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几个重要的经济事件席卷全世界,造成了“世界性恐慌”。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的“唱衰”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大米涨价造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暴乱隐患,全球性“粮荒”致使人心惶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新闻的诸多功能一再被媒体强化,而其中的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五年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可以说,今日的经济实质上已没有纯粹的地方经济可言.各个地区之间、国内各地与国外之间,都体现出互相依存的大前提下的竞争、互利关系。这种时代特点.决定了地方经济报道面临着新的任务。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出现的变化给地方中、微观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国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主要差距在哪里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菏泽日报社于1998年创办的《经济周刊》,试求以全球视角报道地方经济,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会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3.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09,(11):42-42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过程中.作者没有更好地转变采写思一路,拓宽报道领域,挖掘经济视角,掌握宣传时机是造成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仅从与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法制、科技等领域入手,探讨如何挖掘经济视角,从而编织五光十色的新闻报道的“渔网”.捕捉到“活鱼”并“烹调”出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新闻宴”来。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新闻常常是“遗憾的艺术”。2008年1月,我和我所在的媒体就经历了这样一场遗憾。遗憾之余,是关于经济新闻报道视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7.
付敬  王蓉 《新闻世界》2012,(8):97-9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日益完善,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使不少经济类报纸开始转变思路,探索“社会化视角”这一新出路,《经济观察报》在这点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该报的“社会版”为例,从具体表现、必要性和具体做法三个方面来讨论经济类报纸的“社会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盘点2005年,中国报业人的心情是沉重的。持续10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报业的拐点”、“新媒体冲击”、“报业经济告别暴利时代”等词汇,成为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而放眼全球,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报告显示,全球报业都出现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追溯了经济新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功能,并就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视角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地市级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为普通市民提供一份既好看又有用的经济“新闻大餐”呢?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认为非经济视角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皓 《记者摇篮》2004,(8):26-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丰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媒体中的旅游专版、专刊、专栏正是为了适应读者需求面而不断“扩张”。如《大连晚报》每周设置4~8个专版,全称《大连晚报·大旅游》专刊,它使整个报纸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作为经济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新闻、社会新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3.
廖俊玉 《新闻窗》2009,(1):40-41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门类,不仅担负着传递经济信息的职能,还肩负着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决策参考的服务功能和进行舆论监督,守望和改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引导功能。经济新闻的报道既要避免言之无物,又要避免枯燥冗长。如何贴近群众,如何将经济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佳鹏  张莫 《新闻战线》2023,(14):33-35
经济参考报挖掘“非标数据”捕捉经济新趋势,讲好“新职业”故事透视产业变革新动向,剖析“新形态”探寻发展新“势力”,聚焦“小单位”揭示“大创新”新亮点,以既权威专业又接地气的报道展现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有理有据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舆论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全球责任 刘北宪:见证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也面临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全球视野中,已不能将中国简单概括为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强大工业和科技资源,势必会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责任中体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责任,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电影国际化的形势带动下,国内电影市场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在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情景之下,电影产品的经济属性越发地突显出来。从传媒经济学视角来看电影片名的经济功能,可以发现电影片名实现了电影与受众两者之间的沟通,电影片名对于产品的广告宣传以及产品的品牌构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相关论述。本文首先对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继而对传媒经济学中的电影片名进行了简单探析,最后笔者对传媒经济视角下电影片名的两方面经济功能进行了总结性论述。  相似文献   

17.
前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汉克·保尔森曾经恭维我国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在年初一期杂志封面上,以显赫的大字宣称:“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始”。去年1月,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发表文章《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5月,美国“世界意见调查机构”,对几十个国家进行“世界民意调查”后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说得有鼻子有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通关”是各级政府为把握我国口岸矛盾、分析口岸现状、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物流发展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通过协调口岸通关链中所有与进出境有关的部门、单位、企业等,实现口岸的监管有序和高效运作。海事局作为交通部直属机构和地方重要口岸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0.
熊凯 《大观周刊》2012,(14):84-84,9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美国爆“次贷危机”和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相继爆发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我国的经济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约639万人。2009年我国登记失业率较2008年增长0.1%。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强的环境下.如何保证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