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抒情诗。此诗除思想内容深刻外,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中音乐描写精妙绝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语言通俗晓畅。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鸭绿江》杂志举办诗苑民意测验,要求全国的诗人、诗评论家、诗编辑推选一九七九年发表的最好的诗歌时,《将军,不能这样做》和《小草在歌唱》,获票最集中。今年该杂志对一九八○年一至八月份发表的诗举行“民测”时,在收到的199份应测表中共提出174首(组)诗,选票很分散,最高票数是29票(《太阳》,作者:流沙河,发表于《诗刊》八月号)。在这174首(组)诗中,艾青的诗有十首,公刘、张志民、流沙河各四首,李瑛、黄永玉各三首,青年诗人舒婷有六首。  相似文献   

3.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4.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四九回。诗人借助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鲜见。问题是,香菱的三首诗,一首比一首做得好,可究竟第三首诗好在哪里,其余两首诗有何不足,涉及诗歌欣赏的层面。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是香菱的性格特点,其难点却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香菱的三首诗,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性情。  相似文献   

5.
苏涣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经历曲折,《唐·艺文志》有诗一卷,已佚,唯剩《中兴间气集》所辑三首变律格诗及《赠零陵僧》一首。其人因被杜甫倾倒,才留有事迹传世,虽然诗人有作品传世,却并未受到当时乃至于后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其诗歌的分析更能了解诗人生活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堪为诗的故乡、诗的国度,诗人数以万计,写诗成千上万首者不可胜数。但诗人及其作品能否为世人广泛传诵,并不一定取决于其写诗数量的多少、诗作的长短。诗言志,诗抒怀,诗贵在能感动人的心灵。乾隆皇帝的诗超过万首,但有几人能记诵他的诗?荆轲、刘邦、项羽,这三人每人仅存诗一首,可他们的诗却古今流传、众口吟诵。诗不在多,有“仙”则名。荆轲的两句诗——《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首诗见于《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后人称之为:《易水歌》。此诗是秦  相似文献   

7.
谭明诗集《光芒与蝶》到案头已年余,在零散的阅读中,感动也是零散的,但每一次感动却深入而持久。正是这样的感动一次又一次集中起来让我产生了对《光芒与蝶》说话的激情。然而,我深知解读一个诗人、一部诗集,甚至一首小诗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深入到每一首诗歌内部的细微之中,探听诗人的脉息,统摄所有的作品为一个整体,并最终敞亮诗人的心灵形象,这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一首诗是多义的,诗人也是多义的,进入一个诗人正如进入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卖炭翁》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诗人通过卖炭这件小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借助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由于它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洁完整,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曾经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笔者上学时曾经学过这首诗,至今仍能熟练背诵,参加工作后又数次教过这篇课文,在读和教的过程中,往往陶醉于卖炭翁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谕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涌现出数不胜数的优秀诗人词人,这些诗人词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美称。美称多是根据诗人词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词个性来命名的,笔者以为古代诗人词人的美称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借用诗作或词作名称而称唐代诗人许棠因其《洞庭诗》脍炙人口,被奉以“许洞庭”的美称。另一位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传诵于世,被誉为“郑鹧鸪”。明代诗人袁凯因作一首《白燕》诗而得名,人称之为“袁白燕”。南宋词人张炎,因写有《解连环·孤雁》词一首,其中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因而被人们称为“张孤雁”…  相似文献   

12.
潘斌 《早期教育》2010,(7):I0004-I0006,F0003
小满时节梅雨季 农历四月梅子熟了,故叫梅月。这时候的绵绵细雨会断断续续,所以又叫梅雨季节。《千家诗》里有一首叫《有约》的诗,就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写了一首描绘梅雨时节家家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赏析】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其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其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三代》这首诗二十一个字,三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画面。诗句看似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实则意味无穷,言简意丰。全诗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夜晚停船在枫桥所作的一首诗。原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丽自然,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诗中的几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分歧很有探讨的价值。一、枫桥夜泊的季节。关于《枫桥夜泊》这首  相似文献   

16.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对余光中《布谷》一诗的读解陇西师范学校汪海峰新编中师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编入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布谷》。这首诗借助布谷鸟的啼鸣这一独特意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读解这首诗的关键,我认为在于分析和理解诗中拟声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18.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教材解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相似文献   

20.
宋朝有一位叫做王安石的大诗人写过一首诗叫《梅花》,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写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