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午餐后,我带领孩子们到花园的走廊里去散步。由于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有许多的蚯蚓正从花坛中慢慢地爬出来,挡住了孩子们的去路。孩子们被眼前这些陌生又奇怪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个个驻足观看。天天说:“老师,这里有好多的蛇。”明明连忙纠正说:“这不是蛇,是蚯蚓。”“对,我听我奶奶说过的,泥土里面有很多的蚯蚓,弯弯曲曲地就跟蛇一样。”“快看,它爬得多快呀。”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议论着,久久不肯离去。我想既然孩子们对蚯蚓如此感兴趣,何不趁热打铁组织他们开展有关“蚯蚓”的活动呢?我挖到蚯蚓啦为了让孩子们对蚯蚓的生活环…  相似文献   

2.
教室的展示栏上有一片夜空,夜空中有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课下,孩子们经常在这片夜空下,仰着头,"一、二、三、四……"地数着."我有八颗了.""我都十颗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着.这每一颗星星都是孩子们通过努力取得的.望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感到莫大的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抽象的数学题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就能使学生根据切身体验,较容易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当孩子们在景区门口下车后,黄思源拉着我的手说:"杨老师,您看这灯笼.""怎么啦?"我问.他说:"两边都有灯笼,我数了下一共有18个."  相似文献   

4.
潘毅碧 《教育导刊》2005,(10):31-33
活动来源 小班孩子喜欢车,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到马路上看车时,他们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当公共汽车开过来时,孩子们已经雀跃地喊道:"这是公共汽车.""那里也有公共汽车.""我坐过公共汽车.""我坐185路车回家."在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讨论中,我和孩子们商量开展了有关公共汽车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美工活动--"树叶粘贴"的准备活动中,我带孩子们到军区大院拾落叶.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在草丛里、大树下、石缝中寻找着.这时郭悦岑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你说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其他幼儿听到了他的提问,都围过来静候我的答案.为了启发他们的思维,我抓抓头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树叶是我和其他小朋友摇下来的."  相似文献   

6.
一、主题的产生 国庆过后,我们一进活动室,就见孩子们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开心地笑着谈着."这是我和妈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拍的,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猴子.""我也去过了.""我去了朱家尖的桃花岛,姐姐说,那儿还拍了电影呢"……原来是孩子们在互相交流外出旅游的情况哩.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于是马上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旅游"的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并发表意见: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向同伴介绍;想了解同伴去旅游的地名、物产;想了解各旅游景点的门票……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忙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旅游的照片、门票等资料,于是"旅游"主题活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创设情境后,我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3-9",然后让孩子们借助小棒摆一摆,接下来就进入了汇报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回答. "因为9+4=13,所以13-9=4.""我把13看成10和3,10-9=1,1+3=4.""把9看成3和6,13-3=10,10-6=4."他们的算法可真不少,我肯定地点点头,刚想按照设计好的环节往下讲时,忽然发现一名女生想举手可又犹犹豫豫地缩了回去,她是我班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难道她还有其他方法吗?这可是鼓励她发言的好机会呀.于是,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就要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在上活动课时,老师带来了一把油纸伞,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大家都争相讲述:"这是一把纸做的伞.""这是一把木棒做的伞,伞面是纸做的,上面有颜料."……老师问:"为什么纸伞也能挡雨呢?""因为伞面上涂了一层油.""因为它上面贴有胶纸.""它上面涂了一层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对纸做的物品十分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的课.  相似文献   

10.
一天午后. "老师,看我……"老师闻声回头,只见一女孩拿着菜刀就往自己手腕上放."扑腾"一声心跳,老师急忙伸出手去抢刀."婷婷,快把刀放下,太危险了."女孩见状,得意地说:"不放,不放,除非你同意我这次不用考语文.""好,好,这次不考语文,你快把刀放下.""这还差不多."当她的刀离开手腕时,老师一把抢过刀,对她说:"婷婷,这样多危险,要是伤到自己怎么办?下次听话,不可以这样."她喃喃着说:"不用考试了,不用考试了……"  相似文献   

