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与利益     
利益是指主体需要的满足。它应主体的需要而产生,随主体需要的发展而发展。利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应充分重视人们的基本利益和物质利益,要促使利益向高水平发展。法与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利益决定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决定法的性质和内容;法反过来调整着利益,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与发展并保障一定利益的实现。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矛盾进行法律调整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公平原则、优先照顾特殊群体利益原则和重视社会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摆脱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需要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与责任。校企合作实质是各主体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寻求“合作共赢”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各利益主体在共同体内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其中,政府是主导者,行业是指导者,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直接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利益矛盾的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利益主体的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三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三种利益矛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三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前两种矛盾.不同主体利益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主体与利益对象相结合的人类社会制度安排的缺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客观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克服以往制度的缺陷,实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共生和多赢,以此化解和谐社会的多种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利益群体的问题作一些探索。一、需要、利益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马克思讲,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生活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根源性和支配性。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指主体在需要得以满足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主体的需要是利益的产生原因;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是利益的存在基础。主客体间的主被动关系是利益的表现形式,主体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利益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根源性和支配性.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指主体在需要得以满足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主体的需要是利益的产生原因;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是利益的存在基础.主客体间的主被动关系是利益的表现形式,主体闻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利益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利益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性,利益的主体性必须反对极权主义。马尔库塞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马尔库塞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马尔库塞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8.
学校发展涉及五类利益关系人:政府、学生、家长、社区和教职工。学校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主体需要二者之间价值取向冲突就构成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学校只有满足具有资源的利益主体的需要,才可能持续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学校发展不仅仅要考虑学校自身对资源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利益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制度作为调节主体活动与主体间关系的规范,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体现或满足了人这一类存在的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因此,人的目的、和谐、全面发展就成为制度合理性的根本标志,具体表现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程度,社会成员利益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的公正程度。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在于社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后,没有及时、有效地加强引导和监督,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产生负作用。利益主体的复杂化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且需要从伦理学层面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