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家庭伦理剧自搬上电视荧屏以来,收视火爆,深受观众喜爱。在以"使用与满足论"为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尝试分析年轻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分析显示,年轻受众收看家庭伦理剧往往出于"情感期望"、"信息获取"和"生活消遣"三个动机。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在于,跳出影视节目制作的框架,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伦理剧与受众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因社会语境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更新换代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1990年,《渴望》揭开了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序幕,经过成型期、发展期、繁荣期的发展,家庭伦理剧正处于理性反思和回归个体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成熟期.基于女性受众的定位,家庭伦理剧大多着眼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随着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建构,我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对传统价值坚守到现代多元回归的流变.  相似文献   

3.
陆笑 《今传媒》2013,(8):80-82
本文从家庭伦理剧的涵化作用这一视角,对社会变迁时期下几部具有代表意义家庭伦理剧进行分析解读。笔者在阐述家庭伦理剧的定义和产生的背景后,以《渴望》、《中国式离婚》、《蜗居》、《裸婚时代》为例,分别对其在社会结构变迁下演变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受众产生的涵化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陆笑 《报刊之友》2013,(8):80-82
本文从家庭伦理剧的涵化作用这一视角,对社会变迁时期下几部具有代表意义家庭伦理剧进行分析解读。笔者在阐述家庭伦理剧的定义和产生的背景后,以《渴望》、《中国式离婚》、《蜗居》、《裸婚时代》为例,分别对其在社会结构变迁下演变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受众产生的涵化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冯美 《采.写.编》2016,(5):104-106
家庭伦理剧以对伦理情感道德的关注、对每个人置身的家庭生活的多维度透视,如今已行走数十年,目前仍是创作收视两热的红火现象.一方面,"家文化"理念、家庭伦理情感对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叙事元素,另一方面,家庭叙事文本给电视受众提供了更多的移情思考和情感共鸣.本文从叙事视角和矛盾冲突出发,将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大致分为几种类型:婆媳翁婿的相处之道、兄弟姐妹的手足亲情、夫妻两性的婚姻关系、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苦情父母的无私大爱、年轻家庭的生子育女,以此探寻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剧中的性别关系建构举足轻重,既塑造着家庭中的两性形象,又反映着当下现实的性别境况。随着时代观念的不断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当下热播的家庭伦理剧中出现的"小男人"备受关注。本文在厘清新世纪家庭伦理剧中男性形象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探析"小男人"的典型特征,并分析"小男人"形象盛行的深层意蕴及其对性别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相雯 《新闻世界》2014,(6):249-25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现今追求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础,分析当代家庭伦理剧反映的女性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艳  白丽媛 《新闻世界》2011,(8):267-268
家庭伦理剧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人伦情感为主线,以婚姻、家事、家族和姻亲的诸家庭伦理关系为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迎来了收视热潮。但以市场为主导,我国家庭伦理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片面的"反现实社会"的现象,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笔者通过分析"韩国模式"的特点,试图找出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众传媒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电视剧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样式。从广义上说,家庭伦理剧能反映大众宽广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状态。狭义上来说,家庭伦理剧指那些主要反映维系于时代社会背景中的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生活的电视叙事作品。近几年以来,家庭伦理剧已占我国电视剧播出的大半个天地,学者的评论和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围绕叙事理论、女性形象构建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家庭伦理剧长期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与我国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中国几千年一直尊奉重视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依恋家、依赖家的“家文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亲情观、价值观逐渐边缘化,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当“和谐”成为生活观念的主题后.人们开始呼唤真善美的亲情、爱情和友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也紧跟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拓新。尤其是近年来。喜剧型家庭伦理剧成为荧屏上的热播剧。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主要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家庭伦理剧中,儒家文化更是处处可见。家庭、仁义、和谐贯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本文将从家庭伦理剧的界定、儒家文化的展现、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归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家庭伦理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宋学玲 《报刊之友》2014,(10):102-104
家庭伦理剧中的性别关系建构举足轻重,既塑造着家庭中的两性形象,又反映着当下现实的性别境况。随着时代观念的不断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当下热播的家庭伦理剧中出现的"小男人"备受关注。本文在厘清新世纪家庭伦理剧中男性形象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探析"小男人"的典型特征,并分析"小男人"形象盛行的深层意蕴及其对性别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霏霏 《青年记者》2017,(29):74-75
影视作品既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也是特殊的文化样态,它是传播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如何推动当代影视艺术特别是家庭伦理剧健康发展,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路路 《东南传播》2011,(12):94-96
家庭伦理剧是新世纪电视荧屏的宠儿,不仅屡创收视高峰,还频频获奖。家庭伦理剧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以家庭为核心叙事空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角色构成,并以他们的情感纠葛和日常生活矛盾为主要内容,以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为叙事主题,以表现人伦情感为叙事核心,表达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主题。本文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  相似文献   

15.
李洁 《东南传播》2010,(1):107-108
韩国家庭伦理剧在近年我国引进的韩剧中占有重要比例,以叙事独特、新颖,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为特点,以《黄手帕》等为代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韩国家庭伦理剧与以《金婚》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家庭伦理剧长期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与我国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中国几千年一直尊奉重视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依恋家、依赖家的"家文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亲情观、价值观逐渐边缘化,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当"和谐"成为生活观念的主题后,人们开始呼唤真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5)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析受众对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男性气质的解码机制,以期进一步观察受众的不同读解是如何建构起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的。研究表明,三种解码立场均在受众对电视文本的男性气质读解中得以体现:隐匿而柔和的"父权"思维仍深刻作用于受众对实际占据霸权地位的家庭男性的想象中,构成主导-霸权式解码;在家庭对男性的规训与社会对男性的期待上,受众则表现出"包容与控制双向运作"下的协商式解码;而对于不符合时代语境的支配型男性气质,受众主要采取了对抗式解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逐渐发展为一种类型剧,而这一类型化电视剧的延展与突破则构成了近两年电视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入围第28届飞天奖的82部长篇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的比重超过10%。《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家常菜》、《老大的幸福》等剧,分别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审美效果上进行创新探索,托举起多名社会热议的荧屏人物,适应了新时期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传统葬礼中的戏剧演出,就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祭灵戏、驱邪度亡剧和家庭伦理剧三大类,如果是老喜丧,亦不避讳滑稽戏谑风格的演出。究其原因,祭灵戏的演出主要是出于礼的需要;驱邪度亡剧的演出与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和自古以来的灵魂观念有关;家庭伦理剧的演出与国人重视孝道和血缘亲情的伦理观念有关。而老喜丧中的滑稽戏谑类表演,不仅与国人对生命和死亡的体认及灵魂观念有关,亦体现了民间群体性活动追求场面"热闹"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论在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在两性性别建构方面仍然固守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成规,尤其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两性的空间呈现上,从男权秩序、男性欲望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得"作为女人的女人依然是缺席的"。①在空间呈现上,将女性固置于客体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