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结构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决定了应用题教学不能就题讲题,只能借题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解答应用题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思维效率,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些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一、着眼关系词语应用题都是由条件和问题组成的,其中有些条件或问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红花的朵数比白花多5朵”、“用去煤的吨数是总数的13”、“红金鱼与黄金鱼一共有多少尾”等,抓住这些关系词语,再结合其他条件,就能很快…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是基础。学生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应用题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为一般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计算。低年级学生形成上述思维能力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教学中要遵循这个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可按以下几个阶段组织教学。 1.初期阶段,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 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实物演示,多引导学生用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方法。如教学“有5朵黄花,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可先让学生摆小棒:①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6根,摆后让学生说说:第二行比第一  相似文献   

3.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 ) ,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 ,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如 :①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黄花有几朵 ?②红花有8朵 ,黄花有32朵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拼成例题 :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 ,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 ,表面上造成新授很成功的假象。孰不知 ,多步计算应用题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题复合而成 ,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 ,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选择解题方法时,往往只注意题目中的一个因素,常常把运算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见到“还剩”、“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多”就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影响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应用题,必须将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说”、“操作”、“补”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一、从“说”入手,弄懂应用题的构成要素,理解数量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小学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尤其是复合应用题,题型复杂多变,学生解题时常感到困难.要提高小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首先要重视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每一道简单应用题都只有两个已知数量和一个未知数量,这三个数量处于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中.解答简单应用题,就是要对其中的两个已知数量进行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一种),从而求出未知数量.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认真读题,会说三句话  相似文献   

6.
一、说情节、明题意,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四类语句. 一般来说,每道应用题都包含了以下四类语句:赋值语句、关系语句、问题语句、复合语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四类语句,是他们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例如:"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在这道应用题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黄花25朵,紫花18朵,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些是已知的,是题中的赋值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少,是题中的关系语句;做了多少朵红花,是题中的问题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是题中赋值语句和关系语句的复合,即复合语句.学生弄清了这四种语句,也就基本明白了题意,从而有助于他们正确解答这道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教好、学好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当前,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一步简单应用题时,成绩不错,但转入学习二、三步复合应用题时,就感到困难重重,错误不少。据了解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认真,思维能力差。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 1.不作数量分析,只抓个别词语。如:图书室新买来6种故事书。每种4本,一共多少本?有些学生不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只抓住问题中有“一共”两字,不加思索加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总是根据课本的图示一次把线段图出示完,以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这样做,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困难。 在教“九义”教材第四册第58页例8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把线段图改为分层出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有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现介绍几种应用题的审题方法。一、想象审题法首先让学生默读、思考,弄明白应用题条件、问题。然后教师用纸遮盖某一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说出条件或问题,逐渐到默读完应用题,闭上眼睛能把应用题中的情境再现。例如:小明做9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2朵,做了多少朵黄花?此题学生看题后往往根据题中的“多”字错列式为:9+2=11(朵)。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想象成图形(适应于低年级)或线段图(适应中于高年级),那就很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10.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和关键,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加(减)法应用题和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生容易混淆也最头疼的两种题型。过去由于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抓住个别词语解答,如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等。二是单纯照例题模仿解答,应用题稍微有变化就不会解答或像猜谜语似地猜想怎样解答,结果都造成解答错误。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导入1 .(电脑显示 )同学们做黄花 2 5朵 ,做紫花 1 8朵 ,……。师 :这题能解答吗 ?为什么 ?你能补充问题把它解答出来吗 ?(生补充问题并解答 )2 .(电脑显示 )同学们做黄花 2 5朵 ,做紫花 1 8朵 ,做了多少朵红花 ?师 :这题能解答吗 ?为什么 ?师 :你能补充有关条件吗 ?(学生补充第三个条件 ,多种说法 ,教师给予归纳 ,并板书下面的三种 )第一种 :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第二种 :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 3朵。第三种 :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 3倍。师 :如果我们选择第一种“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  相似文献   

12.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心理障碍: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学生对题中给予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找准隐蔽条件的思维过程,学生会感到困难;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不仅已知条件与运算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没有一套固定办法照“章”办事,学生往往感到茫…  相似文献   

13.
思维训练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核心。思维训练要有力度 ,训练设计要有坡度 ,训练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 ,训练内容要有广度。下面就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谈几点看法。应用题的审题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 :“学生应当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不管这些条件和问题在应用题中是怎样安排的 ,也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给出的。”这句话说明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51页例6 :红花8朵 ,黄花比红花少3朵 ,黄花有多少朵?教学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审题 :(1)读题。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 ,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因而分为三类。如: 例1 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改编为: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最大的障碍是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局限,不能全面地理解题意,因而也不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他们往往只根据应用题中的个别词语猜算法,凑算式。所以,教学中如果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离开应用题的情节、事理、抽象地讲数量关系,这样的数量关系是空洞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认为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必须从理解情节,弄清事理入手。使小学生从具体情节和事理中领悟算理,然后根据运算的意义找到正确的算法。一年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作了以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解答应用题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能力不强,解答应用题便无从下手,所以分析应用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交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钥匙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熟悉数量关系的规律。所以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的规律,对分析应用题就具有钥匙的作用。学生把握了这样的钥匙,就能以不变(数量关系的规律)应万变(某种数量关系的发展或几种数量关系的复合),迅速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解答应用题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不仅需要熟悉题目的类型,而且要善于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联结条件和问题的关系链条,列出算式,进行运算,得到最终的结果.从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来看,如果一个学生解答思路的方向错了,那么他将在解题中陷入“死胡同”不能自拔.本文试结合小学应用题教学谈谈如何从数学思维的整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解题定向思维的训练.要保证解题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必须了解影响学生解题思路的不利因素.如:(1)对应用题的题意不清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题意不清,思维混乱,分析题意的能力差,甚至看见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不知所措,无从着手.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解答应用题,一般都要经过以下过程,即:理解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列式运算;检验,作答等.其中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教会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一、明确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关系式。复合应用题是由若干个基本应用题组成,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关系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整数基本应用题有以下十一种: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题,份量重,篇幅大,类型多。其安排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因此,对各个阶段应用题教学的具体要求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对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且学会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解答的运算方法。对于复合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则是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的恩维过程。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当。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就如下几个问题加以重视。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解答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