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2011,(3):77-77
银球飞舞,快乐无限。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银城小学的操场上,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身着迷彩服装的小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开始了具有动感的乒乓球操展示。这套乒乓球操融合了正手攻球、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00年前,乒乓球产生于英国的贵族中。最初它不是体育项目,而是一种娱乐活动。最早的乒乓器材是用香摈软木酒瓶塞削成球,用雪茄烟盖做球拍。随着它的盛行,器材也不断变化。后来的球拍改用雪茄烟的箱子盖削成圆形的板子粘上羊皮,加上40cm左右长的把柄。这种球拍用了一段时间后,纯木制的球拍出现了。球拍表面粘着各种增加摩擦力的布,这使得乒乓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使娱乐活动变为了一项体育运动。乒乓球成为竞技体育项目后,其器材也从自由创造时代发展到选择器材时代。50年代,日本发明了海绵。这种海绵原本是放…  相似文献   

3.
廉波 《乒乓世界》2003,(10):i006-i006
小小的银球被高高抛起,下蹲、抖腕.乒乓球在球台上方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向对方中路;起身、跨步、转腰、挥臂大力抽杀.球流星般地再次冲向对方的反手,对手无奈地望着球从台上飞出,得分!观众们被一位50多岁运动员细腻的球技和轻捷的步法吸引了,他就是甘肃省乒协名誉副主席、乒乓球业余运动健将、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杨旭华将军。  相似文献   

4.
父子乒乓情     
王立红 《乒乓世界》2005,(10):115-115
今年初秋,刚刚小学毕业、特别喜欢乒乓球的儿子,终于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北京市66中乒乓球特长班。静下心来,我和儿子这几年为乒乓球共同付出的那段岁月,犹如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万泉河小学位于海淀区颐和园路,是一个拥有20多年历史的乒乓球传统校。学校有40个孩子从事乒乓球训练。因为临近海淀体校,孩子们放学后便会到体校训练。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10):150-150
此90平米的旅馆室内的墙上,镶嵌了超过25000个乒乓球。因为不同颜色球的连续排列,此墙面设计看起来蛮有像素风格。  相似文献   

7.
王三支 《乒乓世界》2005,(8):117-117
初中,我对乒乓球一见钟情,那时球台是用水泥砌的,不但缺角少棱砖当网,还一脸的“麻子”,球落台后时不时会改变方向,要么拐弯儿,要么干脆弹不起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交战双方就会为球的输赢争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8.
近日闲暇无事之时,常常尝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乒乓球(嘿嘿,这是球打得不好的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徐寅生 《乒乓世界》2000,(11):16-17
悉尼奥运会期间,我有幸与中国乒协主席、本刊主编徐寅生一起观看了每一场乒乓球比赛,每天听他侃球。受益匪浅。现将他的评球内容略加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6,(7):I0014-I0014
在这个推崇运动健身的年代,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可没闲着,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乒乓球健身操。对于这些只有5岁大的孩子们来说,能够掌握这套韵律十足,动作规范的乒乓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他们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还真像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是中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乒乓球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人数多,而球台相对少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中上台练习或比赛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利用乒乓球及其他相关器材设计各种乒乓球教学游戏,一方面可以解决球台不够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尽快掌握乒乓球技术。  相似文献   

