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宏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笔者从风水、宗族观念、礼制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宏村古村落空间进行详细解读,探索了宏村的建筑内在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对旅游地旅游规划和营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精选携程网、去哪儿网、蚂蜂窝网、途牛网、驴妈妈网等旅游网站的游记290篇为一手资料,借助ROST CM 6文本分析软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两方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景观感知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较少,与环湖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不相符;2游客对住宿、交通等旅游基本层面提及频次高,而对餐饮、娱乐、购物等层面提及频次低,旅游体验层次不深入;3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旅游感知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3.
马向阳  杨颂  汪波 《资源科学》2015,37(12):2394-2403
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提升目的地形象对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规划旅游景区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认同理论,构建了基于文化认同、游客涉入度和目的地形象三因素假设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此三因素作为重游倾向的前因,进一步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方法,以塑造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发现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作用,目的地形象正向引导游客重游倾向。同时,证明了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无直接关系,目的地形象在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文化认同要素在游客构建目的地形象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旅游形象是影响国际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国家旅游形象将显著提升国际游客的来访意愿及其旅游体验;因此,如何捕捉游客心智中的国家旅游形象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尝试构建国家旅游形象的圈层模型,识别出国家旅游形象的四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标志物层、体验载体层、认知形象层和情感形象层.借助该圈层模型,并以中国入境游客为例,探究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现状,为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旅游形象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自然风光旖旋,田园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村落与青山、绿水、稻田、桑园融为一体,素有"桃花源里人家"和"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近年来,黟县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乔光辉 《资源科学》2009,31(6):1000-100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力  陈浩  韦瑛 《资源科学》2014,36(5):1062-1072
文章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视角,通过对418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使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3个嵌套模型的比较显示完全中介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优度,研究发现:(1)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的自我一致性感知、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自我一致性对潜在游客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的影响被自我一致性完全中介。结论如下:如果潜在游客感知到自身文化与目的地文化越接近,对自我形象与目的地形象的一致性感知就越高,因此,对该目的地的印象就越好、评价就越高、态度就越积极,到该目的地旅游的意愿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9.
旅游行业,游客忠诚的研究,有必要区分重游忠诚和口碑忠诚,才能取得更有针对性、适用性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口碑忠诚相关概念内涵的分析,进行文献梳理和假设推演,构建了基于旅游体验和主客关系的游客口碑忠诚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赴大连游客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LIS-REL统计软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体验与主客关系质量共同影响游客口碑忠诚.  相似文献   

10.
白凯  孙天宇  谢雪梅 《资源科学》2008,30(8):1184-1190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典型的标志化符号,它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来表达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含义。本文从游客认知角度,以陕西旅游形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隐喻关联的假设。对该研究假设的实证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兵马俑是游客最为倾心的陕西旅游视觉符号代表;“秦皇汉武,盛世长安”是陕西旅游形象游客评价的最佳文字表述符号(旅游宣传口号)。以此为基准,对陕西旅游视觉标志符号和文字表述符号进行了隐喻内涵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语言形体存在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该视觉形体引发的符号隐喻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语言形体和该语言形体所引发的符号隐喻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27)。通过社会人口结构特对研究数据的二次检验不仅证明了上述3种正相关关系的存在,其细化结果也显示出:男性通过实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和语言而引发的认知联想明显高于女性;社会科学学习背景的个体通过实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和语言而引发的认知联想明显高于自然科学学习背景的个体。  相似文献   

11.
刘梦晓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131-136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证分析的拉萨市游客餐饮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餐饮消费是游客“食、宿、行、游、购、娱”之首,是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客餐饮消费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规律、需求特征,剖析游客餐饮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游客餐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目的地产业结构升级.以拉萨为例,运用游客问卷调查法和餐饮场所实地调研法,基于EXCEL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游客餐饮消费行为规律和特点.从就餐方式、消费偏好、消费支出和游客餐饮浪费等方面探讨游客餐饮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对拉萨游客餐饮消费感知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拉萨市游客餐饮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感知因素的美国旅华游客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167-168
本文从个人相关因素、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旅游客源国感知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旅华游客的决策行为。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主体建筑物、独特的景观元素或景观元素交界处;(2)客观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重、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及眼跳时间比重与主观调查问卷得出的景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构建景观视觉质量的眼动评价模型,计算可得宏村四类景观的视觉质量值分别为:聚落景观5.99、生态景观5.98、农业景观5.96、文化景观5.90,模型显示注视频率越大,观看时间越长(注视时间比重越小),则旅游景观视觉质量评价越高。本研究以旅游景观为例,运用实测数据探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慢旅游是古镇旅游发展的新形态,核心理念在于游客的深度体验。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对古镇慢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古镇慢旅游体验高频特征词,编码析出古镇慢旅游的特质要素及其情感效价。研究发现,古镇慢旅游的特质要素由文化空间、休憩场所、自然元素和人文意蕴四部分构成。文化空间的正向体验和负向体验均高于其他要素;自然元素的正向体验显著高于其负向体验。本文进一步从特质要素系统着手,提出通过凸显古镇地方性文化、加强内部环境治理、积极塑造人文精神等策略,推动古镇旅游持续发展。本文为推进古镇慢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旅游网站信息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引入出游决策中介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网站信息质量、游客满意度与出游决策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旅游网站信息内容质量受全面性和准确性指标的影响,旅游网站信息表现形式质量受指标易懂性和格式适宜性的影响。旅游网站信息质量既可以直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出游决策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旅游网站信息表现形式质量比信息内容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游览景点和出游伴侣是游客主要考虑的决策项目,在与旅游网站信息进行对比后,游客更为关注旅游目的地食宿和游玩娱乐方面的信息,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旅游网站设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邓宁  刘耀芳  牛宇  计卫星 《资源科学》2019,41(3):416-429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木英 《内江科技》2023,(2):101-103+156
<正>利用携程网、马蜂窝网及美团网的有效游客评论作为研究数据,借助质性研究数据分析软件NVivo12,并基于扎根理论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认知-情感-整体形象”三个维度来分析旅游者对金秀瑶族自治县作为瑶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新歌  虞虎  陈田 《资源科学》2019,41(12):2237-2247
地方“失忆、错忆、残忆、断忆”危机背景下,探究“留得住乡愁”的发展模式、传承和保护城乡记忆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发展被认为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有效途径,凝结着本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然而,目前鲜有学者对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结合蚂蜂窝、携程网平台发布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关游记文本,采用ROST CM6软件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了识别,并构建其维度。研究发现: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不同维度相应地包含了多个范畴;游客对乡愁文化元素持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劳作场景、传承技艺类元素表现出普遍的欣赏和赞叹,而对于建筑风貌、社区生活、乡土故事、地方节庆,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领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留住乡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