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小语     
看一些青年人的文稿,甚或已经发表的作品,总感他们太不讲究语言,对语言的要求仅是刚刚达意而已,差不多把故事说明白而已。他们的语言就总是显得粗糙,草率,叫人看着不舒服。殊不知达意只是对文学语言的起码要求,还应当简洁,生动,有节奏,有韵味。语言的感染力往往仰仗后者,作品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后者,朋友相聚时,常听到些市井  相似文献   

2.
何雪竹 《大观周刊》2012,(52):307-308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重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然而其出现频率和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拟将英汉两种语言中及英汉互译时常见的重复略作归蚋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蛄出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钱轶群 《新闻战线》2015,(5):131-132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具有平民化、口语化、趣味性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依附于网络新闻而存在的传播形式,是网民思想感情的流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评论已经成为网络新闻的一部分,表现出独特功能,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网络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功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网络新闻评论语言相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与传统新闻评论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别。其语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士全 《青年记者》2006,(14):40-41
新闻评论中恰当地运用形象语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新闻评论中若是缺少了形象语言,其宣传功能便会降低;然而,并不是说,任何形象语言都可以随便拿到新闻评论中运用。语言的运用总有它自身的规律。其总的规律、总的要求便是: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落在新闻评论上,又有它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些信息是你不想发到微博上的,总有一些状态是你只想让一小部分人知道的,总有一些话是你只想说给最亲的人的。微博、Facebook、人人网等在突破了即时通信、电邮等私密沟通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一种体裁,比较容易写,但真正写好确实比较难。关于消息的写作,笔者有如下几个想法,与大家谈谈,以期抛砖引玉。语言风格及修辞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新闻写作离不开语言文字。一些新闻写作教科书对新闻语言也都进行了规范界定。消息与一般文章比,在语言上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它独自的特色。消息的语言要求准确、精练、生动、得体。它选用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要求大家共同用规范的语言来进行人际的交流、联系,永远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尽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总不能离开共同订下的“规矩”,自己去搞一套。特别是正在学习语言的中学生,更应当按照规范的语言去表达思想,写文章。在高考作文中有两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第一是滥用简称、生造词语;第二是方言、俚语  相似文献   

8.
程沛 《新闻世界》2012,(11):179-180
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当前在新闻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新闻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语言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媒介变迁促动下的新闻语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总伴随有不同的特征,从总体发展态势而言,变化可称为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新闻语言的发展亦是如此。新闻语言从语言中衍生出来之时就已具备很强的独特性,在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体阶段之后,不同表现形态的新闻语言之间各司其职、并行不悖,虽偶有竞争却也无伤大雅。随着新媒介环境的到来,新闻语言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变化,然而作为新闻语言发展的根本特征,变化的出现也是具备一定原因的,如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新的语言发展态势等。  相似文献   

10.
朱振球 《新闻界》2001,(3):55-55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同样非常重要,两者都要求准确到位,才能使文字语言与图像语言和谐完美,可视性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但现在有些电视记者却重文字轻图像,总认为,只要文字语言准确、流畅就可以了,图像语言准确与否,是否流畅自然往往不太重视。因而有些电视片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图像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片子的准确表述。一、图像语言表意不明。有些电视记者在抓拍图像时欠考虑,随意性太大。结果所拍的图像究竟要表示什么意思不明,使得后期制作无所适从,有时也就只能胡乱剪一下。比如,有的片…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重文字轻图像,总认为,只要文字语言准确、流畅就可以了,图像语言准确与否,是否流畅自然不太重视。一是图像语言表意不明。有些电视记者在抓拍图像时欠考虑,随意性太大。结果所拍的图像究竟要表示什么意思不明,使得后期制作无所适从,有时也就胡乱剪一下。比如,新闻中经常出现一些漂亮脸儿的特写,但究竟为什么特写这张脸,观众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片子在文字稿中写明企业欣欣向荣,但图像  相似文献   

12.
认识赵勤好几年了,近两年,联系得更多,常和包括她在内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且聊天多以文学为主。这很有意思,尤其在这种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我们的行为不能不说是有些逆潮流而动。赵勤是个认真的人,对文学的执着让人钦敬,一些写作观念也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近两年发表的一些小说,在结构、语言、故事等方面总有独到之处。比如最近在《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的《祝你幸福》,  相似文献   

13.
陈新 《东南传播》2014,(6):134-135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运用于电子商务的广告诞生了。电商广告用语既能遵循传统广告的一般语法规则,也有自己的特征。本文结合具体的电商广告案例对电商广告的文字语言符号、非文字语言符号和视觉语言符号做了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熟练、恰当、准确地运用电视新闻语言是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从目前各县市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播发情况看,许多编辑、记者在电视新闻语言运用上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纰漏和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特点进行探讨以供业界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丁丁 《大观周刊》2011,(9):51-52
多义词是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词汇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它的文化。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多义词有共同的义项,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义项。这篇论文旨在对词义衍生同中西史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一点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有位日本作家,看了我国一些电视剧说,中国拍的电视剧多数更接近电影,这对电视剧的发展不利。他认为,电影是从戏剧演变来的,注重表演;电视剧与戏剧、电视虽有血缘关系,但它离广播剧更近一些,应该像广播剧那样重视语言。广播剧离开语言就失去了依托物,电视剧离开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笔者觉得,这种看法很精辟。实践证明,优秀的电视剧,几乎都是语言有个性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四世同堂》播出后,我们作了一次调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鲜活     
文学界一向倡导“语言的陌生化”,至于陌生至什么程度,读者对文字符号、语言形式的变异一般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并无一公认的说法,也没法有一公认的说法,总之,要力求鲜活与生动,时时具新奇之感。在语言的革故鼎新方面,文学界总处在前卫状态,这大概是世界性的现象,谁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呢?  相似文献   

18.
总有一些东西,岁月不能消融.总有一些事情,让人难以忘记。  相似文献   

19.
张敬敏 《大观周刊》2011,(29):102-103
在我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现象。模糊语言是我们人类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语言交际是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砝码。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给学生一些语言交际技巧方面和如何适当使用模糊语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总有一些信息是你不想发到微博上的,总有一些状态是你只想让一小部分人知道的,总有一些话是你只想说给最亲的人的。微博、Facebook、人人网等在突破了即时通信、电邮等私密沟通的限制,变身为开放社交并逐渐走向成熟之后,人们的社交需求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