决书,李继珍泪如泉涌,悔不当初.当法官问上不上诉时,她摇摇头喃喃地说:"我不上诉,我只感到对不住死去的儿子,对不住帮我把孩子拉扯大的老太!"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老太呔,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晴天,她担心大儿子伞卖不掉,一到阴雨天,她担心小儿子不能晒盐.成天哭哭啼啼。后来在智者的点拨下,她改变了思维方式,晴天时就想到小儿子能晒盐,下雨天时就想到大儿子能卖伞赚钱,老太太转忧为喜。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教子     
1.教育家黄炎培经常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具体场景,对子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他的书房在二楼,有一天,他故意把一支鸡毛掸子扔在书房门前,然后大声叫大女儿上楼来。2.大女儿应声来到楼上,她看了一眼地上的鸡毛掸子,绕开它走到父亲身边。3.黄炎培又喊儿子上楼,儿子也赶快上来,到了鸡毛掸子处,就当没看见,竟然从它上面跳了过去。4.最后,小女儿也听到父亲的喊声,赶紧上楼,她更粗心,似乎看到了,却一脚把鸡毛掸子踢到一边去了。5.黄夫人听到丈夫把孩子一个个叫上楼,以为有什么事,也随着上楼来。她一看到地上的鸡毛掸子,便…  相似文献   

12.
三个孩子     
太阳、地球、月亮是宇宙妈妈最喜欢的三个孩子。但她更偏爱二儿子——地球。二儿子生得帅气,皮肤“蓝绿”结实,又听话,又乖巧,宇宙妈妈便将他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她暗地里把一颗金色的小药丸递给地球,  相似文献   

13.
她曾经是金陵巨富千金,受过良好教育;她育有十名子女,个个成才,被誉为“英雄母亲”;她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老伴作为全国“金婚”老人代表,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和谐老太”的张婉英老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邻居张老太早年丧夫,与独生儿子相依为命。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含辛茹苦供其读完大学,并在城里工作、娶妻生子。看到儿孙们快乐无忧地生活,张老太心里美滋滋的,全然忘记了自己吃过的苦。儿媳却把张老太当成累赘,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把她当佣人使唤。丈夫在家时,她又换上另一副嘴脸,假惺惺地给婆婆端茶送饭。张老太心知肚明,但从不在儿子面前搬弄是非,依然毫无怨言地忙家务。即使这样,仍换不来儿媳的心。  相似文献   

15.
流泪的夕阳     
今年7l岁高龄的吴老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守寡38年、历尽千辛万苦拉扯大3个孩子后,竟会在风烛残年之际被3个忤逆不孝的孩子逼上了绝路,死在千般疼、万般爱的3个亲生儿子手中。而3个不孝子也万万没有想到不孝竟然也犯法,竟然会把自己送进了监牢。  相似文献   

16.
我和吉林     
小时候的我是在山区的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是一个单家独户,周围尽是些竹子、栎树,树之间还有些石人、石马和那比树还高的大石柱.那时出门很难碰见一个人,离外婆家最近的是吉林家,她家在外婆家后面,隔一个大水塘.吉林也和我一样姓陈.她妈想儿子,可生的五个孩子全是姑娘,数她最小.她妈生她时满以为是个儿子,可生下来又是一个姑娘,于是她妈干脆把姑娘当儿子,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吉林"."吉"大概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8.
老伴的唠叨     
老伴天生爱唠叨。虽然她小我4岁,却好像一直把我当成“孩子”。衣食住行、大事小情,唠叨个不停。 衣服脏了,她催我换洗;头发长了,她提醒我快去剪;饭桌上,她让我多吃菜少喝酒……夏来换单,冬来添棉,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她一手包办。  相似文献   

19.
自酿的苦酒     
金蓉 《家教指南》2004,(2):16-17
超前“开支”43岁的丁丽再婚后喜得贵子,她认为是不幸中的大幸。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独生子培养成材,以弥补自己生活中的遗憾!尚在镪褓中的儿子,丁丽便开始了“早期教育”,每天给孩子朗诵诗歌、朗读英语、朗读数字知识......只要孩子醒着,她就千方百计地向他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丁丽的苦心还真的收到了一些实效:她的宝贝7个月就会伊呀学语,1岁即能蹒跚学步,1岁半时就能认识100多个生字,会背300多首古诗。邻居们都称赞丁家出了神童!这更坚定了丁丽把儿子培养成材的决心。“奇迹”的出现丁丽带独生子去医院测智商,3岁的儿子测出的智商是5岁2…  相似文献   

20.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