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熊世培 《大观周刊》2012,(48):305-305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从教多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2.
王亚薇 《大观周刊》2012,(40):162-162
地理学科在初中各学科中被称之为副科,不仅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导致地理学科课难教,学生难学。如何在缝隙中求生存,是每一位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兴趣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兴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有兴趣的去学,教师有兴趣的去教,在学生与教师互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一个重点,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宇锋 《大观周刊》2012,(35):286-286
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教学要想搞好非常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提高自己的素质.地理教学风格不仅综合反映了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而且也全面反映出地理本身独特的学科特征。地理学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观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规律。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艺术,获得最佳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前平 《大观周刊》2012,(15):276-276
在新一轮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理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针对如何加强对地理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秦艳雪 《大观周刊》2011,(37):259-259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要重视自己从事的这门学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地对地理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潜在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动态模拟地展示地理现象,对于地理这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来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涮动其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多媒体组合在优化高中地理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李德春 《大观周刊》2011,(19):226-226
区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习惯,是目前教师所探究的问题。本文深入阐述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献杰 《大观周刊》2011,(40):146-146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素材、幻灯片、flash动画等情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知者。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则应该是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课堂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何小娟 《大观周刊》2012,(26):241-241
随着课程标准的修改,素质教育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依旧是我们广大教师研究深化的主题,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亟待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但由于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副科,广大教师恐怕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厌倦地理学习的心态;不记,不背,考试再查书。所以: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肖胜兴 《大观周刊》2013,(4):242-242
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数外相比,像一个受气的孩子,课时安排的少,课下学生给与的时间也有限,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不是很重视。那么怎么扭转这种副科意识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禹 《大观周刊》2013,(4):241-241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文明 《大观周刊》2012,(23):248-248
为了适应文科综合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变“教”课为“导”课,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同时落实“双基”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小军 《大观周刊》2013,(6):257-257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刘凯 《大观周刊》2012,(35):287-287
要想让一堂地理课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为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  相似文献   

15.
谢智 《大观周刊》2012,(44):234-234
现在的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全面发展韵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从地理教育内容看,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自然地理,也要重视人文地理,克服传统重自然轻人文的思想。从教材角度看,其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更灵活多样,图像系统所占篇幅更大,很多知识由原来的文字表述转变为隐含在图像中。这对地理教师在如何挖掘教材、拓展新知识、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地理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教师的现代专业信念、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超群 《大观周刊》2011,(6):180-181
学习部门地理知识,构建地理知识能力,是我们每个地理学习者十分关注的事情。我们要通过图表直观构建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学科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地理知识、气象知识、河流知识、资源地理、产业地理、人地关系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门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杨训 《大观周刊》2012,(28):292-292
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迎来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从课程理念到评价机制的全面革新。情感因素对教学具有巨大的作用。情境体验教学是萌发的多种教学理论中的一种,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教学,创设了多种有效地教学情境,收到不错的地理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实施进行研究,提出情境体验教学较为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廖祥 《大观周刊》2012,(44):149-149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它不像其它学科一样受学生的重视,我们要重视自己从事的这门学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地对地理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韩慧敏 《大观周刊》2012,(33):273-273
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l、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中学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在熟悉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对自身教师的角色上进行反思.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而且要有充实的教学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