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建党初期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轨道。从此,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紧密联系,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密切结合。从1922年、1923年的工人运动高潮到1924年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直至1925年北伐革命的胜利进行,都充分体现了妇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对国民党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详细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关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1924-1927年)举起了反帝反封的旗帜,共铸了大革命的辉煌。然而,自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之日起,中共就没能掌握领导权,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却不断扩大、进而扫除共产党仅有的部分权力,最终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作认为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正是共产国际直接干预国共合作,执行倾斜政策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1924—1927年)举起了反帝反封的旗帜,共铸了大革命的辉煌。然而,自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之日起,中共就没能掌握领导权,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却不断扩大、进而扫除共产党仅有的部分权力,最终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作著认为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正是共产国际直接干预国共合作,执行倾斜政策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对国民党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详细考察了在这一时期关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中间派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原因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联盟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裂,中国社会各阶级被突出地划分为两大根本对立的阵营——以国民党反动派为首的,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反革命阵营和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民主阵营。它们各自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关于推动和领导民主革命的各种具体策略的"基本策略"是"以工农运动为基础,以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为手段,以国民革命为途径"。这一"基本策略"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曲折发展等重要阶段。"基本策略"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基本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大革命时期的萌发和体现。而对这一"基本策略"的正确运用到背离是大革命经历胜利到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23年到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又是这个革命的总演习。可以说,没有这个第一次大革命,就不会有在此以后相继兴起的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进行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又一次国共合作共同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和又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进行的四年全国解放战争,就不会有1949年中国革命在祖国太陆上的胜利。不仅如此,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也为我国人民争取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学说史大体可以分为十一个阶段。(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方针的探索和国共合作策略的确定(1921年--1924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地提出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但当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革命步骤和策略问题并不清楚。根据列宁的关于殖民地革命学说和建党初期的实践经验,在共产国际具体帮助下,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又名董用威)在武汉担任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省政府常委,在建立和发展湖北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捍卫无产阶级领导权、巩固武汉革命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为全党所认识有一个过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在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只从苏俄自身的利益出发,它制订的“党内合作”的政策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关系,不惜牺牲中国共产党而扶植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及其实行的政策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中共对国民党左派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廖仲恺遇刺以前,中共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虽然肤浅,但其政策基本上是可行的,这使得国共合作不断巩固,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中共中央二次扩大会议之后,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妥协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实行的政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为全党所认识有一个过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在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7.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中国人民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革命的打击目标主要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革命力量的组合是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结成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在城市,革命的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反动力量比较强大,特别是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翼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叛变革命,而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8.
【穿针引线】对中国近代和当代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在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即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期待海峡两岸第三次国共合作成功。1.国民革命时期①1919年,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②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开始一生中的伟大转变。③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④1924年1月,中国国…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次大会后的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这一形式广泛发动工农,团结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向高潮的重要起点.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左派和全国人民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