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铁矿石是中国第三大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作为世界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却年年在被迫接受铁矿石卖家的提价,丧失应有的话语权。本文将针对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协议价格大幅上涨,达到历史新高这一事实,深入分析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国内和国际原因,并探讨铁矿石高价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全球铁矿石的供求现状和市场形势,结合近年来国际铁矿石涨价与我国原燃材料需求大国在定价话语权上的尴尬,剖析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定价权丧失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进口参与国际定价的现状、趋势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衍伟  黄运成  杨婕 《资源科学》2007,29(1):184-189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也是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需求的强大拉动者。据统计从2003年五月份起,中国石油消费量己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巴黎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但这种地位,丝毫没有为中国赢得石油大宗进口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2%,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这一现象正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国应以争取应有的石油进口国际定价权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重从发展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和组建价格联盟入手,实施中国获取石油定价权以及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国际定价中心的策略安排。  相似文献   

4.
沈俊杰  黄书培 《资源科学》2022,44(5):994-1008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近几年国际铜价出现频繁而剧烈的波动,成本的变动将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了探究国际铜价对中国工业经济的结构性冲击,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和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SV),将国际铜价格结构性冲击分解为供应冲击、总需求冲击、投机需求冲击、特殊需求冲击,然后利用2004年8月—2019年12月的LME期铜价格数据,分析了国际铜价波动对中国工业经济指数(包括工业品进口价格指数IMPI、工业增加值IAV、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国际铜价冲击在相同区制、滞后期、特殊时期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总需求冲击是对中国工业经济指数中IAV和PPI的影响作用最强;供应冲击在不同区制下都对工业品进口和出厂价格上涨都起反向冲击作用;投机需求冲击加剧工业品进口和出厂价格波动,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更加明显。②铜价格结构性冲击对工业经济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呈现工业品进口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此外,各种冲击产生的影响维持时间限于短期(4个月),中长期影响较弱且影响方向与短期作用效果相反。这些发现有助于市场监管者防范国际铜价波动风险,为工业部门生产和工业品价格调整及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铁矿和钢铁生产特征出发,基于产业竞争理论探索铁矿石供需的特殊规律和价格机制,并以供需曲线拐点区分其弹性区间和市场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供需公共弹性域内,铁矿石贸易遵循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在该区域外,处于买方或卖方市场状态,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优势一方易于操控价格。实证认为我国钢铁业过度膨胀是卖方市场的成因,也是铁矿石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起增强作用。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关键是改变铁矿石的卖方市场状态,通过实施遏制进口、投资海外采矿、"扶小抑大"和发展转型等互补措施,让供需落入公共弹性域内,再让市场机制自发调控价格。如此有效调控,铁矿石周期预期价格三年内可以降至85美元/吨。  相似文献   

6.
赵建安 《资源科学》2009,31(10):1640-1646
中国虽然是铁矿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大国,但由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期,钢铁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原来预期,铁矿资源需求与消费超过国内资源的开发供给能力,进口铁矿资源巳成为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来源.从世界铁矿资源的赋存和开发利用格局分析,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铁矿资源需求将不会存在"稀缺"问题,在我国周边国家的铁矿资源赋存与开发利用格局中,资源和产能均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有2/3进口铁矿石来自周边国家,能够继续成为我国利用国际铁矿资源的重要区域或主要区域.未来周边铁矿石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应逐步提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口比重.主要结论与对策包括:周边国家可以成为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来源地;构筑进口铁矿石来源全球多元化格局;积极和全面参与周边铁矿资源丰富国家的开发,共同分享和承担在铁矿资源勘探、开发、出口等方面的利益和风险;构建协调与主动的铁矿资源进口价格谈判机制,成为世界铁矿资源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实现"双赢";全力维护与发展周边铁矿资源出口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共同构建区域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陈伟勋 《资源科学》2018,40(3):634-644
近年来,以期货市场为定价基础的金属价格呈现频繁而剧烈的波动,直接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系统的稳定。而金融属性凸显被认为是国际铜价短期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背景下,从金融化视角出发探究金融因素是否影响国际期铜价格的波动,对维护中国工业系统稳定运行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ICSS方法将2000—2014年LME期铜价格分为七个阶段,继而采用PLS方法实证检验了六种主要金融因素在不同阶段内对国际期铜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指数对期铜价格波动的解释力最大;黄金价格在铜价“大幅上涨”时期对铜价变化的解释作用最强,但反映的是市场对美元价值变化的信息;标准普尔500指数对期铜价格上涨具有明显支撑作用,反映出国际期铜市场金融化特征明显;投机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期铜价格剧烈波动,但并未改变期货市场内在功能的发挥。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可借力人民币国际化抑制美元计价影响;应构建矿业金融战略体系,防范过度金融化下的价格波动风险;需理性对待投机,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内物价水平极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2年有关变量,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豆粕、铁矿石、原油3种大宗商品价格受到一个价格变动1%的上涨冲击后,能够引起CPI指数最大变动效应分别为0.145%、0.1%和0.141%,且豆粕和原油具有长期正向效应,铁矿石具有短期正向效应,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CPI指数的影响不容忽视,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与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欣  帅传敏  严良  范陆薇 《资源科学》2014,36(9):1915-1924
