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为毛主席拍照的岁月程默我是1932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1943年经周恩来同志批准回延安电影团从事边区摄影工作,此后长期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身边工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当年我随军拍摄了大量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电影和照片。所有这些图片及电影资料...  相似文献   

2.
叶水胡 《档案天地》2011,(11):30-31
李纳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女儿,她出生于1940年8月。笔者近几年走访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和幼年曾带过李纳的阿姨.她们回忆起毛主席和他的女儿李纳在转战陕北时的许多小故事.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3.
梦的变迁     
梦的变迁吴娟【福州】女人天生爱做梦。我也不例外。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带我去看电影。那时在故事片开演前,总要先加演几辑《新闻简报》。银幕上常常有毛主席接见外国朋友的镜头,新闻的内容早记不起来了,而至今仍清晰记得的是,在毛主席的身边,总有一位戴眼镜...  相似文献   

4.
领袖身边廿七年———访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本刊记者王建君尽管毛泽东已经走下神坛,但谈起他,人们依然感情神圣;尽管“太阳最红,××最新”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每听到“太阳最红”,人们心里想的仍是“毛主席最亲”。对此,在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工作长达二十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天安门主席授命 1969年国庆20周年盛大游行,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王震远远看着毛主席,总想上前去说几句心里话,可是一看到林彪站在身边,便不愿挤上去。毛主席过来看望大家,见到王震高兴地打招呼:“王胡子,好久不见了,你到哪里去了?”将军以素有的军人姿态敬礼:“报告主席,我到江西干校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去了。”  相似文献   

6.
1942年10月,张思德同志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由于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毛主席很喜欢他。后来工作需要,张思德被抽到安塞山烧木炭,在一次出窑时发生塌方,他为抢救战友不幸压在窑内牺牲了。消息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当时正在批阅文件,他惊讶地放下铅笔,踱到窗前,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难免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不应该了!”思忖良久,毛主席作了三条指示:“第一,给张恩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  相似文献   

7.
1977年的秋天,当时的江西人民出版社还只能是以附属在江西省新华书店里的一个编辑组的名义做一些编辑出版工作。我当时任出版部门的负责人,与住在省干休所当年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的吴吉清同志谈好他写的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日子里》。经过我们认真审读和编辑加工,这部书稿完稿准备出版了。当时出版主席传记和回忆录的书极少,中央又有红头文件规定,凡有关领袖传记必须经中央或省、市、自治区党委批准才能出版。  相似文献   

8.
现年85岁的孙勇,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1947年5月选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直至1967年2月,长达20年。虽然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36个年头了,但追思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老人仍然深情满怀,激动不已,他热泪盈眶地说:  相似文献   

9.
现年85岁的孙勇,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1947年5月选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直至1967年2月,长达20年。虽然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36个年头了,但追思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老人仍然深情满怀,激动不已,他热泪盈眶地说:  相似文献   

10.
新近出版的《张耀词回忆毛泽东》一书,说了许多鲜为人知之事。该书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张耀词同志为8341部队即中央警卫团团长,后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为长征干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四十余年。四十余年的亲身见闻,记下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张耀词同志在该书中,回忆林彪老婆叶群如何在毛主席面前密告罗瑞卿同志。张说,1965年10月毛主席住在杭州汪庄。当年11月下旬,有一天在一老同志处碰见叶群。叶群是在1965年11月下旬来杭州的。当时叶群开门见山就对他讲:“我这次来,是林彪叫我带来一封面交毛主席的信,请你带去交给毛主席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建国后收入《毛选》时,作过一些删改。据最近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说:“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事前备有一份提纲,提纲是他本人在同中央其他负责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商量后亲自拟定的。讲话时有速记员作记录。整理时候主要是调整  相似文献   

13.
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我国50岁以上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对她总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相似文献   

14.
从尊重纳税人到尊重读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蒋永福 《图书馆》2004,(4):26-27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当一名学生时期,当我第一次跨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大门时,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对面墙上写着的大幅标语——“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还是二十年前,当我分配到图书馆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馆长分派我到外借处工作(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6年),当时他对我的  相似文献   

15.
复旦新闻系毕业的徐敏子,原是我在《文汇报》工作时的同事。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去了美国旧金山,并在一家中文报——《世界日报》当记者。二十多年的海外记者生涯,养成了她“撰文、摄影-肩挑”的采访特色,获奖多多,在当地华人圈子里很有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1960年3月尾,《解放军报》编辑部为迎接全军文化教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召开,指派我去采访军队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先进集体。这个先进集体就是通讯《毛主席关怀警卫战士学文化》所记述的、在毛主席身边执行警卫任务的某部一中队。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月,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毛主席这个讲话发表之后,大大推动了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把当时解放区新闻界贯彻毛主席讲话精神的一些情况介绍给读者,以利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报纸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层一名业余报道员,起初,我整天因苦于找不到写作线索而怨叹。有时连做梦都幻想周围身边能发生可以写成稿件的突出事、感人事。当每天在报纸上看到“行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从而淘挖出粒粒真“金”时,不由我拍案叹服:“这不就是咱身边的事吗?”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从上海市区来到地处东海之滨的奉贤五四农场二十连(后改为七连)"战天斗地".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的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在毛主席办公室工作时的一段回忆.毛主席曾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他女儿李讷的婚礼.这是我一生参加的最平凡却最有意义、最值得自豪、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