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词     
《新闻三昧》2013,(6):16-17
世界各国的"高考"制度中国6月7日,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如期举行。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2万,较2012年减少3万人。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五年出现下滑趋势。近年来,全国高考人数下降近13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的现象日趋普遍。  相似文献   

2.
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高考分数线公布后,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2009年6月25日,湖南高考分数线公布.次日,某地市的一份报纸在一篇题为<高考分数线昨天出炉>消息中这样写道:"高分段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全市文化成绩上600分的人数达228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总人数的9%.全省文理科前20名中,我市有5人,全市估计上清华、北大人数20人以上."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4.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自2003年正式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自此变成三大一小的四个"联盟"。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作文"品牌图书推出10年来,以其质量高、品种全、内容新、装帧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的"高考特快满分卷"系列图书还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成为全国作文类图书中的佼佼者。本文作者从内容制作和营销推广两个方面,解读了"新作文·高考特快满分卷"得以畅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者》2012,(9):61
12012年8月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区,一名男子在水盆里放满家当艰难前行。当天,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布公告说,台风"海葵"造成首都及周边省份多地洪水泛滥,全国受灾人数逾80万。(新华/路透)  相似文献   

7.
高考时分     
《中国新闻周刊》2010,(21):18-21
2010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拉开大幕,有957万考生走进考场。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31日,全国36万考生同时参考每个考场配备了7名考务人员,比高考还严有的考生中途退场,有的晕倒,大部分人的表情不轻松司法部长考场巡考,质疑"考试露题传闻"  相似文献   

9.
寒窗十载,花开六月,今年全国高考终于降下了帷幕。回眸广东主要报纸对高考三天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各报都注意把握舆论导向,为高考创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一、图片新闻各显风格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广州主要报纸都派出记者"赶考",将采访的镜头聚焦在各个主要考场。由于各个日报6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主推活动"高考、中考直通车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主题推广类)实施时间2009年5月25日-6月24日传播平台生活频道21:50-22:50直播。活动背景/创意阐述《高考、中考直通车》横跨每年高考、中考黄金档期,一直是合肥数万考生和家长翘首以待的王牌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是新闻旺季,也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2001年7月,教育部第一次为全国高考挂出"免进牌":各级领导和记者不得进入考场.从此,新闻记者被挡在考场外.毫无疑问,这块"免进牌"是必要的,但记者在考场外遭遇"免进牌"以后,高考新闻怎么采写?  相似文献   

12.
《报林求索》2009,(5):55-55
<正>【摘目: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千龙网.新华网……】09年最热的教育形式是留学,而最流行的留学形式是"本土预热留学"。"本土预热留学"正在洗牌留学行业。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8年全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达18万人,而09年预计出国留学人数将达到30万人。而这些留学生在国外读高中和大学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高考结束,创历史最高的72.3%的高考录取率,本应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降低,然而,从各地传来的消息看,高考依旧引发着全社会的普遍焦虑。与此同时,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大学的生源危机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异地高考方案会在黑龙江省率先突破?除了本省与外省考生之间的冲突较小,还有后续配套政策让决策者们更有底气令人期待的"异地高考"政策闸门终于缓缓开启。10月31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异地高考报名规定,规定称:"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可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自2013年高考开始实施)。"短短几十字,跨过了外省籍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门槛,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7,(4):12-12
2007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1月21日拉开序幕,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考试。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研人数增长率首次出现“回落”现象,全国仅增加7000人,相比于往年10余万人的增幅,明显放缓。上海、湖北、四川等省市还出现了报考人数低于往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务员考试日渐升温,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该考试逐渐演变成比高考更难录取的"独木桥"。报考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历史性地达到146万。而这个数字在2009年(指审查合格,下同)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而在2004年,仅为12万。也就是说,到2010年,报考人数已经变成2004年的12倍多。因为"国"字头的职位和职位上的高"含金量"以及"公权力"等光环,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常又被称为"国考"。尽管公务员招录职位逐年陆续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招考职位1000多个,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样逐年增加,今年的招录比例甚至高达93:1。国考竞争日趋激烈。从表面上看,工作体面、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似乎是吸引人们希望混迹官场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还包含着官本位的思想和公权力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分配体系的日趋不公平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7.
罗燕 《民生周刊》2020,(8):46-47
复习节奏要重新调整,还要面对反复强调疫情防控要求,这届高考生面临更多考验,也让老师和家长们捏了一把汗。在班级群里看到高考延期3 0天的消息时,高三学生薛磊(化名)还有些不敢相信,"明天才是愚人节呢。"他随后确认了一下,发现这是教育部发布的公告,除湖北、北京外,全国其他省份的高考时间调整为7月7日至8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14):12-12
4月17日,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会让31个省份高考全部自主命题。 自1977年恢复高考形成的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为主、学校考试为辅、免试入学为补充的高考制度体系,随着上海率先开始的自主命题而改变,到2006年,全国自主命题的省市扩大到16个。  相似文献   

19.
石倩  王俊飞 《新闻前哨》2013,(11):51-52
2013年6月7日,全国912万高中生冒着酷暑,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一年一度的高考因其重要性被人称为“中国第一考”。然而,同时被“考”的还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如何抓住丰富的新闻资源。烹制一席盛大的关于高考的新闻大餐供广大受众品尝?荆楚网作为湖北省重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等学校招生仍沿袭民国时期的考试制度,由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1950年开始,各行政区根据各地区情况,"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一直到1952年,新中国有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从此进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时代。四川省档案馆保存了一份1951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份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