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今每位幼儿身上都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何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多面临的共同的难题。本文主要先分析了当下的主要不良行为习惯,再从幼儿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解决措施及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方面来进行研究。旨在在家长及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障幼儿园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进行否定性评价,引起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注意家园一致,情理交融,适时适度,使惩罚教育既能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能增进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这些不良行为已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行为问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者和引导者,在改善其不良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总结了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并提出几点幼儿教师在应对幼儿不良行为时应采取的策略,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心目中,教师和父母是不一样的。教师的话具有权威性,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关系到幼儿在集体中的形象,因此,幼儿与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教师的语言、表情部有意无意地在影响着幼儿,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向幼儿表达爱,这样才能缩短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6.
林敏 《中学生阅读》2009,(10):18-19
一、问题提出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地处农村侨乡,由国外寄养在家的留守幼儿日渐增多,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这些不良行为如不加以矫正,势必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我园针对当前这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纠正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具有此种行为的儿童往往很难建立良好的同伴的关系,以致影响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攻击行为是常见的一种幼儿不良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易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通过对攻击性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小班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以期找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有意识的、必然的行为;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无意的、偶然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区别对待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行为过…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现在很多幼儿表现出的自私、自负、任性、说谎、骂人、打人、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缺乏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对其影响是终身的。分析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有助于提高现行的家庭教育水准,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各种生活也随之有了改变。在饮食方面就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的人都有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自我控制能力更弱的幼儿更容易养成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平 《学前教育》2011,(7):80-81
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常听到教师对幼儿说:“安静!不要说话。”显然,教师认定上课说话是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可为什么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话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幼儿一定要在绘画时说话?说话与绘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又该如何介入幼儿在绘画时的说话行为呢?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点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红燕 《考试周刊》2009,(26):232-232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同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网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并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深入研究、分析后,我却发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在建构等创造活动中的行为问题,忽视了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和与幼儿的互动显得很消极和被动。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不良行为。现结合多年幼儿教育工作和实践的经验,就常见几种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15.
小班幼儿情绪表现外显,常常表现为强烈高涨、缺乏控制、变化无常.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被成人批评、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等情况时,上述情绪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此时,教师如果没有加以疏导,必将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交往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受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偏激、猜疑、偷摸等不良行为,成为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本文将从聋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上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表述无一不突出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强调科学教育观对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特别关注。然而,课程实践中,教师对师幼互动中双方角色的认识和把握仍然不甚明了,这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幼儿出现无故攻击他人、撕书、破坏玩具、发脾气、偏食、进餐时玩食物等不良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应科学分析其行为的原因,判断动机,以此进行引导.避免不分原因的呵斥造成儿童心理阴影,影响幼儿长大后的心理健康.通过科学的原因分析与及时的引导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午睡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入睡困难;产生不良行为;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策略等  相似文献   

20.
受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偏激、猜疑、偷摸等不良行为,成为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本文将从聋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上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