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20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进行了浅讨,认为①颈椎管狭窄;②颈椎节段不稳;③由于代偿而发生的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及关节囊肥厚等在外伤情况下易发生颈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脊髓蛛网膜囊肿又称硬脊膜下水瘤,软膜囊肿及囊性脊髓蛛网膜炎等。是临床较少见的脊髓压迫症,其典型表现为透明或灰白色的薄膜包裹的囊肿,囊肿内充满似脑脊液样的五色透明液体,囊肿壁与脊髓粘连。早期手术效果满意。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19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5~63岁,平均年龄32±9岁。病程3月~12年,平均病程15个月。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10例,腰段3例。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继发形成椎体缘骨赘,并以此压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导致的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和病理,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目前已较广泛地用于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其技术操作易于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我们开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以来成功率近90%,无一并发症及死亡、现对资料比较完整的7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颈椎或其周围的软组织、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度,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理改变,如颈痛或手臂麻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颈椎骨关节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由于颈部受寒、外伤、劳损、老化及代谢紊乱等因素所导致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间盘,椎间关节、椎体、韧带等组织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颈脊膜、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和食管等组织  相似文献   

7.
对脑外科疾病的诊断,在术前常需进行X线及血管造影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我院从1983年3月至1987年12月共做脑血管造影(CAG)检查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1岁。其中因颅脑损伤而急诊CAG12例,内科会诊行CAG 3例,全部病例为颈动脉穿刺造影,造影剂为35%泛影葡胺10毫升。  相似文献   

8.
1990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颈总动脉瘤,行颈总动脉瘤切除硅胶管外转流下大隐静脉移植术,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7岁 发现右颈部肿块迅速增大伴同侧头面部疼痛进行性声音嘶哑两月余,无外伤史。检查:右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区上部肿块12×8×10cm大小,呈博动性,听诊闻及血流杂音,霍纳氏综合征阳性。颈总动脉造影提示:右颈总动脉瘤于1990年3月5日在全麻下行颈总动脉瘤切除硅胶管外转流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经28天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CB—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供应大白鼠左前肢部分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分布节段和位置。供应三角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 C_4—_6节段同侧前角的腹外侧核,供应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运动神经元分别位于脊髓 C_4—_7和 C_6—_8节段同侧前角的背外侧核,供应指浅屈肌、指总伸肌和拇短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分别位于脊髓C_6—T_1、C_4—T_1和 C_7—T_1节段同侧前角的背外侧后核,证实脊髓颈膨大处前角外侧细胞群由腹侧向背侧依次支配肩肌、臂肌、前臂肌和爪(手)肌,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所在核团的背外侧部,而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所在核团的腹外侧部。  相似文献   

10.
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鼻腔后部的顽固性鼻出血用传统的前后鼻腔填塞的方法难以彻底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面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良好[1],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09年2月顽固性鼻出血病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1~73岁,平均47岁,均经反复前后鼻腔填塞等处理无效。其中肝硬化引起顽固性鼻出血13例,高血压性鼻出血26例,不明原因性鼻出血7例,均为单侧。采用Seld inger技术,经股动脉引入5 F导管,通过导丝、导管配合及成袢技术,将导管选择性置于双侧颈外动脉开口。先行颈外动脉造影,判断出血的侧别、原因、颈内及颈外的交通情况,明确出血的分支及开口位置后,建立路标并在其指导下超选择插入导管。依血管粗细用不同造影参数行动脉造影,在出血动脉近端缓慢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血管鼻支进行栓塞,阻断出血部位的末梢血管。本组栓塞面动脉30例,双侧上颌动脉14例,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2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2护理2.1心理护理采取DSA技术进行止血治疗患者一般均为经临床多种方法治疗无效仍反复出血者,加之栓塞术属于创伤治疗,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怀疑、担心、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11例有排便障碍的病例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阳性事为92.9%。报告了国内外文献没有记载的耻骨直肠肌硬化造影诊断的 x 线表现,并对直肠脱垂 x 线诊断分型和各型的 x 线表现进行了探讨和补充。本文还介绍了排粪造影采用的方法及应用坐骨结节平面肛上距对盆膈位置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畅通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和液体准确迅速地进入体内,是危重病人抢救与否的前提条件,笔者曾遇到5例宫外孕大出血患者,均因出血过多致休克,血压测不到。在紧急情况下,采用颈外静脉16号针穿刺快速补液,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1例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疗过程。方法完善相关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查找到嗜血细胞后确诊,给予对症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确诊后通过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早期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该患者的依据,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以感染为诱因的嗜血细胞综合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52例颈椎骨折脱位及相应水平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行前路开窗减压和取自体髂骨植骨术,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手术的特点,作者总结了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并为病人配制颈托。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颈部呈水平状,严格轴向翻身,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瘤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新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为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7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未生育3例。1.2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 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导管鞘,将5F Yashiro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主干末端,造影证实后,以PVA颗粒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肿瘤血管未见显示,主干保留。术毕拔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3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过精心护理,9~10 d后出院。出院后随访:6例患者第2个月有正常月经来潮,1例患者第3个月月经来潮,7例经量均正常;5例痛经消失,2例痛经较术前减轻;7例患者盆腔B超示子宫腺肌瘤声像均消失。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CB—HRP逆行标记法研究了供应大自鼠左前肢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指浅屈肌和指伸肌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标记树突只见于脊髓左侧半。树突抵达灰质Rexed第Ⅶ、Ⅴ、Ⅷ和Ⅳ板层的出现率分别为100%,99.44%、77.78%和30.56%;树突抵达外侧、背外侧和腹外侧索的出现率均为100%,投射部位最远的白质树突出现率三角肌组显著高于肱三头肌组,后者又显著高于肱二头肌组,指浅屈肌组和指伸肌组。大量密集成束、贯穿白质索的树突否定了将脊髓中枢组合截然地划分为“灰质和白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胃下垂的诊断除临床检查外,多年来一直使用钡餐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方法。由于目前先进技术发展,应用胃镜检查诊断胃部疾病使医务人员的常规可靠方法,但胃镜对胃下垂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为此自1990年以来使用钡餐造影诊断胃下垂60例患者中又采用B超检查进行了对比,现将使用方法及结果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病历60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岁,均为1990年以来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例,多数是因不接受胃镜检查行上消化道造影的患者。 方法:上消化造影和B超均采用站立位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降低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小儿的特殊性,好动、不易合作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容易失败。我院儿科对152例患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总结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应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绘有从脊髓骰段发出的到交感神经。有人以为能段脊髓位于能椎内,似乎这与课本第117页的脊髓“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线平齐”相矛盾。其实不然。在胚胎早期,胎儿的脊髓几乎与脊柱等长,从胚胎第四个月起,脊柱的生长速度快于脊髓。因此,脊髓的下端逐渐相对上移。到出生时,胎儿脊两下端与第3腰椎齐平,到了成人,脊髓下端就与第1腰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