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略论屈原与杜甫的创作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们虽是两种不同创作风格的代表,两人有许多的不同,但其诗歌创作中所共同充盈的以德治世、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共同体现的为美好政治理想勇于献身的不屈精神,都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陆游于诗,主张“工夫在诗外”,同时也强调学习优秀的诗歌传统,因而他的诗能博采众家之长。他的诗中,闪烁着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蕴藏着陶渊明朴质高洁的品格,显露出高适、岑参边塞诗那种雄伟壮阔,更洋溢着李白那种挥洒豪迈飘逸。不少论者对此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本文仅就陆游最为崇拜并经常称道的前代诗人屈原、杜甫和李白对他的影响略抒自己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屈原,杜甫有相同的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甚至在现裎根本就找一到理想实现的途径,结果,依前圣的准则所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献身的生命根基成了一种虚无的存在,屈原因怀疑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而《天问》,是后以结束生命的形大来结束无法得到回答的思考和疑问,杜甫没有产生屈原似的彻底的怀疑精神,那些“止于忠孝”,“一饭未忘君”的作品却获得了爱国的主义,这是杜甫的一种必然的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相似的遭遇和人生经历是柳宗元与屈原产生联系的基础,从人格精神与政治理想以及创作两个角度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忠贞不二、九死不悔的坚贞精神,在任何处境下都保持高标独立的人格操守,以及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骚怨情感都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可以说柳宗元是屈原千年之后的真正知音,也是屈子精神的坚定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戴复古接受屈骚精神的途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复古曾师从陆游,人生理念自然受其影响。戴复古与杜甫也可以说是心神感契,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承祧杜甫现实主义诗美精神一脉而来。杜、陆二人又都极力弘扬屈骚精神。可见,戴复古诗学的主体精神是近承放翁,远绍杜圣,溯源屈子。这一诗性精神使诗人的创作在表现自我人生感受的同时,更纳入具有充实社会内容的抒怀轨道,而在屈骚精神相对缺失的南宋年代更显珍贵,从而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9.
王静 《考试周刊》2012,(65):11-12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这更体现了伟大诗人屈原的人格美,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敢于直面人生,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