12.
提到管建华,熟悉乒乓球历史的球迷会依稀记得1987年世乒赛那场“让球风波”。正如那段岁月一样,管建华的乒乓人生充满着曲折。为了生活,她曾试图放弃,也选择过离开。辗转过后,乒乓球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如今,女儿管梦圆也成为一名乒乓球选手,延续着她的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很多人都喜欢打乒乓球。我住在旧金山市。经常去活动的中心有一个乒乓球房,里面有三张球台,室内装有冷暖空调,三面大窗被落地窗帘遮着,每张球台上方有一盏标准的乒乓球照明灯。球房的负责人是爱好打乒乓球的义工,美籍华人张锦轩。他从小在鳊长大,从没有到过中国。他对我们这些从北京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赵弟岭 《乒乓世界》2012,(12):84-85
大世界俱乐部位于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天河路299号),共配置16张彩虹球台,由大世界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00年创办。主办者的策划思路是建立广州市高端服务场所和联赛系统,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比赛交流的优良环境。在此定位指导下,大世界俱乐部聘请了以林明河为首的广州市高手教练群,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快速提升球技的技术保证。大世界俱乐部定于每周二晚举办的俱乐部周赛,堪称广州市业余乒乓球界的一大盛会,近百名参与者中亦不乏来自国内外的业余高手,被广州市乒乓球爱好者视为以球会友、以球交友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龙文 《乒乓世界》2002,(3):24-26
吕诗勤,网名龙文,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1990年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后,龙文喜欢上了乒乓球,1974年至1977年间参加过县、市两级的中学生和青少年乒乓球赛,算个老球迷。这组文章由作者根据多年“读球”、“侃球”和“看球”所得资料整理。八十年代初期,龙文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几位英国、捷克球友和曾经报导过乒乓球的记者,听到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故事。写作这组文章的时候,浏览了中国乒乓网、小鱼儿乒乓球网站、乒羽资讯网以及国际乒联、美国、日本和捷克等乒协的官方网站,特别拜读了美国网上登载的前乒协主席Tim Boggan教授的笔记。这里讲述的故事,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资料来源。虽然如此。文章里肯定还是有一些不准确之处。编辑部之所以连载这组文章,一是因为其中写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是作者妙笔生花。把一场场乒乓球比赛写得煞是好看热闹。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的自传《我与乒乓球》相呼应。我们把这组文章定名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乒乓球初学者来说,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基础的技术之一,也是我们通常最先练习的技术。在学习正手攻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合理性,要认真体会腿、腰、手协调发力的感觉。正手攻球看似简单,但是初学者在练习时要注意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7.
夏娃 《乒乓世界》2009,(6):148-149
5月3日,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比赛在新横滨激战正酣时,近400名中日业余乒乓球选手聚集在横滨文化体育馆,参加第三届“草根杯”中日乒乓球友谊赛。 本届“草根杯”比赛分高、中、初三个级别,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7岁。其中,中国男孩翟翔鹏和日本女孩平野美宇的表现非常抢眼,连胜年龄是自己两、三倍的成年选手。10岁的翟翔鹏的正反手弧圈技术受到1988年奥运冠军韦晴光的称赞;比球桌高不了多少的二年级学生平野美宇连胜3名成年选手。赢得满堂喝彩,前不久在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中,8岁的平野在女单比赛中获得一场胜利,打破了福原爱在小学四年级时创下的参赛选手及获胜选手最低年龄纪录。  相似文献   

18.
张焱 《新体育》2009,(6):74-75
5月1日,记者如约来到梁戈亮的家。第二天,他即飞赴日本,观摩在横滨举行的世界乒乓球比赛。 初次见面,年近6旬的梁戈亮给人的感觉是十分的亲切和质朴,没有一点6届世乒赛冠军的架子。梁戈亮的家是一幢3层楼的别墅,二楼是乒乓球训练室,顶层是花园,站在这里可以一览小区全貌,梁戈亮经常在这里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谈事情和吃烧烤等,其乐融融。 绿藤下,梁戈亮一边用锉打磨着一个4孔式球拍,一边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球缘”人生。  相似文献   

19.
衔接@乒乓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与各种技术打法的日趋完善,赛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已成为乒乓球选手共同追求的目标,赛场上优透选手之间的对抗常常是“失之毫厘,”  相似文献   

20.
邓明:从理念上,我觉得乒乓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健康乒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打球主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时,我曾是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候也接触过乒乓球,但条件有限,就是在砖头台子、水泥台子上打,球拍是用木头自己做的。40多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以来一直在事业上很努力,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锻炼身体,我又捡起了乒乓球,也开始参加乒协的活动。初衷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魄确保正常工作,打出了一身汗后就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