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只要一提及《湖南教育》,我就忘不了《湖南教育》来湘西采访的记者。我任州教育局长的13年里,《湖南教育》密切关注湘西教育,采访报道了大批湘西教育的典型经验。我时常想,如果说湘西教育有了一点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湖南教育》促成的,是《湖南教育》的记者用自己的笔让山外人进一步了解了湘西教育。湘西教育也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眼界穿越大山,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搞教育少不了看教育杂志。而在我接触的众多教育杂志中,每期必读的则是《湖南教育》。这固然由于自已是湖南人,又在本省工作,对家乡难免怀有某种特殊的感情,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我生平的那些“第一次”中,就好有几个是与《湖南教育》密切相关的: ——帮助我上好第一堂语文公开课的,是《湖南教育》; ——发表我第一篇教学研究短文的,是《湖南教育》; ——刊登关于我的第一篇长篇报道的,也是《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社文教党支部书记谢海青,是你刊一位热心的读者和积极宣传者。无论在全社教师大会上,还足在参加各校教研活动时,他总是号召大家多看《湖南教育》。谢海青积极宣传《湖南教育》,是因为他了解《湖南教育》。多年来,他坚持私费订阅《湖南教育》,每次杂志一到,就认真翻阅。他觉得,《湖南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急读者之所急。不少农村教师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紧要。过去,为了外出听一堂课,不惜起早贪黑,舟车劳顿,远赴长沙、株洲、岳阳,学生为此还得放假一天。心里总希望着有一条更便捷的、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今年,我迷上了看《湖南教育》。年末盘底,自己通过阅读《湖南教育》的收获,由衷地感到《湖南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5.
我本来爱好新闻、文学,一向觉得教育报刊枯燥乏味,读之无趣。后来尽管当上了教师,去校图书室看书,教育杂志摆在眼前,我也决不染指。 1985年底,县教育局一位同志送了本《湖南教育》1985年7—8期合刊给我,因为按要求我得向他汇报读刊感想,只好皱着眉头、耐着性子看了起来。想不到,不知不觉地我就被这本杂志吸引住了:报道曾犹龙老师事迹的《暮年豪气追曹瞒》的通讯使我领会了“老骥伏枥”的深刻含义,《让学生进入教育地位》的经验也就成了我着手系统总结班级管理方法的范例。就是这本《湖南教育》改变了我对教育报刊的  相似文献   

6.
说起我与湖南教育报刊社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1988年我考入益阳师范学校,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南教育》里的精美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的成长岁月里总有《湖南教育》一路同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湖南教育》的目录页的右边有一个小栏目是发表读者与《湖南教育》互动文章的,我就试着写了一篇《我与<湖南教育>同行》的短文,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写的文章只能是用信件邮寄。没过几天,《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打电话给我,对我写的文章做了点评,认为我的文笔不错,鼓励我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46岁,与《湖南教育》结缘已29年了。当时未曾想到,一时的邂逅竟促成了难舍难分的伴侣,一见钟情注定了《湖南教育》与我一生相随的情缘。那是1978年暑假,全乡教师正在办学习班,我在邻桌看到一本《湖南教育》,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很多与教学业务密切相关的文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指导作用。薄薄的一本刊物,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不忍释手。此后,我开始四处搜寻《湖南教育》,第二年,又挤出钱来订阅了《湖南教育》。每回捧着飘着油墨清香的刊物,我总是如饥似渴地认真研读,每每读到会心处,禁不住拍案叫好。遇到精彩又实用的文章或段落…  相似文献   

8.
李至圣 《湖南教育》2004,(18):45-45
2004年的《湖南教育》革故鼎新,主旨突出,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令人百读不厌。作为读者,我要高呼:“变了,《湖南教育》真的变了。”您看———扉页漫谈:《答案就在你的手中》(第2期)《换一条路走会是一片光明》(第8期),体现教育是一门艺术,化解教育尴尬更需要艺术。特别策划:《让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载着墨香徐徐而来,着实让我陶醉。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55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见证者,而对语文教育,更是浸染其中,热爱之,体味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第3期《夕拾朝花长精神——新时期湖南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回顾》和2006年第7期《长岛人歌动地诗——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研人物访谈录》两篇文章读后,我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就又有了一些思索。湖南语文教育的传统是什么?正如曾仲珊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湖南中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追求坚实足印与宽阔视野的融合。”其实,湖南中…  相似文献   

10.
《湖南教育》2011,(2):64-64
尊敬的《湖南教育》编辑们:你们好!我是一位基层的普通教师,也是贵刊的一位通讯员,更是贵刊的一位铁杆读者。至今保存着上千本《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上初中时读过《家教博览》,成功之路、彩虹天桥、名人与家教、家教艺术等栏目我都喜欢看,当时就懂得了教育孩子是门学问。”这是住在海口市海甸岛一位姓刘的保姆打来的电话。去年初中毕业的小刘被房东聘为家庭保姆,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主人照料年幼的孩子。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小刘的父母不太懂得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曾给她的幼小心灵留下了许多不应该留下的伤痕,由于  相似文献   

