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在家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在教育这些高中留守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笔者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高中留守学生教育途径——导师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伴教育。该途径在两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导师选择对象突破科任教师范围,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本校与学生有直接或间接亲属、亲戚关系的教职工作为高中留守学生的导师;二是实现导师、学生自己、同伴共同教育高中留守学生,这既符合实际情况,也提高了高中留守学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留守学生已成为学生中一个较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其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学校必须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才能使留守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笔者认为,学校  相似文献   

3.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对象.我国留守学生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是劳务输出地的学校和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在学校,落脚点在班主任.班主任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才能促进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谈话题是关于"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早已是社会焦点问题,而贫困"留守儿童"则成为学校教育的心病。贫困留守学生的出现使学校中学生的教育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学校、教师、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关心、爱护贫困留守学生,让他  相似文献   

5.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6.
“留守学生”是多年来农村学校的一个常见群体。据调查,农村职校的“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使得“留守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有的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关注不够等。笔者认为,加强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基本对策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责任,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7.
如今,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天南地北的每个角落。偏远山区农民的眼光已跨越城乡界限,不甘心固守于大山的贫瘠土地,纷纷涌人城市,成了打工一族,开始了漫漫的“淘金”之旅。自然,他们的孩子成了学校里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学生,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是班主任应积极探索与思考的课题。以下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国成 《教师》2014,(9):19-19
留守儿童是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文章指出,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随之而来的“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就成了摆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认真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工作,对留守儿童要更加关注,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成长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优秀少年。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18):3-4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研究话题,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中要对他们实施特别的教育手段,尤其是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就如何在乡村学校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