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思文 《新闻世界》2013,(7):309-310
【摘要】城市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城市改造与扩容,不应以牺牲历史建筑为代价,而应高度重视与保护历史建筑。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妥善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与各种文化比肩、平等交流并长久立于荣耀之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地铁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地铁除了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大连地铁文化实地调研,了解大连地铁文化建设的得失,并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为新兴地铁城市在地铁文化建设上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正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保持特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化进程中,地域特色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在以全球化的借口破坏传统文化,这种对传统破坏的广度和深度超出历史上任一时期。该文就弘扬徽派建筑文化,保持黄山城市特色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苏海连 《声屏世界》2022,(1):104-105,114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人人均为传播者"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构建与推广城市文化特色的新型媒介传播新形式,Vlog已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绝佳选择,大连城市文化Vlog正是依托这一短视频新形态为载体,通过各类媒介平台以个人出镜的形式向受众展现大连的城市文化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大连城市文化Vlog的传播策略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北海市的骑楼文化为起点,引入老建筑保护和改建及置换其使用功能的思考。围绕着老建筑的再生,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进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的探讨;以北海市珠海西路165号老道精舍为例,重点做老建筑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进入教科、教研、教改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由大连新商报策划的"城市家书"大讨论活动,引起了国内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10月26日,新华社以《2148封城市家书成大连干群沟通平台》为题,盛赞大连在畅达民意、汇聚民智民情方面的创新举措;10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了《大连"城市家书"彰显城市文化》的消息,也对"城市家书"给予高度评价:一封封直言不讳、批评建议的家书,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凝聚了未来发展共识,彰显出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市民文明。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也在早7时的黄金时段予以摘要报道。大连的"城市家书"究竟是怎样的缘起?《写给大连的一封信》活动,在城市读者中引起了怎样的激荡?该活动为何能获得如此之大的宣传效应?对城市媒体有着怎样的借鉴?本期《品牌策划》栏目予以"全景式"解读。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建筑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城市的文化景观,服务于城市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建筑发展呈现人文性、时代性、智能化、环保性、开放式等特点。文章针对新时代城市图书馆建筑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发展定位、突出文化服务功能、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紧跟智慧城市发展大趋势等建议,以不断满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建筑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筑是城市功能的体现,是城市空间功能重新划分的结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城市近代化为例,说明城市发展与建筑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阐明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下,西南地区城市建筑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一些见证着城市发展变化的老建筑、老街道正面临着被拆迁、改造的境况,保留住城市这一部分原址、原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那么,如何利用城建声像档案人员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做好城市记忆声像档案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邓英姿 《档案时空》2016,(12):19-22
一、城市记忆与城市档案挖掘的背景及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存储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现代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文化带来了诸多影响,破坏城市历史古迹的行为屡见不鲜,城市面貌趋同问题日益显著。自2002年青岛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以来,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也纷纷开展了自身的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11.
赵华 《山东档案》2020,(2):49-5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身体。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青岛历史上经历了德占、日占以及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等多重统治,使这座城市命运多钟却独具特色。青岛人不应忘记历经的各种磨难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应像善待“老人”一样,守住青岛这座城市的根和青岛人的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礼制思想作为基础,分析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宗庙建筑、城市都邑和帝王陵寝三个例子,从建筑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建筑与礼制思想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洋节在大连盛行,其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本土节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洋节的关注,加快大连城市特色节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杂志》2014,(2):3-6
广州图书馆位于新的城市中心、古老珠江与城市中轴线的交汇点上,置身有"城市客厅"美誉的市民广场,面对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与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国际金融中心等众多标志性建筑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广州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崭新图景,见证这座城市建设世界名城的雄心与活力。广州图书馆以"美丽书籍"为设计理念,依托城市新中轴线景观,采取独特的"之"字优雅体造型,融入骑楼等岭南文化元素,南北立面造型各异的石材和玻璃,错落有致,形成凹凸不一的建筑肌理,寓意书籍的重叠和历史文化的积淀。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之一,可同时容纳1.5万人阅读、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历史建筑、遗迹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继承并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公共图书馆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文化机构,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以福州的大型文化遗产"三坊七巷"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以及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周媛 《记者摇篮》2014,(3):15-16
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要求一经提出,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可谓用有温度的语言道出了民众的心里话。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连晚报》棒棰岛新闻周刊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大连老镇",选取了大连地区20余个地理位置特殊,有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在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着它特定的语言.从这个角度说,建筑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城市的建筑色彩则是城市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闵档 《上海档案》2007,(11):28-28
日前,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闵委发[2007]14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整治违法建筑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整治违法建筑的专项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推进平安闵行建设。闵行区档案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迅速介入整治违法建筑专项工作,积极服务全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7,(14):7-7
6月7日下午,“城市印迹——《上海建筑百年》推出系列活动”在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上海地标建筑大世界内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