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严峻的就业形势,常常会出现心理失衡,表现为焦虑、抑郁、逆反等消极心态。把握高校毕业班学生心理变化的特殊性及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将有助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性。文章总结和归纳了高校毕业班学生消极心态的几种类型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其心理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行为会对学校和在校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此高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关注.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应的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从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一些高校毕业生对到农村从教存在消极心理,这显然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工作、毕业等多种事务,与其他年级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提出了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辅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所处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人生的重新选择,这个时段其心理状态复杂多变,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状态,本文着重梳理这些心理状态,并从毕业生毕业期的实际出发,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诱因,以其为解决毕业生诸多心理困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大学最后的一年里,面临着学业、毕业去向选择和求职等压力,加强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管理和辅导,对于社会、高校和毕业生而言都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加强高校毕业班学生管理和辅导的途径,旨在提高对毕业生的服务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彦 《考试周刊》2012,(86):151-152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高职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采用SCL-90对289名高职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个别访谈,发现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检出率为28,76%,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心理障碍率,可见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必须积极做好高职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构建系统的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班级班主任的一个提议会引起该班学生的热烈反应和支持;而另一个班级相同的提议学生却反应冷淡,不受欢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班级心理气氛的作用和影响密切相关。 班级心理气氛是班级内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班级群体共同的心理风气、态度和趋势。其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健康、融洽、充满温暖友爱的班级心理气氛,不仅可以使其成员强烈地体验到集体带给他们的安全感、满足感、愉悦感和责任感,产生热爱集体、服从集体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增强他们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趋向,而且有利于使班集体富有朝气,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和心态,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而消极、涣散、冷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消极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之相反,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基于河南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本文对于一级班学生的情感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0.
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营造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使学生及时矫正消极心理因素,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择业焦虑水平就越低。此外,通过调查,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存在的择业焦虑问题,并促进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择业焦虑现状。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对作文产生过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严重阻碍了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文章分析了这些消极心理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营造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使学生及时矫正消极心理因素,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升本以后,保山学院的校风有了明显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整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但面对经济、学业、交际、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消极社会心理。这些消极社会心理对学校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文化建设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笔者尝试在梳理保山学院部分学生消极社会心理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对学生消极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政治学分析,进而以政治学的视角探讨化解这些消极社会心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学习中学生消极心理的分析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对人进行的全面教育,体育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本文具有分析了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的类型,并就消极心理的克服和行为矫正、转变学生的消极认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策略和教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语言习得的心理状态,但消极的情感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学习外语的效果。笔者调查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最大的情感障碍——焦虑度的程度及其成因与对策,评价焦虑作为本研究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从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出更有利于学生二语习得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与对策也有利于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常敏 《文教资料》2010,(36):196-197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倦怠心理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发展,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倦怠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缓这种消极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孕育了高校自考班,高校自考班则催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学生毕业率低,自考生无法享受到国家的助学政策,自考生就业难等等。针对高校自考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做到依法治考,抓好高校自考班的管理;应给予全日制自考生普通生的求学待遇:努力做好自考助学班学生的就业工作,使高校自考班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侯保良 《考试周刊》2013,(65):149-150
学生遇到挫折总会产生不利于其成长的消极心理及想法,文章通过主题活动对活动中的消极因素进行了积极分析,旨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