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黨從它的誕生起,迄今已经勝利地度過了三十三个年頭。在過去的年代中,中國共產黨經過堅苦絕卓的革命鬥爭,終於領導全國人民徹底推翻了帝国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国的血腥統治,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基本上完成了中国革命第一个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任務,從而把我國引上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线,‘是要在一個相当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现国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现国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相似文献   

2.
偉大的革命导師和领袖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要像保護眼珠一樣地保護黨的統一,因為這是党的力量及其不可戰勝的基礎,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证。苏聯及各國共产黨的歷史經驗明確地告訴我們,如果黨的队伍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不統一,黨就不能實现工人階級的领导作用,就不能把勞動者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去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與共產主义社會。 馬克思主義政黨所要求的團結,並不是一種隨便的團結,而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建立在正確的政治原則和组织原則基礎上的統一和團結。它必須採取以鬥爭來克服黨內的原則分歧的方法才能實現,这乃是马克思列寧  相似文献   

3.
一理論與實踐相结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特点和毛泽東思想的实質。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與建黨、建国最重要的東西。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宁主義和中国革命实践結合起來的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化的過程;就是中国革命勝利的過程。毛澤東同志在领導中國的革命實践中,從來不把他所從事的理論工作和羣眾的革命運动分離開來。當羣眾的学生,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观點——  相似文献   

4.
一俄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極大地影響了全世界革命運動的發展。偉大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運動正是在十月革命後世界革命的新形势下發生的。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反對帝國主义和反對封建主义的‘五四’運動。在這個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的传播;也正在這个時候,中國工人運動開始高漲起來;而且,在這个時候,中国革命開始得到共產国際和蘇聯的援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一九二一年中國共产黨成立了。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在黨成立後到黨领導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之前,短短的四年间,中國工人運動在黨的领導下迅  相似文献   

5.
中蘇人民的友誼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國際主義原則而建立起來的。根據這種原則而結成的中蘇同盟,已形成強大的世界和平的堡壘。中蘇兩大國七億以上人民的大團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結奠定了堅固的基礎。毛澤東同志說:‘中蘇两国人民的團結極為重要,這兩國人民團結一致了,世界人民的團結就不困難了。’當中国人民面對着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和担負着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責任的時候,應當牢牢記憶並發展中蘇人民偉大友誼的歷史傳統,高舉国際主義和愛国主義的旗幟英勇前進。中蘇人民友誼的歷史,可以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大事件為主要標誌,分為若干段落來說明。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兩国人民還都處在被统治的地位。人民之間的友誼還不可能廣泛地直接地建立起來;還只是在可能的條件下,間接地表達着人民之間的關懷。在俄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俄國無產階級已經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時,他們就確定了援助中國人民的國策。也只是在這時,兩國人民的友誼關係才真正建立起來。但是,這時中國人民仍处在被統治的地位;因此,兩國人民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逝世已經一週年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進步人類一樣,對這位偉大的世界革命的領袖、中国人民最敬愛的導師和朋友倍增崇敬和悼念。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在列寧和斯大林及其所缔造的蘇聯共產黨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光輝勝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列寧逝世後,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共產黨,領導蘇聯人民,戰勝了一切困難,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成了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社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取得了戰勝德意日法西斯的偉大勝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不  相似文献   

7.
教育工作本身基本上是屬於思想領域的工作,而且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領導的思想工作。在階級社會裏,教育目的、任務和內容,就必然受統治階級的思想體系所支配。在新中國居於統治地位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其中又以工人階級爲領導,當然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思想體系,也就是新中國的領導思想。因此,我國當前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思想內容也只能是共産主義的思想體系,而不可能是其他。我們要求每個人民教師必須成爲馬克思主義者,要求培養年青一代成爲自覺的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共産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的成員;我們要在學校裏徹底批判資產階級的思想影響,肅清三敵的思想殘餘,並樹立無產階級思想的堅強的領導地位,其道理就在於此。 這樣是否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矛盾了呢?不是的。  相似文献   

8.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消滅階級並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在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鬥爭過程中,列寧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階級、階級鬥爭以及消滅階級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之一。學習列寧所遺留給我們的這一方面的理論財富,並根據中國具體情况,創造性地運用它來指導我國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是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相似文献   

9.
共產黨對於國家的監督事業,對於檢查黨與政府指示的執行情况的工作,始終是極其重視的。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就非常注意國家監督與檢查工作的問题。只有自上而下的檢查和自下而上的檢查相結合,黨與非黨羣眾的檢查相結合,才能保證及時地消除我們組織和機關工作中的缺點,才能創造條件、及時地而準確地執行决議和指示。因此,代表大會號召領導機關,在進行檢查執行情况的工作時,要依靠廣大的勞動羣眾,依靠黨、工會和青年團組織,依靠地方蘇維埃的積極分子。第十九次黨代表大會的這些指示,對於教育機關來說也有着巨大的意義。國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嚴重缺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家監督薄弱和對黨與政府指示的執行情况檢查不够的結果。  相似文献   

10.
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在天才的斯大林的領導下,領導着蘇聯勞動人民渡過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邁進了新的偉大的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時期。国民經濟恢復時期最重要底成就,就是工業、農業及交通運輸業基本上達到了戰前的水平,並保證了工人階級所握有之经济命脈的领导權;在商品流轉方面,保證了國營商業和合作社的優勢地位。就在這樣的基礎上,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蘇聯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决定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为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為社會主義勝利而鬥爭,便成了黨医中心任務。’(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外文明版局一九四八年版,第三三九頁)  相似文献   