本文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基于CR4、CR8、HHI和洛伦兹曲线等指标探讨了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并基于双对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13个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的集中度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略有下降,且进口市场结构整体上为"高寡占型"或"极高寡占型";2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普遍缺乏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优化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即考虑节约进口的总成本,我国应适当增加从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韩国和伊朗等国的铁矿石进口;考虑节约进口的单位平均成本,我国应该从南非进口更多铁矿石;考虑应对价格上涨等风险,我国应该增加从乌克兰的铁矿石进口,旨在实现降低进口费用和应对价格攀升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际视角量化分析了国际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和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页岩气革命导致了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呈现"分离"态势,这也是天然气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油气价格之间的弱联动性仍然存在,且在当前国际低能源价格的态势下,我国应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政府推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能源影子价格为切入点,基于共同前沿下SBM-Undesirable模型,选取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分别测算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能源影子价格和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和演变趋势,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地区间能源影子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整体偏低,且地区间技术差异性显著,能源环境效率高、中、低3个群组之间技术落差比为1、0.571、0.614,表明高水平组拥有最优的生产技术;②群组前沿下中国能源影子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中国能源要素的经济价值逐年提升,而共同前沿下中国省际能源影子价格潜在提升空间呈现差异性,云南可提升空间最大,北京可提升空间最低;③各影响因素对国家和各地区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市场化程度对高水平组省份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对中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低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各地在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时,不应简单”一刀切“,应考虑群组技术异质性,制定差别化的能源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孟思琦  孙仁金  郭风 《资源科学》2021,43(8):1562-1573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研究表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份额的增加对市场化电价有显著的影响。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已形成较完善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研究德国电价的运作机理有利于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电价机制改革。本文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了不同电价分位数的优序效应,主要分析了风能和太阳能对德国电力市场现货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增加均能带来电价的降低。当考虑以电价中位数的四分位距衡量的电价波动时,对于中等负荷水平,风能发电对平均高峰价格的影响明显大于太阳能发电;在其他情况下,太阳能发电对平均高峰价格的影响更大。②用电需求水平较低时,风能发电份额的增加会增加电价波动性;用电需求水平较高时,风能发电份额的增加会降低电价的波动性;用电需求水平中等时,太阳能发电降低电力价格的波动性。③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整合的政策应在风能和太阳能之间寻求平衡,即形成合理的太阳能、风能的发电份额组合。本文研究了发展较成熟的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化运行机理,对中国可在生能源市场化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进 《资源科学》2013,35(4):690-696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及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和DCC-GARCH模型,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价格平衡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国际能源价格与我国能源价格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短期内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价格的平衡存在着单向价格引导关系.最后从能源立法、加强消费国间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衍生品、期货市场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保证我国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油市场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莹  黄运成  罗婷 《资源科学》2007,29(1):190-195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第二大消费国深受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面背后活跃着各类金融资本,基金、银行、跨国石油公司等作用强大,推动石油衍生品远高于现货规模的巨额成交量,并使衍生品的定价和避险功能在国际石油市场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石油与外汇、基金的紧密关系也表明石油市场的金融化特性必须得到正视。同时,国内石油价格市场化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出现利润转移矛盾,深受价格波动之苦的石油相关产业也迫切需要价格避险的市场和工具,石油企业“海外寻油”也需要金融支持。因此借鉴国际市场发展,构建我国石油市场的金融支持体系顺应趋势和需求。核心是建设国内多层次的石油市场,创新各类石油衍生品交易品种,提供市场交易平台。石油基金、石油外汇和石油银行的运作是石油市场发展的动力,并通过石油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程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7.
Zha盛中  王文平 《预测》2012,(1):39-43
本文从博弈的视角研究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机制,建立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模型,解析可能达成的长协矿均衡价格和供需方的收益,从理论上揭示长协价谈判机制的特点,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际考察。研究表明,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并导致供需方利益严重失衡,并不应归咎于长协价谈判机制本身,主要还是受供需方各自的市场地位、成本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战略性大宗商品交易方式演变看中国石油市场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解宇  马卫锋 《资源科学》2007,29(1):203-208
当前,国际战略性大宗商品市场博弈出现这样一种态势:交易方式对商品定价、企业竞争等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方式出现交易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化、交易组织联盟化、交易机制市场化等发展趋势。其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期货交易价格成为现货交易定价基准;企业竞争从现货市场扩展到包括衍生品市场在内的整个市场体系,和进入衍生品市场存在障碍或成本较高的企业相比,可以以低成本进入衍生品市场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贸易联盟在买卖方对价格的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等。对中国石油市场改革的启示包括:发展石油期货交易应探讨具体的路径和方式,包括合约品种、交易制度,并应通过上海石油交易市场向OTC市场的转变,增加石油交易方式的深度和广度;以市场化为指导思想,改革石油行业管理体制特别是进出口体制;采购联盟的核心应是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陈会广  刘忠原  张耀宇 《资源科学》2012,34(10):1871-1880
2010年以来,在国家严厉的、密集的调控政策下,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绩效表现出差异性,但也显示地方反弹的压力。因而,如何做到调控精准化、差别化和决策科学化需要房地产重点监控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文以房价与地价波动及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为依据,提出工作假说——房价地价关系与全国基本一致的城市,其房价波动偏离全国房价波动均值的程度也较小,以此作为划分重点监控区域的标准或方法。然后利用全国及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短期内双向互动影响一致的城市有26个;运用均值、方差与离散系数等描述性统计得出,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的城市,2010年以来其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离散系数普遍小于均值,而海口、杭州、深圳等城市应成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监控的重点;单个样本t检验表明,新建住宅市场与二手房市场的差异较大,而后者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的城市较少,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重点关注二手房市场。总体而言,把握各城市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性以及差异性,是房地产分区域、分市场、分类差别化与精准化调控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