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徐杨富,刘兴育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也使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对实施“中期改革方案”的认识与思考东北师大谷国峰,刘建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形成,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逐步被“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使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就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约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并轨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并轨后毕业生的就业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过去的“双包”逐步变为“双自”,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浅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张卫红198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从过去的“两统一包”制逐步改变成现行的自主择业和计划分配“双轨制”,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决果我们对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认真分析,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改革力度,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教育部于近日发出了《关于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思考陈曦马晶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培养单一型知识结构人才的高等教育体制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高...  相似文献   

10.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形式。大学生必须尽快转换思想观念,努力适应新的就业形式,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笔者近几年来主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已从过去“统包统配”的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应,毕业生体制也逐步由“计划”走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带动了人们就业观念方方面面的转变,也引发了长期居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导地位的“政府”职责的微妙变化。于是,围绕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正向“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推进。从1998年起,我国已有部份高校的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以后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行政的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突出出来,而为毕业生服务的最主要内容之…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开始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因而开始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各种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的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由“包当干部包分配”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模式转变。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国家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不少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首次将“市场导向”作为毕业生就业机制四个要点的第一要素提出,是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的。今后,毕业生就业将以市场形式来实现。为此,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十分重视并认真研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在职中生社会适应、职业选择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言而喻。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增加68万人。  相似文献   

19.
对招生“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陈曦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并于当年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初探普林林就业指导,源于英美,是社会分工和市场就业的产物。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市场就业实质就是平等竞争、双选就业、优胜劣汰,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并做好与毕业生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