11.
李小兵勾头着,沮丧着脸进来了,嗫嚅着:"苏老师,我……""出了什么事?"我问."我……我……我的钱找到了.""找到了?!"我吃了一惊.上个星期搞完大扫除后,李小兵和几个同学急急忙忙跑来,说他从家中带来的二十元钱不见了.我马上和他走到教室里,翻遍了课桌,抖开了每一本书,都没有找到.我问小兵:"你的钱放在什么地方?""放在文具盒里,文具盒一直放在书包里.""有谁知道你的钱放在文具盒里吗?""有,胡城勇知道."  相似文献   

12.
伍海风 《早期教育》2005,(11):16-16
一天早上,颜权和王丰同时穿了一套蓝猫衣服来幼儿园,他俩特别兴奋,互相抱着又唱又跳,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围观.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是蓝猫在踢皮球呢!""我也有这样的衣服.""我没有,但我有唐老鸭的衣服.""我有小熊开汽车的衣服.""看啦,看啦,我的衣服有小海豚在跳舞."第二天,班上竟然有大部分孩子穿上了有图画的衣服,彼此兴奋地交谈着,欣赏着,有的还在找"衣服朋友".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观察描述图片内容,创编故事,表演故事,不仅可以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得到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其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我决定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导向,生成"衣服上的图画"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六年级新学期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我是这样开始的: 当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思想品德"四个字后,我问道:"同学们,这节课是<思想品德>课.大家仔细看看,‘思想品德'这几个字有什么特别?"学生们想了想,说:"‘思想品德'四个字中有三个字是心字底.""对.那么,这门课主要要我们学习什么?""学习做一个有高尚心灵的人."有一个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4.
在我组织孩子们喝水的时候,王琛端着杯子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你瞧,这杯子壁像不像面镜子?"我看了看,笑着问他:"你觉得呢?"话音刚落,正在喝水的几位小朋友都争着回答:"不像,不像,人脸怎么会变形呢?""挺像的,能照出人来.""又像又不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我想起了本周还有一节常识活动,课题就是<有趣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按原计划应明天才上,但是看到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决定现在就来进行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老人总是被楼底下的孩子们吵得睡不好午觉,他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老人只好去向心理学家求助.回来后,老人对孩子们说:"你们讨论的问题太有意思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每天给你们1块钱."于是,孩子们吵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虽然很喜欢听你们讨论问题,可是我没那么多钱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孩子们就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天天吵.又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连1分钱也拿不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天天来这里讨论问题."孩子一听,不给钱还讨论个啥劲啊.于是,孩子们再也不来吵闹了.  相似文献   

18.
活动产生 有天早上,我捧着报春花和海棠花来到活动室,孩子们马上围过来."这盆有5朵花,这盆有8朵花."一个孩子边点数边兴奋地说."5朵花里还有3朵没开呢!"另一个孩子立即补充."这盆花是红红的,那盆花是淡红的"……孩子们比较着花的颜色、形状、花瓣的大小等,对花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的几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花,鲜艳、美丽的花儿深深吸引着幼儿,"花儿朵朵"主题活动悄然形成.中班幼儿对分类已有一定的基础,怎样让他们按花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数数,从而推进他们分类数数能力的提高呢?我预设了"分类数数"数学活动,尝试将数学活动的内容整合于主题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剪发     
一个夏天的下午,天气非常热.妈妈对我说:"天气这么热,留着长发不嫌热?走,我带你去把它剪掉.""我不想剪,我好不容易才留了这么长."妈妈没再说什么,只是用眼睛瞪着我.我知道这是命令,很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去理发店.  相似文献   

20.
心,再细一点     
周一早晨,伴随着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孩子们陆续来到了幼儿园.小晗的妈妈拿着一卷很厚的胶纸对我说:"林老师,小晗座位那儿的门上有几道裂缝,透风,我想用胶纸粘一下."我一看,门上果真有几道裂缝.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虽说教室里有暖气,那几道裂缝又很小,但一丝丝风吹进来,孩子们坐在那里时间长了还会感到冷的.我怎么会没注意到呢?我忙说:"真不好意思,呆会儿我自己粘吧.谢谢您提醒."小晗妈妈说:"不光小晗座位那儿透风,你们教室其他几扇门上也都有裂缝."说着执意要帮我粘好,我则使劲地制止着:"本来就是咱工作做得不到家、不仔细,再让您帮着粘,那像什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