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精神     
王中江 《寻根》2011,(6):4-10
有一个总括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叫做“三教九流”。“九流”是指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等九种学派;“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教义和信仰。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家,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鹏 《寻根》2012,(5):32-35
在传统信仰中,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为“老阳”。农历九月九日,日月之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重九。既然九是至大、至阳之数,代表着阳数之极,由于物极必反的道理,阳数的最大、最盛也隐含着盛极而衰的忧虑。重九之日因之被古人视为厄日,这一节日起始时便以避祸延年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天地和合,万物共生,“和合”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精神,在此影响下“和合神”信仰在民间诞生。“和合神”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尊崇,其家族庞大:一是宋时信仰广泛的万回;二是僧人寒山、拾得;三是信仰范围较小的“和合神”,如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和丈夫冯宝,《和合宝卷》中的路遥和马力;四是神话传说或道教文献中的“和合神将”。其信仰内涵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有家人团圆、姻缘美满、发财利市等方面。至雍正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和合神”受到官方认可,定于一尊。这四类“和合神”身份虽复杂多样,但都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来回转换,最后由民间神祇上升为官方正神。  相似文献   

4.
<正>“五福”是中华文化中古老且在历史上一直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幸福观、生命观。“洪范九筹”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虽被箕子描述为上帝传授给禹用以治国安邦的九条大法,但作为最后一筹重要组成部分的“五福”观念映射出神权政治蓝图下人权统治手段与民众生活价值旨归的统一。《洪范》云:“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归纳了人生的五种幸福,分别为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喜好美德以及老而善终。  相似文献   

5.
王明磊 《寻根》2013,(6):37-46
九莲山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属南太行山系。清乾隆《辉县志》载:“九莲(山)在石门口内西北,上有九峰形如莲花,故名。东山名东莲,因西莲而得名,路皆石磴,甚险。”现隶属辉县市上八里镇管辖,历史上曾隶属山西省陵川县。该区域内有三座寺院,中间的一座叫“后静宫”;东边的一座叫“东莲寺”;西边的一座叫“西莲寺”,亦称“西新寺”。以西莲寺为中心,分布着40多座大小不等的庙堂和洞窟。根据新乡市考古专家贺惠陆对九莲山古代碑刻碑帽上头发的指向断定,该区域内的俗神造像应该始建于明代。  相似文献   

6.
郑永福 《寻根》2007,(3):46-52
“文化基因”与“大众佛教” 韩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据说其中信仰佛教者大约又居其半。信佛的人多,佛教寺院也就多。韩国有“三大名寺”(通度寺、海印寺、松广寺)一说,又有“四大名寺”(上述三寺加梵鱼寺)一说。  相似文献   

7.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仰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情怀与科学动力 爱因斯坦在1940年纽约举行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讲过一句频频为人徵引的名言:“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跌足的科学,有宗教而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然而爱因斯坦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他仅仅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亦即对宇宙的终极本体,有一种个人的直观体验。在1930年出版的《我的信仰》中他曾论及:人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乃是神秘体验;一个不复有讶然好奇之感的人,不啻走骨行尸;正是这种神秘  相似文献   

9.
罗扬扬 《寻根》2023,(5):81-84
<正>一湘西泸溪县苗族盛行“跳香”活动。据文献记载,“跳香”活动在明代便已存在,至今仍保留在苗族人的民俗信仰中。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苗民们便会在老司的带领下前往跳香殿跳香祭祀盘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跳香”活动主要分为铺堂、仪式、遣送三个环节。铺堂主要是将跳香堂打扫干净,摆放好桌椅、点上香火。仪式包括开坛、申法、种五谷、娱神、送神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徐义强 《寻根》2006,(4):58-61
“王爷信仰”是闽南和台湾最为独特的习俗。王爷信仰在闽、台地区十分普遍,并且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台湾,设庙祀神最多的是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居第二位的就是“王爷”。王爷是地方性、乡土性的神,通过探求王爷信仰的源流,可以看出闽台文化和民间信仰双向互动交流的图景,王爷信仰的传播与反向传播的互动,彰显出了闽台文化同源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映发 《寻根》2009,(2):43-46
四川人的信仰习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藏、彝、羌、土家等兄弟民族十余个,本文主要讨论汉族的信仰习俗。清代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各省入川移民绝大多数是汉族。清代移民“五方杂处”,长时期的“习尚相染”,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习俗。四川地域辽阔,各地习俗虽有些地域差异,但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ncy rea     
我国古代关津设置源远流长,置于边防要害、交通要冲之处。“义阳三关”即历史上通称的平靖、武阳和黄岘三关,源于春秋时期的冥、直辕、大隧三塞,其中冥为驰名的春秋九大要塞之一。“义阳”泛指古代的信阳,义阳三关是鄂豫漫道上的重要关隘,位于今河南信阳与湖北孝感两地区的分界  相似文献   

13.
徐志伟 《寻根》2012,(3):26-29
我童年所接触到的乡村文化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二人转”、东北大鼓等为主的演艺文化活动;一类是以祭祀、祈祷为主并和信仰混杂在一起的“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崇天中国古代农耕生产不同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在于它依赖气候条件而不以灌溉农业为主。《史记·河渠书》中说:三代之时,人们只知水害,不言水利,传说的大禹治水,只是“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以疏导河流,根...  相似文献   

15.
青山庙会是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一处影响较大的庙会活动。青山九间神祠为获取各自在信仰圈中的正统性、认同感和影响力,采取了以"血缘关系"、"政治权力"和"政策文本"为切入点的不同实践策略。这些策略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伦理秩序、政治权力符号,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进程中的政策制度相吻合。各种策略的实施其实质是在强化信众认同感的同时,扩大和巩固民间信仰的社会基础,寻求信仰社区的功能性整合。  相似文献   

16.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博物馆筹办的“中国内蒙古成吉思汗故乡历史文物展”,自1994年3月在美国洛杉矾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幕,先后在美国纽约、田纳西;加拿大魁北克。维多利亚、埃德蒙顿;新西兰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等跨越两大洲的三个国家、九座城市巡回展出,历时三年零五个月,于1997年8月圆满结束。这次展出,展品共118件(套),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一伟大历史人物为主线,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物,突出展示了蒙古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轨迹。精良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先进的展出手段,吸引了各国观众,…  相似文献   

17.
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为龟蛇合体,象征北方的灵兽.在二十八宿中,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又是镇守北方之神.道教建立后,玄武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宋以后玄武又称为真武、玄天上帝,在民间信仰中仅次于三清、玉皇大帝等,演化成为独立的、人格化了的大神.通过造型艺术可以直观清晰的看到,龟蛇相绕的意象化涵义与真武伟岸的人格化造型及其信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乌龟民俗信仰的浮沉宣炳善乌龟,在现代的语言中,大多是不光彩的,“缩头乌龟”、“龟儿子”之类都是骂人的话。但在明代以前乌龟一直是很神圣的灵物,受到人们的崇拜。探寻乌龟民俗信仰的变化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现象。乌龟引起古代人的崇拜首先因其长寿。《史...  相似文献   

19.
我童年所接触到的乡村文化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二人转”、东北大鼓等为主的演艺文化活动;一类是以祭祀、祈祷为主并和信仰混杂在一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明郑政权与“开台妈祖”蒋维锬台湾民间妈祖信仰是伴随大陆移民渡海开发宝岛而发现的,故俗称早期的妈祖庙为“开台妈祖”。但“开台妈祖”源于何时?学术界对台湾妈祖信仰起源的时间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从民间传说和移民史的角度分析,认为“在明郑之前,随著闽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