12.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与《湖南教育》的文章。我最初产生作文欲望,是因为读了邮政报亭《书虫》杂志一篇标题为《辛勤耕耘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的《编后小语》:“一位老专家订了多年《书虫》。今年,杂志征订,夫人问老专家‘,你身体羸弱,需要经常吃补品。如今杂志价值上调,我们只能在两者中择其一,吃补品还是订杂志?’最终,老专家选择了吃补品而放弃了订《书虫》。”掩卷而思,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专家如此,遑论吾辈?而我更寒碜“,财政预算”里压根就没有补品此项。然而,我还是坚持订阅《湖南教育》。记得我曾为《湖南教育》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而兴高采烈;毋庸讳言,我亦为《湖南教育》的价格不胜唏嘘。一介书生总是与“穷”字粘在一起,中国的读书人太清贫了。使你老是在吃饭与读书之间作尴尬的选择。但不管怎样,我终究是选择了《湖南教育》,从不迟疑。这固然是坚信遮掩在神州大地上的“读书无用论”的阴霾终将消失殆尽,但更有对那些常年不辞劳苦耕耘在《湖南教育》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编辑的崇高敬意和景仰。依笔者浅陋阅历,了解到在当今书刊市场,严重充斥着“性色裸”的污浊,一些文人墨客终因耐不住清寒,丧失道德底线,从事违背做学问准则的黑市勾当。难怪美国一家出版商...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早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在日日成长,一天天向更美丽的人生目标迈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山东教育》是一缕春风,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和温暖的扶助。结识《山东教育》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一所厂办小学做教师,偶然翻阅《山东教育》,看到一则教师文学大赛的征稿启示,我恰好刚学着写小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去一篇反映教师生活的小说。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知道了,说:“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不认识编辑记者,稿件不会有人看的。”我丝毫没有想到,《山东教育》的编辑竟然十分认真地阅读了我这位无名小卒的…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自豪地对别人说,我的教学生涯有多长,我对《湖南教育》的感情就有多深。昔日在永顺从教的那段岁月,《湖南教育》是月刊,加上身在穷乡僻壤,我要准时看到每期的《湖南教育》实在是太难了。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辞吝啬,花去不到100元工资中的20元车费,一个月跑一趟  相似文献   

15.
我和《湖南教育》最初的牵手是在大学图书馆,那时候我最喜欢看探索、思想、副刊之类。大学毕业后分配,我当上了高中语文教师,《湖南教育》成为我案头灯下的亲密伙伴,这时候我品读最多的是教改前沿、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教育随笔之类。  相似文献   

16.
翻开《湖南教育》新年第1期,扉页上《当老师,真好!》一文便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品读,人师高风和赤子真情跃然纸上。尤为可贵的是文章作者竟是衡阳市的一位普通小学老师,我打内心赞叹:难得的佳作,更难得的刊物卷首安排!变了,《湖南教育》真的变了!《湖南教育》变得好——首先,她  相似文献   

17.
不觉中,我与《湖南教育》相伴已有二十个年头了。看着书架上一叠叠厚重的《湖南教育》,我的心里就会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感动。记得2011年,我参加"话题交锋"栏目学生理财问题的讨论,写了一篇短文。不久,这篇不足300字的文章就登上了当年《湖南教育》2月上旬刊,在权威教育期刊发表作品的梦想就这样奇迹般得以实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印在杂志上,喜悦的心情真是难  相似文献   

18.
丁召书 《湖南教育》2005,(19):43-43
我是1996年9月从湘西调到临澧的,在这之前,我一直在边远的土家山寨的乡村中学里工作。由于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莫说看到过《湖南教育》,就连听也很少听说过。来到临澧后,当我第一眼看到《湖南教育》时,我就被她那健康的内容和优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就像是黑夜里遇见了一盏明灯,冬天里遇见了一盆炉火,夏天里遇见了一股清泉,那兴奋的劲儿是可想而知的。真正亲密接触《湖南教育》,还得从世纪之交算起。1999年,我的处女作《运用歌曲配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尝试》在这年《湖南教育》的最后一期上刊发了。当时我捧着…  相似文献   

19.
永兴  刘建标 《湖南教育》2004,(19):45-45
一我喜欢《湖南教育》,通篇浏览成了我的习惯。但是,每当我看完最后一篇文章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会因为我是成校教师的原故吧!成人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的一部分,乡镇成校是农村成人教育网的最基层。据我所知,全省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与农科教中心结合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常就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湖南教育》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朋友。每期《湖南教育》一到,我马上认真阅读起来。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教育学生的方法及教学经验,许多都是从《湖南教育》中学来的。在当今众多的教育刊物中,《湖南教育》始终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当我翻开1988年第6期《湖南教育》时,更觉耳目一新,尤其是《面对“癌症”的思考——解决片面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