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2.
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简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高职高专图书馆作为院校基本建设机构,在特色建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罗小灵 《大观周刊》2012,(26):180-181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了重大的推进,它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回应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面笔者就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陈素彩 《大观周刊》2013,(6):171-171,16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因此,在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柳霖 《大观周刊》2013,(11):237-237
新课标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大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感到十分的无奈.不知道如何教和教什么。一节课下来感到并未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7.
金健  何瑸 《大观周刊》2012,(21):176-176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开展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问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和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齐双会 《大观周刊》2012,(8):283-283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处处成了对话的课堂、阅读的课堂、讨论的课堂,所以我认为在新课程中的教学中要实现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激情、各种读书的基本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索质,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立强 《大观周刊》2013,(12):155-15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0.
苏佳彬 《大观周刊》2011,(30):243-243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河、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大观周刊》2013,(12):142-142
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教学与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冷乐 《大观周刊》2012,(26):167-16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4.
马瑞丰 《大观周刊》2013,(10):181-18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口语交际的培养和训练,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目前初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训练是怎样的,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世江 《中国出版》2014,(17):37-38
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教材改革是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出版多样化,即一纲多本,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纲,中小学教材出版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中小学校、师生的选择。作为母语教材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出版尤受关注,在10多年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前不久启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修订送审工作,以进一步完善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蓝旭慧 《大观周刊》2011,(48):123-123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17.
罗嘉平 《大观周刊》2012,(32):190-190
专业课在中职课程改革中主要地位日渐凸显。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同样不官而喻。中职在加强专业教学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台素质奠定基础。面对多年来存在的问题,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密切结合专业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试从课程职业内客的选择和实施角度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成因,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为例,提出高职高专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对检索课进行课程改革、开展"快餐式培训"等,建立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完善这种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覃锦朝 《大观周刊》2011,(44):185-185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修订版的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仍然没有完全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为此,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图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新型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周国俭 《大观周刊》2012,(23):175-17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情达意的载体,“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