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档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档案工作中就是要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高校学生档案是从高考录取到毕业期间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成长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形成本人人事档案的雏形.建立"两个体系",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普文章标题的常见语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志荣 《编辑学报》2004,16(3):185-18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医学科普文章的标题也不例外.医学科普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能否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得讲究语法、修辞和逻辑.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成绩发榜之际,媒体记者便开始四处打探本年度的高分考生,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那些省级或地市级的"状元"、文科或理科的"状元",当天晚上便开始接受平面媒体此起彼伏的电话采访,第二天又是电视媒体小台大台的轮番轰炸.  相似文献   

4.
秋子 《青年记者》2012,(14):29-30
典型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宣传职能,也是衡量新闻记者业务能力高低的杠杆.能否抓到典型报道把它强势推出去并产生理想的社会影响力,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敏感.回顾分析前不久被全国人民熟知的被誉为"90后最美中学生"的湖北襄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襄阳一中)高三年级学生张文驰放弃高考备考时间,赴北京义捐骨髓挽救福建一名素昧平生的4岁白血病男孩这一典型报道,对典型报道与新闻敏感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高考的写作,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考生升学的重要试题,而且关系到写作文风的"浇花"和"除草".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众目睽睽的视线中改革、推进的.2009年是北京高考大纲版的最后一年,明年北京高考将进入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将会怎样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不仅仅是事件的"报知者"、"解读者",同时也是社会的"监督员"。本文从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事件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角色的建构,论述媒体在消息报知者、事件解读者、舆论监督与反思者三者角色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呈现的不足,包括消息延报影响传播、来源单一无法深度分析、本地监督力量弱等。  相似文献   

7.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武兴旺 《记者摇篮》2012,(10):56-57
近年来,节目编排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无论是"编形式",还是实实在在的"排内容",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判,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编排策略和方式,决定是否能获取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三重效应。笔者在工作与学习中,对节目编排策略有了肤浅了解和认识,加以整理,仅供参考。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综合学科,讲究的是时间分割艺术,关键是"把节目放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学别人,更要做自己"。明确自身的竞争资源优势和"短板",合理引入适合自身的、先进的编排策略,找准"着落点",而不是"拿来就用",或许能提升制胜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今年4月正式实施.其中在接受监督方面,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属于问责范畴.作为-名媒体从业者,笔者看到这一消息,自然很高兴.与此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此办法实施后,新闻媒体的认真履责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给你一个"支点",能否"撬动"舆论监督,能否发挥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呢?  相似文献   

10.
没有充分的表达也就没有丰富的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新闻媒体能否以新的形象出现、以更有效的方式参与?媒体能不能构建起直接沟通的公共话语平台、推动各方交流?基于这样一种"梦想",2010年12月,杭州出现了第一档由政府主导、媒体参与、旨在推动各界对话沟通的新闻访谈节目——《我们圆桌会》.节目以"理性的弘扬"为第一要务,以沟通为主要方式,努力促进社会各界沟通、培养公共理性.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一名编辑是否称职,其业务水平是否合格,不仅要看他的编辑加工质量,更要看他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强与弱,看他能否提出合适的、有价值的选题,能否在茫茫的稿海中发现"金子".编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成为"有心人",以"双效益"为基点,推敲自己头脑里储存的信息,收集、发现外界游散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0):14+16+18
焦点高考"退烧"6月7日和8日,被誉为最公平竞争的高考在全国举行。而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高考报考人数锐减,受冲击最大的是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的上海高考,在信息传播方面出现了一点乱象.起先是高考作文题,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竟有三种不同版本.时隔不久,沪上媒体对于是否存在满分作文引发"口水仗",又出现一真一假两个版本.这种现象犹如一块检验媒体专业素养的"试金石",让我们反思:新闻真实性如今为何沦为新闻竞争的"牺牲品"? 新闻工作所应遵循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等专业主义原则,在当前为何被屡屡践踏?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几个零分考生。他们往往在试卷上以"檄文"的方式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但短暂的成名过后,没有人再去关心他们的失落、得意、坚持、梦想以及生活境况"还是有一点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应该不会考零分,毕竟不值得嘛,没有多大的意义。"23岁的徐孟南走在淮安市王兴镇的乡间小路上,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稻田。此时,正值8月,高考学子的大学录取工作尘埃落定,而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开始进入社会,寻觅工作。如果2008年徐孟南不选择考零分,他现在可能刚好大学毕业。而如今,他是一个快当父亲的人了。就在今年高考前一个月,徐孟南创办的"高考0分声"(以下称"零分网")正式上线,"不满足条件,请不要考零分",  相似文献   

16.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张正霞 《兰台世界》2005,(14):67-68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能否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问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教育和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媒介化时代媒体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丁舒 《记者摇篮》2007,(9):34-35
有人把当今社会形象地称作"媒介化的社会",这一说法一方面表述出传媒业近年来的强劲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则告诉我们,人们对媒介信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可以说媒介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公众的信息依赖,能否保持客观理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国内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纪念。中国青年报联合教育部考试中心举行了"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调查",并于6月27日发布调查结果;南方周末在今年高考当天出版的报纸上,推出了以"30  相似文献   

20.
考试经济是近些年来,随着出国辅导考试的"新东方"的成功,以及"文登、启航、海文"等的研究生考试的成功运作,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众所周知,在中国,一年四季连续不断的考试已经蔚为奇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级别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托福考试、GRE、MBA、MPA等等.为了取得一张"硬派司",男女老幼纷纷投身考试大潮,全社会高涨的学习、考试热,正催生出一个以"考试"为中心的"考试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