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中已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与藏品进行互动表达与语言转化,使观众从“观看”传统艺术转化为“体验”传统艺术,这种藏品展示与观众体验相结合的参观方式巳成为我国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的趋势。基于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及大众审美心理的相互结合,开发了VR皮影戏“田忌赛马”互动体验软件,该软件是皮影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构建出的兼具体验性与交互性的皮影展示系统,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又保留了皮影戏本身的特点。实践证明,科艺融合可以为濒危的皮影艺术传承发展、参与全球性话语书写与文化形态建构提供特殊通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范围极广,是老百姓所喜欢的艺术。皮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值得后代去继承、发展。皮影具有特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老百姓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接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民间皮影造型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皮影艺术的特征,重点探讨了皮影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由我国著名皮影研究专家、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魏力群教授撰写。该书涉及中国皮影的分布、唐山皮影的源流发展、民俗传说、唱腔剧本、操纵表演、造型特征、雕刻工艺、著名艺人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介绍了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同时选入自清代以来各时期皮影雕刻艺术的精品800多幅造型。该书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和广泛艺术欣赏性、资料性的大型精装彩印图册,以中、英文对照编排,面向国内外发行。此书对研究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俗、戏剧、美术、文学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唐山皮影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对老皮影艺人,为了重振这门古老的艺术,奋斗十余年创办博物馆。他们却没能迎来曾梦想过的辉煌。2010年底,被冷落数年后,他们决定带着上万件皮影称民美国。一个小小皮影博物馆的故事,或许也折射了中国许多私人博物馆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展览工作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以成都第21届国际木偶节《偶·影·戏皮影木偶特展》为例,从展览的文案策划、陈列设计、安全工作及团队任务分配的交叉转换等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展览团队在人员知识结构、年龄阅历等方面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多彩,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它们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岁月中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和承传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工艺技术、审美观念,体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浓烈地抒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皮影艺术就是这天地间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劳动者的艺术”的典型代表。 由河北省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魏力群先生研究撰写的《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皮影戏的民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皮影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实践,提出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源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指出数字博物馆是图书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建设的新形式,并介绍了皮影数字博物馆的内容架构和技术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刘葵  刘琥  周舟 《新闻界》2009,(2):170-172,179
本文分析了中国皮影艺术起源和发展现状,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中国的动画创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王玮 《北京档案》2018,(2):35-36
华州皮影作为陕西皮影的代表,以其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奇妙精湛的说唱艺术和精彩传神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享有"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华州皮影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节奏台词的限制、皮影艺人的断档等突出问题.本文从华州皮影的历史文化价值入手,分析华州皮影走向衰落的原因,提出通过档案建构对华州皮影实施抢救和保护,以促使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具有强烈的使命性,并随着社会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通过历时性考察河南博物院诞生90余年以来的展览,分析其展览在建国前、建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分别呈现的社会教化、政治挂帅、文化服务等各具鲜明特色的时代特征,可以发现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始终贯穿在博物馆展览中,在不同时期各有消长。这一分析有利于反思各个时期展览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并对今天的展览如何实现国家政治使命和公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平衡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县域博物馆只有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才能吸引公众。本文以大安市博物馆淡水鱼类陈列展览为例,从陈列展示的方法、内容、讲解等方面分析探讨县域博物馆如何举办地方特色展览,以期为县域博物馆举办地方特色展览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辐射、创新社会文化的导航器,承载着社会创新成果和价值认同的展现职能。在场是以展览为媒介进行创意表达和信息传播的特定文化形态和精神空间。在场是展览的渗透和提升,是有效联结博物馆与观众的信息载体。服务于当代人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在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品格。新的在场就是在主题创意、展示理念、藏品特色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富有新意的原创性打造;以多样的方式激活新的体验,构建博物馆与社会的关联,为大众提供新的透视客观世界的多元阅读。  相似文献   

15.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策引导和法治建设为根基,博物馆志愿服务以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精神共富为目标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初心使命和重点任务,以助力博物馆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形成了中国特色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为深化志愿服务与可持续发展融合的国际行动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6.
皮影是我国民间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巫术、教化、娱乐和审美等戏剧功能,也曾在我国的革命宣传与电影制作、动画制作等文化艺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戏已陷入濒危的处境,如何开展对其的研究和保护,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8月9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开幕。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曹育民,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李六三,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院长刘成有,"丝绸之路—相由心生"组委会副主席刘文清,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显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更登达吉等出席开幕式。孙旭光、楼宇烈、刘文青、赵显祥、更登达吉先后讲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对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再到博物馆、古城、创新等工作的指示,希望广大文博工作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和重要性;能够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物、古迹、古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文博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使展览、交流、文创等以文物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真正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物馆关系视角,博物馆既是物质实体亦是精神表征,也是勾连文化资源与意识形态的中介和桥梁。作为交往空间,博物馆以制度化与物质化形式承担着文化传承、认同构建和公众教育的社会职责;作为媒介,其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博物馆承担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构使命。以媒介化和数字化趋势为切入点,考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以释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连接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助于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使其摆脱了传统展示方法对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以及观众参观活动的束缚,增强了展示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文化产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互联。博物馆运用数字展示技术时应明确使用目的、内容、对象,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充分利用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