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线电环境与气象卫星地面站数据接收质量关系密切.根据风云三号工程广州站的建设情况及该卫星使用的频率,介绍了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为风云三号工程选址所进行的一次无线电环境测试与分析,并简要说明气象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的测试原理、计算和分析方法,协调解决建议等.  相似文献   

2.
结合简单通信模型的介绍,对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FY-3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信号接收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重要环节信号处理的原理与处理设备的作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功能的遥感卫星,在其业务化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为气象工作者提供数量庞大的气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面对数量庞大的气象卫星资料,如何能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是实现气象卫星检索任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探讨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气象卫星资料检索中应用的必要性,而后对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气象卫星资料检索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主要面向从事天气预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了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的处理应用和分析显示平台。预报员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快速的获取、显示和分析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为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发挥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及产品在天气预报和分析中的作用。目前自治区及盟市气象台均安装了该平台,并实现了本地化应用,有效地支撑了预报业务对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国气象卫星已经实现了服务型目标,其中气象卫星已经具备了两个系列,分别为极轨、静止。主要针对风云三号进行介绍,它为气象卫星轨道的第二代,它可以对大气进行三维探测,这样获得全球资料的能力就会增加,对云区,地面和海面有更强的遥感能力。根据此点笔者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系统建设机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搭载有11种遥感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它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使用的4.2米接收天线天伺馈分系统在接收卫星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指向精确度不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调整方法,及所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0)
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通常指的是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对于圆极化地面站调整,只要将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想匹配即可。当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匹配时,不存在极化角的问题。而对于地面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来说,当天线接收极化与卫星入射波极化不一致或者地面站天线发射波极化与卫星接收极化不一致时,都存在极化损失,本文通过对地面站天线极化的调整原理分析,讨论了三种常见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的程序,最后得出了用频谱复用法调整待测站天线极化是最简单且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1):6-7
<正>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实现双星组网观测随着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B星首次实现了上午星和下午星的双星组网观测,使得全球观测频次由12小时提高到6小时。作为我国第一颗下午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我国在下午时间窗口内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空白。该星与2008年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实现的双星组网观测,对于确保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增强全球观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理论基础,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气象卫星在地表温度反演国内外研究现状,气象卫星地表温度反演的应用、存在问题;展望了气象卫星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简介     
叶尚福(1938.12.14-)微波天线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科委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大口径、高精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主持研制的“自动跟踪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是国内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之一;“高精度卡塞格伦卫星地面站无线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防建设中产生重大效益。撰写和发表的多篇论文及其取得的成就,为卫星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气象卫星是在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已经业务运行。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作为气象卫星工程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星应用效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卫星发射后对卫星有效荷载进行运行管理,实施从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和服务。中国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以后,为改善天气预报、环境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天气预报领域,为台风、暴雨、冰雹 、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在短期气候预测领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在环境监测领域,在洪涝、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雪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为定量应用服务。其内容涵盖气象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并且与数值天气预报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卫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资料,数值预报模式为气象卫星提供定量产品推导的背景场。气象卫星与数值天气预报协同工作,才能促进气象卫星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套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讨论了VC++环境下使用CserialPortEx通信类、访问Access数据库、调用MapX电子地图控件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信、飞行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回放等功能的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所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气象卫星遥感的应用现状。在我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森林草原火情监测、洪涝监测、干旱监测等方面。接下来分析了EOS计划对卫星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影响,最后分析了气象卫星遥感在黑龙江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计划发射5颗,即风云二号A、B、C、D、E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B静止气象卫星为试验卫星,风云二号C、D、E静止气象卫星为业务卫星。1997年6月10日、2000年6月25日、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A、B、C、D静止气象卫星成功发射。风云二号E静止气象卫星计划于2009年发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是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期间同美国总统卡特签定的科技合作项目,可以说,地面站是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1986年我站建成前夕,他老人家亲自为我站题写了站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使我们深受鼓舞!在对地观测技术体系中,地面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上承卫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技术,下连遥感应用的众多领域;它是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面系统,又是为全国服务的基础信息设施。十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地面站没有辜负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M apX控件的特点、对象模型及数据组织形式。在 VC++环境下实现了利用 M apX控件技术对地面站的开发,以及以地图为背景设置起飞机场及战区。航迹显示,飞机飞行位置跟踪、航路回放等功能,增强了地面站的可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林木长势、森林气象服务、森林防火、大面积病虫害等的遥感监测等方面了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在森林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为扩大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利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具备完整的卫星数据接收、传输、存档、处理、分发体系,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地面站的数据接收范围覆盖全国及亚洲的70%疆土。地面站的数据接收系统由天馈伺分系统、跟踪接收分系统、测试分系统、记录与快视分系统、故障诊断分系统、站监控管理分系统、技术支持分系统组成,性能和指标居于世界同类地面站前列。地面站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卫星数据处理与产品生产系统,其产品质量、规格与全球数据产品一致。地面站一系列重要的装置改造和自主创新项目的完成,使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检索等系统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可以保证以近实时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地面站运行20余年来,所接收、处理和分发的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遥感应用各领域,其中突出的范例有国家重大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西部测图、海洋环境近实时监测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  相似文献   

19.
雾属于一种自然现象,雾的出现尤其是大雾的出现,会使得能见度急剧下降,而能见度的下降不仅会使得各项交通设施无法正常的运行,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对雾进行有效的检测.在目前的雾监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气象卫星与雾的遥感监测相结合,从而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加的理想,但是就气相卫星在雾的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来说,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气象卫星在雾的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成功进入太空,中国气象人从天上观云识天的梦想终于实现,风云气象卫星应用之门徐徐开启,二十多年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的风云卷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