11.
當此祖國正在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资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歷史時期,當此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正在勝利地開展的重要關頭,中國人民大學又有二千二百六十八位畢業同學,即將分赴祖國各個建設戰綫,光榮地走上經濟、政治、文化的戰鬥崗位,爲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神聖事業,貢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們應該爲祖國的建設勝利祝賀!爲同學們的光輝燦爛的前途祝賀! 幾年來同學們受黨和國家以及蘇聯專家教育培養的結果,初步地體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專門的業務知識,基本上完成了在高等學校裏的學習任務。現在正當同學們滿懷喜悅的心情將離母校的時候,希望大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相似文献   

12.
民族問題是具體的、歷史的問題,是改造现存社會制度的總問題的一部分。因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民族問題的解决方法完全要依據具體的社會環境、國內政權性質以及社會發展的整個進程來决定。根據這個理論,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從中國革命的全局去觀察和解决民族問題,並按照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來分别確定黨在民族問題方面的任務和具體政策。中國境內各民族的解放、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和鞏固的聯合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  相似文献   

13.
過渡時期各方面社會主義的成份不斷增長,當然也要不斷加强社會主義的教育。新民主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關係怎樣?它們的聯系性和區別性怎樣?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這樣問題,我過去在「人民教育」上也曾解答過這些問题(見一九五三年六月號),但那時認識不足,现在再提出我個人的意见和大家研究。新民主主義教育在宇宙觀方面是和社會主義教育一致的,毛主席做過下列的分析: 「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在「五四」以後,中國的新文化,那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有五周年了。五年來,新中國在中囯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勝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經濟恢復工作,從而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目前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光輝誕生,說明了人民民主專政日益鞏固和發展。由于國民經濟日益繁榮和對外貿易、文化交流以及參加國際事務活動日益開展,新中國的國際威望迅速提高,它對保衛遠東及世界和平事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過渡時期的教育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服務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一面是為社會主義的生產建設服務。黨和政府號召: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要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個號召對於我們教育建設有哪些指導意義呢?怎樣來聯繫我們的實際工作呢?我提出下列幾點不成熟的意見來和大家討論。一我們先從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面,體會它的基本意義。  相似文献   

16.
一毛主席指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對手工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應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了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毛主席早已指出:「當作國民文化的方針來說,居於指導地位的是共産主義的思想,並且我們應當努力在工人階級中宣傳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並適當地有步驟地用社會主義教育農民及其他群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由於其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緣故、就都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並且不是普  相似文献   

17.
我們國家一向注意培養年青一代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特別是當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和改造的今天,這一工作更顯得重要。幾年來,國家在年青一代的品德教育上曾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因而,青年學生新的道德品質逐漸成長,社會主義覺悟普遍提高,這都和黨與毛主席的正確领導,廣大教師以及青年團組織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的工作還有缺點,在培養青年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上還迫切需要改進。據了解,我們有少數青年學生被腐朽的资產階級思想所毒害,個  相似文献   

18.
我校教師在學習了總路綫及全國中學教育會議文件後,思想水平提高了,不少教師重視了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的還能把課内、課外較好地結合起來,因而收到較大的效果。從下面兩個事例可以具體說明: 生物科有三位教師,平時對政治、業務理論學習较積極,所以能根據自然科學為生產實踐服務的基本目的來領會勞動教育的意義,並進一步體會到知識和勞動的正確關係,從而也認識到進行勞動教育必须使課內、課外適當地結合起來。他們教「達爾文主義基礎」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課堂上講述偉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的生平與其科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而有力的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的教育。在講米丘林學說的基本原理,米丘林學說在國民縱济上的意義及威廉斯的草田輪作制各節時,注意講明科學是怎樣和生產實踐緊密地結合着,而這種先進的學說又是怎樣通過艱苦的勞動創造出來的道理,並結合我們祖國社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共产黨中央委員會和毛主席直接领導下编製完成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割已经在第一屆全国人民代麦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這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勝利以後进入革命第二阶段,即社會主义革命時期的偉大的具體的行動綱领。它是我們建设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国家的奠基的計划,为我国在地渡時期質现總任務打下了坚固的基礎。李富春同志在報告中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概括地说來,就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国设計的一百五十六個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額以上的六百九十四個建設單位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农业生產合作社,並發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對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上把资本主義工商業分別地納入各種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軌道,建立對於私营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這就充分说明了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义改造的奠基的大事業,是實现国家過渡時期總任務的一個重大的步驟,是在我國實現社會主義帶有决定意義的一個偉大的網领。 為了完满地达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務,国家在五年計划中為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投资總數為七百六十六億四千萬元,折合黄金七万萬兩以上。国家用這樣巨额的资金投入經濟建設,這不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偉大的創舉,而且它的性質和意義是為了社會主义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为了在我国实現人類最理想、最幸福、無剥削、無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而進行的巨大的投资。這就再明確不過地說明了:只有在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领導下,只有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才能開始這樣的偉大的建設事業。正如李富春同志在報告中说:‘只有在工人階级領導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政府,才可能來這樣做。’  相似文献   

20.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五週年的國慶节日来到了。熱愛祖國的中國人民,和平民主與社会主義陣營各國的人民,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人民,都歡欣鼓舞,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年來在經濟、政治、外交、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一九五四年更是飛躍地大踏步地繼續前進,即使决心和中國人民為敵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戰爭販子,他們嫉視中國人民的成就,但也無法抹煞鐵的事實。因此我國人民以空前熱烈的心情,來慶祝今年的國慶,决不是偶然的。在這個偉大的節日我們可以看到,全國人民正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團結一致,充滿信心地向着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目標勝利地前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