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教育人类学的缘起与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文化功能,尤其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奠基与发展。本文论述了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结合,着重讨论了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对教育问题的启示,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此外,英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下的"人种志",即"教育人种志",是本文所突出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具备启示意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设计人类学是当下设计产业发展和人类学自我审视下诞生的研究分支。缘起1990年代,于2010年代确立其学科分野的地位。研究类型可分为应用性和批判性两大类。受到21世纪以来艺术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思潮的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设计,不再仅仅被作为物化"结果",而是被更多地作为行为的"过程"加以探讨。"设计",不再是某种文化含义或社会结构的固态投射,更是"文化或社会"生成过程之本身。这一由"结果"的设计转为"过程"的设计的内在转向,是设计人类学确立的根本动因。"符号学"和"ANT理论",是现今设计人类学对"过程"之"设计"探求的两大理论范式。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不断对以"文化与社会"为核心概念的结构化方法提出挑战。对"过程"之设计的探索,无疑对未来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人类学》一书之于人类学学者,好比星辰之于迷路的人。它不仅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例数了审视乡村社会的研究方法。该书遵循了人类学"以人为本,回归到人"的理念。从宏观上看,它为乡村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视野,把中国乡村社会视为一个整体,使得人类学者对乡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微观上看,它将中国乡村分为几个元素,详尽地透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发展和未来归属,为人类学学者的乡村社会分析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流人类学范式的互动交流和跨文化背景的持续影响下,形成了关切本体性与多样性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人类形象的"新双重视角",将人类学经典的田野研究方法与德国本土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孤立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等被整体性综合思维所取代,德国教育人类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类学(AppliedAnthropology)是美国人类学家丹尼尔·布林顿(DaniedG.Brinton)在1896年进行题为《人类学目标》(AimsofAnthropology)演讲时首先提出来的。1930年,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Radcliffe—Brown)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促进会的报告中,也以此为题做了公开的演讲。同时另一位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1929年在《非洲》杂志第2卷1期发表题为《实用人类学》的文章,以PracticalAnthropology替代AppliedAnthropology,并认为人类学就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是为了指出各类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6.
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莱芬逊(Brown & Levinson)在《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礼貌现象,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芬逊从人类学与哲学的角度出发,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影像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此来寻找新的研究领域或视角。人类学片则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因为它以人类学"整体性"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传统教学与研究模式进行了创新尝试。笔者通过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以影像与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人类学片会在今后的教学与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20世纪40、50年代,经济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中对经济部分进行关注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缓慢的发展,经济人类学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9,(1):35-41
家乡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特色领域,一直以来,有关家乡人类学研究的争论褒贬不一。本文以巴战龙的家乡人类学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为例,从主客位方法视角和情感对研究的影响两方面,对家乡人类学经常遭受质疑的"价值中立"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对这一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的“成长”隐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人类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人类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人类学的个体成长隐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教育人类学的"震撼"隐喻,喻指个体成长中的震撼经历。对教师而言,"境遇性"就是重要的震撼经历。教育人类学的"沉醉"隐喻,指的是人在活动中的投入状态。对教师而言,"沉醉"意味着教师的非理性投入精神。教育人类学的"民族"隐喻,指的是不同地域的人深受文化的影响。为此,要突出教师发展的"文化性"。教育人类学"自由"隐喻认为个体发展是自主的。因此,它突出教师发展的内在超越性。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21,(1):128-132
20世纪初非洲学派产生前后,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的研究重心从最初的"简单部落社会",开始转向社会规模更大、组织更为复杂的无国家社会,从而推动了政治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政治人类学产生之初,主宰该学科的是英国的社会人类学派,他们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从共时性、封闭性、目的论等角度对非洲等地的传统社会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世纪5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衰落后,英国的曼彻斯特学派又提出了冲突论和过程论,丰富和发展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与法国的巴朗迪埃等人共同推动了政治人类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期在云南大理所进行的人类学研究,依托于特定的社会情景与知识场景,这其中蕴含的人类学与地方间的"双向阐释"之复杂关系,不仅是回顾民国时期学人的学术实践与认识西南地方社会之关键,也对当代民族志视野拓展的问题给予深刻启发。  相似文献   

13.
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同等重要,研究之初其方法就已决定了成果的指向。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作为现实研究的有效指导,其理论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文章以《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二书为例,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研究方法异同的比较,阐述一种民族志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路边搭车人     
少年侦探李洛.布朗在空闲时,常常邀请萨莉和小伙伴到河边钓鱼。黄昏时,布朗的爸爸开车经过这里,小布朗钻进车子:"里面真凉快,外面热得要命,恐怕有35℃。""不,气象台说是36℃。"布朗  相似文献   

15.
审美人类学,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人本身的科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的科学,是美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和融合.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文学家、美学家席勒的"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这个命题的深层涵义,揭示美的人类学性质,探索美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联系现代社会的审美困境,阐发了美的人类学性质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呈现一种敞开柔性组态趋势,即呈现"过程·历史·结构"交汇的平衡观,言说"意义·想象·能动性",追寻第三范畴"意义"。在此,"物的社会生命史"体现为其典型思潮范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1970年至2012年所载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两大重心变化:从"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从"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重视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重心的变化是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人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阡 《电化教育研究》2012,(7):90-94,101
信息技术与人类学课程整合为人类学课程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基于项目的积极建构、情境学习、社会交互、认知工具等理论背景下,围绕基于项目的信息技术与人类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驱动问题、田野调查、研究成果展开要素分析,并对该模式的结构与步骤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8,(1):34-36
以社会学、人类学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舞香龙"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流传于金秀大瑶山的"舞香龙"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维系族群关系及村落和谐等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旅游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营销学等理论为基础,并以大理鹤庆白族新华村民间艺人寸发标为案例,探讨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别是在民族旅游开发语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如何学会"营销"自己的文化,并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转换当中,赋予了"商品化"一词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