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熔解和凝固1.定义熔解物质从固态变液态。(吸热过程)凝固物质认液态变固态。(放热过程)熔点晶体溶解时的温度。晶体不同,熔点不同。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作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特点晶体熔解(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无一定溶点与凝固点。单位质量的某种晶体,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液体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解热。如冰的熔解热是80卡/克。3.条件晶体熔解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  相似文献   

2.
邵生贵 《物理教师》2007,28(10):32-32
熔点和凝固点是物理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各类版本在编排本节内容时,大都采用通过做海波熔化演示实验,结合熔化图像来推出熔点定义,结合凝固图像推导出凝固点定义,进而得到结论:“同一种物质(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然而当我们具体操作进行此项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溶解和凝固1,熔解物质从固态变液态,是吸热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放热过程。熔点晶体熔解时的温度。晶体熔解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温度。液体凝固成晶体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晶体熔解、凝固条件:晶体熔解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出热量。单位质量的某种晶体,在熔点变成同温度的液体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解热。冰的熔解热是80卡/克。3.票的熔解实验(1)…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0页关于观察物质的熔化现象演示实验中 ,用海波、松香的熔化 ,分别观察晶体、非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课本的实验中是用海波来观察其熔化过程的 ,虽然实验不太难做 ,因为海波的熔点低(4 8℃ ) ,但只能观察它的熔化过程 ,而很难观察它的凝固现象。况且 ,实验操作较麻烦 ,实验不容易做 ,若要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在一节课中很难完成。课本没有做物质的凝固过程实验 ,是因海波很难凝固 ,而若用萘来做 ,萘的熔点和凝固点又较高 (80 .5℃ ) ,实验时间过长。我改用下面的…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三课本中研究熔解和凝固现象的教材顺序是这样的:先用一课时介绍熔解和凝固的概念,并通过萘的熔解和凝固的演示实验说明晶体在一定温度下熔解和凝固,从而给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然后再用一课时做个研究萘的熔解和凝固的分组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晶体熔解和凝固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的"三点"指的是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代表了它们自身的某些热学特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研究发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  相似文献   

7.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沪科版新编物理第一册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 0 0 1年审查通过 )中错误颇多 ,有的用词不当 ,有的表述不太严密 ,有的作图不够准确 ,现仅举几例分析如下 :第 5 4页 ,“每种物质从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每种物质”是指所有物质中的任何一种物质 ,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凝固为晶体的 ,这种说法扩大了凝固点的定义范围 ,否认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这里用“每种”是不恰当的 ,应用“某种” ,干脆将“每种”二字删去也未尝不可。第 4 1页 ,“由于磁针的北极指向北方 ,因此地理的北极应是地磁的南极 ,地理的南极却是地磁的北极…  相似文献   

9.
物态变化     
穴一雪热点解读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时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不断升高穴降低雪。2.汽化是液体吸热转化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才能发生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  相似文献   

10.
童永翔 《物理教师》2002,23(4):32-33
熔化和凝固是自然界普遍、常见现象 ,但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尚处在形成物理思维的最初阶段 ,要真正理解熔点、凝固点 ;晶体的一定的熔化 (凝固 )温度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吸热 (或放热 )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及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识别等难点知识 ,就要依靠观察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来辅助、实现 .若用冰做实验物质 ,会难于控制实验节奏 ,更难以展现说明熔化吸热、凝固及凝固温度不变、凝固放热等现象或过程 .因此 ,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演示实验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同时 ,学生能否亲自观察到较理想的实验现象 ,就成为实验…  相似文献   

11.
《物态变化》本章当中温度计的使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准确的测量温度,正确的读数是考察的重点;在熔化和凝固当中,出现了物理学中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方法——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观察图像,知晓各部分发生的物理变化及状态;汽化和液化中,我们需要认识到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且受到气压的影响,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升华和凝华,能够简单分析常见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霜,露.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是初中阶段最难做成功的物理实验之一。此实验不仅耗时较多,还极易出现“熔点不准”、“熔点不稳”、“熔点和凝固点不同”、“过冷”等现象,仪器损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反复实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成功率较高的实验方法。下面我对海波、萘、冰这三种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实验的难点和突破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中想办法将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中的水和酒精分离开来,一般是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给混合液加热分离水和酒精。笔者以为,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将混合液放到冰箱或其它冷却器中冷却到水的凝固点时,水就凝固成冰,而酒精则仍是液态(水的凝固点为0℃,而酒精为-117℃),待水完全凝固后取出冰来,就实现了水和酒精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结构梳理热现象温度单位的规定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温度计原理使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图象汽化和液化汽化两种方式蒸发沸腾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和凝华重点知识剖析一、温度和温度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冷”、“热”“烫”、“凉”等词,都能描述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但这种凭主观感觉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此我们引入了温度的概念·1·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的温度确定时,它的冷热程度也是确定的,不会因人的主观感觉而发生改变·例如冬天室…  相似文献   

15.
水会结成冰,这是自然界中常有的现象。我们学习了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后知道,冰是晶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0℃。你知道,为什么水结成冰时总是在水的表面上?在冰面上,冰鞋的“刀”不会被陷在冰里,反而能行动自如?雪球又为什么会越滚越大?原来水这种物质,在4℃时的密度最大。当温度继续降低,它的密度反而会变小。也就是说,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它的体积最小,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体积反而增大,这也就是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因为这种特性,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表面直接跟外界接触,表面的水首先冷却,因密度变大而下沉。底部…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结构热现象温度定义 (知道 )摄氏温度的规定、单位符号及读法 (知道 )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 (会 )物态变化溶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理解→知道 )熔化过程中吸热 ,凝固过程中放热 (知道 )查熔点表 (会 )汽化和液化 汽化蒸发蒸发现象 (知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理解→知道 )蒸发过程中的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沸腾沸腾现象 (知道 )沸点及其与压强的关系  (理解→知道 )沸腾过程中吸热 (知道 )液化现象 (知道 )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 )  二、复习指导(一 )温度1 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  相似文献   

17.
熔化和凝固这部分会有哪些考题?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种.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对熔化和凝固曲线的认识;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4.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考物态变化常常考查温度-时间图象,它能直观、形象地表示物质的温度与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下面举例介绍。考点1:判断熔化或凝固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其温度也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晶体凝固实验由于材料选择困难、放热现象难以观察和易发生过冷现象等,导致较少开展。利用目标分类学对晶体凝固教学目标进行再分析,明确实验的必要性,根据课堂教学时间选择海波进行凝固实验,通过加凝固核和搅拌两种方法预防海波过冷,得到稳定进行凝固实验的方法,并利用过冷现象解释凝固放热,突破了晶体凝固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