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中国妇孺皆知的《水浒传》,我第一次读它便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我决心一生一世都要读它。其实一个人要寻找一本能陪伴一生的书,犹如寻找一个能爱一生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却又极其幸福的事。有很多名著,我承认它们伟大,但我不喜欢,或者只喜欢一时一部分,绝不可能去读一生。一部值得读一生的书,不单单是这部书可以给你知识给你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你漫长的一生中,它能陪伴你,它适合你的性格,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它将融入你的血液和灵魂。《水浒》像一位母亲,它用民族文化的醇厚乳汁哺育了无数中国人。记得我第一次读…  相似文献   

2.
寄语     
正我不能没有粮食而生活,也不能没有书而生活,更不能没有《红领巾》而生活!一本《红领巾》带给了我十倍的快乐和知识。《红领巾》是我童年不可缺少的好书。63年来,《红领巾》历经磨难,经历了多少次设计困难和编写困难,而每一次,《红领巾》都能"化险为夷",在困境中逐步成长、壮大。在这1000期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能不激动,能不狂欢  相似文献   

3.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也许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到让学生快乐起来,让历史课灿烂起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一学科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这是为师的第一职责。  相似文献   

4.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5.
盛男 《英语沙龙》2010,(4):44-45
《成长教育》里生动的片头字幕预示,这部电影将为我们和影片女主角带来无以名状的快乐。马提尼酒、留声机、爵士乐,还有巴黎——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961年的聪明、无聊的16岁伦敦女孩儿,你会认为这些都是让成年人快乐无比的标志。当然,这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有哪部关于长大成人的电影让其主角不经挫折而成长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在我愁眉苦脸时,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快乐精灵》,我非常喜欢它,它让我变成一个快乐的女孩。《快乐精灵》这套书讲述的是罗小布寻找快乐精灵谷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王生 《教育文汇》2009,(8):48-48
近日,我校陈校长送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开始,我认为教育类的书都是理论性比较强,读起来也会枯燥无味,但翻开《教海漫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淳朴、一种亲切、一种收获。正如杨再隋教授在本书《序》中所说的:“书中每篇文章都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让我们有一个任何外力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这就是我对读书的想法。读书在我们生活安定时是锦上添花,在生活挫折时是雪中送炭。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坎坷和境遇,真正用的时候调出来,就像反刍。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去年暑假,我再一次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感觉每读一次,都像和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每品一次,都像在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书中的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像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讲故事。生动有趣的实例,精彩幽默的话语,常常让我忍俊不禁。但细细回味,在幽默风趣的文字当中,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听一位教师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当讲到文章的主题时,学生一下子站起来说:“文章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相似文献   

11.
逛书店     
正4月22日晴乘了几分钟的车,我们来到了教育书店,刚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人山人海,挤满了顾客,有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叔叔、阿姨等等,他们都在翻阅着书籍,查阅资料。我跨进店门,迫不及待地奔向小学生类的书架前,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有《人间故事》《神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我急忙挑选了一本《水浒传》,像一匹饿狼一样狼吞虎咽地读起来。我读得津津有味,如饥似渴,一位位好汉的命运遭遇让我牵肠挂肚。当看看一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我曾到过许多师范院校作报告,每到报告结束后,常有很多学生围着我,让我写当教师、当班主任应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我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我坚持这条原则时,工作就顺利,就成功;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工作就受挫折,就失败。记得1991年,毕业的两班学生人数比上届还多,达到146人。我跟大家谈心说:"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就依…  相似文献   

14.
我和"书先生"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作文。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写,《李白传》这位"书先生"像听到了我的烦恼似的,从书桌里跳了出来,跳到我面前,冲我说:"你好啊"。我们一起谈了起来,谈李白的诗、李白的朋友、李白的亲人……我们无所不谈,他把我拉进了知识的海洋,和我一同快乐地畅游。当我的眼前还浮现着李白的生平时,"书先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跳回了书桌里,笑着冲我做鬼脸。我既感激又惊奇地看着他,然后拿起笔,写出了  相似文献   

15.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16.
嵇珺  巷子 《家庭教育》2006,(9X):28-29
教育评析 作为教育我很理解孩子的心声,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百多年前出版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学生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的。要想教育好学生,唯一的方法是使他们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习。而在小学低学段音乐课堂上,愉悦的童年"乐趣"更多地孕育在音乐自身的乐音趣味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音乐课程的  相似文献   

18.
当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兔儿爷》这个题目像磁铁般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兔儿爷是什么呢?是兔子,还是一位老爷爷呢?我带着心中的疑问,翻开了《兔儿爷》一书的扉页。  相似文献   

19.
和书做朋友     
小时候,我不爱读书,更不爱看没有图画的书。自从李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后,我才知道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对呀,读书正是这样。在你最孤独的时候,书会陪你走出孤独,走向快乐;在你最伤心的时候,书会让你豁然开朗,信心倍增;在你失败的时候,书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走向成功。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书读得多,我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使我特别自豪。另外,在我最伤心时,在我没有朋友时,也是书陪伴我走过那一段最无味的日子,并教会我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书中我学…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桌上的参考书换了一茬又一茬,却总也少不了《山东教育》。每来一期新杂志,我都要细细阅读,记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当我轻轻翻启《山东教育》时,童年一段难忘的往事总是涌上我的心头……记得我四五岁时,父亲在一所学校教书,他的案头总是摆满了书。有一次,父亲上课去了,我爬上他的椅子,好奇地翻起桌上的书来。不一会儿,我拿起一本杂志开始在上面画圈拉杠涂鸦起来,还以为自己会写字了呢。我想:父亲回来一定会夸我。可是,父亲见后却十分婉惜地说:“哎呀,这是我的《山东教育》,怎能在上面乱画呢?”他的神情令我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